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甜菜抗丛根病新品种内甜抗20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甜抗202(原名内101)是多胚型二倍体抗丛根病杂交种。父母本按1:3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40954.5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3提高81.07%;含糖率16.38%。比对照品种提高2.05度;产糖量6729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09.4%,丛根病病情指数0.13,比对照品种降低0.22。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8.71%和47.81%。含糖率比对照降低0.10度;该品种达到丰产型品种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刺比对照提高156%、1.39度、181.25%,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0.48.达到丰产、抗丛根病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1989 ̄1997年育成国内第一批抗(耐)丛根病甜菜新品种张甜201和张甜301的经过;初步探讨了育成品种的抗病机理;提出了以育成品种作为甜菜丛根病综合防治的主体措施是其利用技术,经1993 ̄1996年4a153个点次的试验和示范,表明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效果好,增糖效果十分显。 相似文献
3.
甜菜抗(耐)丛根病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2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波兰品种PNMONO、KANEJANA、JANUS、DOJANA、TAMONA、PULRO、KYystYNA不抗丛根病,不宜在丛根病区种植;丹麦品种FORMULA、德国品种KWS9103抗丛根病性较好,丰产性强,但含糖率较低,工艺性能差,不抗褐斑病,宜在丛根病区作搭配品种,不宜大面积推广;自选品系9017抗丛根病和抗褐斑病性都比较好,产、质量性状与KWS9103相当,可作为抗丛根病过渡品种在丛根病区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4.
经过1995~1997 年的比较试验,外引抗丛根病甜菜品种在我省河西地区甜菜丛根病重病地土壤环境条件下种植,均不同程度表现出抗丛根病性能,其块根产量、糖产量分别比对照甘糖1 号平均增产526.7% 和812.6% ,含糖率平均增加3.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6.
<正> 充分利用甜菜杂种优势最有效的途径是选育不育率高而稳定、配合力好、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不育系。因此,选育优良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是获得强优势杂交种的基础。我们从70年代初开始选育甜菜雄性不育系,至1990年已先后育成6个多粒二倍体雄性不育系,下面介绍石M203A的选育情况。 一、选育目标 根据甜菜雄性不育杂交种对不育系的要 相似文献
7.
8.
9.
1991,1992两年对现保存的甜菜品种资源在丛根病重病田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19份品种资源材料和33份自育品系均不抗病,其苗期叶丛发病严重度和收获时根部发病严重度均达2.0级左右,与感病的对照品种工农二号相当;6份国外引进抗丛根病发交种均为高抗性,与对照相比,块根产量增产113.3%-207.2%,含糖率增加1.3-3.1个糖度,糖产量增加176.3%-275.7%。 相似文献
10.
甜菜抗(耐)丛根病生理基础的研究(Ⅰ)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比较生理学角度,研究了甜菜抗丛根病特性与其体内有关防御酶系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感病后,POX酶活性增加与抗病性有关,特别是PAL活性提高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可作为病地上和无病地上选育抗(耐)丛根病品种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甜菜新品种“吉农单301”是以“吉农9013CMS”为母本,以“吉农4404”为父本杂交育成。区域试验根产量平均43161 kg,hm^2,比对照品种“HyB-13”高2.4%,含糖率16.37度,比对照高0.78度,产糖量6917kg,h0,比对照高7.12%;生产试验根产量平均41960kg/hm^2,比对照品种“HyB-13”高8.0%,含糖率平均16.25度,比对照高0.76度,产糖量平均6809kg/hm^2,比对照高13.3%。该品种于199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病性强、含糖量高,适于吉林省甜菜产区及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部分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生殖期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生殖期形态特点和花粉败育时期及花药花粉败育过程的发育特征。【方法】以3对单胚型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方法,对花蕾和花药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花药结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结果】甜菜单胚雄性不育植株与保持系正常植株比较,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主茎开花初期提前1~2d,花萼和雄蕊个数为4~6个,花药室数为2~4个,开花后花药呈白色或淡绿色,表面无皱纹,并延迟脱落;其花药和花粉发育明显异常,败育初期在四分体期绒毡层与中层分离,中期小孢子形成时期发育停滞,后期绒毡层与小孢子粘连后逐渐消失,终期花药干瘪,不能形成花粉。【结论】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生殖生长期其花药和花粉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差异非常明显,花药和花粉败育过程大体划分为4个阶段。本研究将败育初期确定在四分体时期的绒毡层细胞与中层脱离开始,与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败育初期在四分体时期以后的看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甜菜制糖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国食糖生产、消费、进口以及食糖价格形成机制,指出我国食糖价格受供求关系、能源及格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周期性波动,未来十年中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将呈缓慢增加总趋势,并且食糖消费增长会快于食糖生产的增长。通过分析甜菜主产区土地资源禀赋,甜菜生产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甜菜制糖产业存在研究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甜菜种植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国家应在政策上对甜菜制糖产业予以扶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甜菜研究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建议,挖掘甜菜制糖业产业发展潜力,促进甜菜制糖业产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dividual plant care may well become embodied in precision farming in the future and will lead to new opportunities in agricultural crop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data logging system attached to a precision seeder to enable high accuracy seed position mapping of a field of sugar beet. A Real Time Kinematic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TK GPS), optical seed detectors and a data logging system were retrofitted on to a precision seeder to map the seeds as they were planted. The average error between the seed map and the actual plant map was about 16–43 mm depending on vehicle speed and seed spa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d plant positions was acceptable for the guidance of vehicles and implements as well as potential individual plant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矮壮素喷施次数对甜菜糖分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筛选适宜新疆南疆喀什新糖区甜菜糖分积累及产量形成的矮壮素喷施次数。【方法】 以KWS-9147甜菜品种为材料,选用矮壮素水剂(50%),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分别在不同时间喷施矮壮素0次(CK)、1次(D1)、2次(D2)、3次(D3),研究喷施矮壮素次数对甜菜植株特性、糖分积累动态变化、糖分积累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 喷施矮壮素3次(D3)、2次(D2)处理与CK处理相比,使甜菜株高和枯叶数分别降低19.77%、11.24%,17.52%、17.44%;根长及根直径分别增长26.37%、19.90%,10.37%、5.93%;且使甜菜单根重和含糖率分别增加16.54%、13.38%,6.60%和5.95%,甜菜产量增产率及产糖量增产率分别达到12.69%、8.90%,20.17%和15.35%。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D2处理糖分积累动态变化与当地积温及日均温动态变化吻合度最高,拟合值分别为0.985 4、0.898 6。【结论】 喷施矮壮素2次(D2)处理有效促进南疆喀什新糖区甜菜含糖量和较高产糖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33
1991年在伊犁地区尼勒克县、新源县甜菜夏播母根和原料甜菜发生霜霉病 ,夏播母根发病率在 5 %~ 30 % ,甜菜 5叶期前发病可致整株死亡 ,后期发病可使光合使用减弱 ,产量及含糖量下降 ,种株一般不能抽苔、开花、结籽或瘪粒。甜菜霜霉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 ,霜霉菌目 ,霜霉菌科的霜霉菌属 Peronospora farinosa(Fr.) f.sp.betae Byford(Syn:P.Schachtii Fcki)。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 ,无色至浅黄色 ,表面光滑藏卵器近圆形至卵圆形 ,黄色至黄褐色 ,一般情况下很难生卵孢子。在新疆伊犁地区 ,病原菌主要以感病的的留种株上的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窖内越冬 ,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低温 (7~ 15℃ )、高湿 (85 %以上 )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品种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防治上主要以播种处理种株、移栽前处理种株、加强预测预报、田间喷药、消灭中心病株、合理的农业措施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