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沿江棉区除草剂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沿江棉区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省常年的气候特点,沿江棉区八月间多伏旱,九月间多秋雨;淮北棉区八月间常有暴雨;沿海棉区八、九月间常有台风过境。 如果气候正常,沿江棉区的棉花于8月20日前出现的蕾,淮北棉区于8月10日前出现的蕾,只要能够开花成铃,还可在霜前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湘杂棉6号、鄂杂棉11号及皖杂40(对照)等3个品种为材料,探讨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生育期均基本一致,产量在沿江棉区均显著高于淮北棉区,鄂杂棉11号与对照品种皖杂40相比,在沿江棉区增产8.7%,在淮北棉区增产12.8%.适于在安徽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根据沿江棉区杂交棉的特点和自然条件,介绍该棉区杂交棉全程化调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沿江棉区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棉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沿江棉区棉铃虫性诱剂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铃虫在沿江棉区的发生特点 ,研究棉铃虫性诱剂的诱杀范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诱蛾量与诱捕器、气温、发生量、诱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诱蛾种类和性比情况 ,探讨在沿江棉区应用性诱剂诱杀棉铃虫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棉田面积约500万亩,在全国居第六位,在南方八省市中占第三位,是主要产棉省之一.我省棉田按自然区划分为淮北平原棉区、江淮丘陵棉区和沿江棉区.这三大棉区的管理水平、耕作制度以及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从产量来看,近十年(1970—1979年) 的皮棉平均单产,沿江棉区为81.27斤,比江淮丘陵棉区的41.41斤高近一倍,产量高低差距较大. 再从耕作制度来看,淮北与江淮丘陵棉区多是一年一熟制,不能充分发挥土地  相似文献   

8.
吴小凡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48-249
本文介绍了沿江棉区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沿江棉区熟制的演变;分析介述了不同类型熟制的经济效益和配套技术;讨论了发展高效益熟制需做好“四良”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当前沿江棉区只有因地制宜,走立体多熟、高产高效的路子,才能巩固和发展棉花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棉花新品种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棉区种植,其农艺及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升金棉30号的生育期淮北棉区比沿江棉区长9d.而与对照泗棉4号无明显差异;升金棉30号在沿江棉区比淮北棉区增产皮棉19.0%,较对照品种增产3.9%-5.8%;升金棉30号的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马克隆值三项指标协调性优于较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孙善教  余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66-466,469
根据棉铃虫在沿江棉区的发生特点,研究棉铃虫性诱剂的诱杀范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诱量与诱捕器,气温、发生量、诱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诱蛾种类和性比情况,探讨在沿江棉区应用性诱剂诱杀棉铃虫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采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优化为:品种选用中棉所50、机收50等早熟品种,于5月下旬直播,播种密度为10.50~11.25万株/hm2,N用量为180 kg/hm2左右,DPC用量为180~270 kg/hm2,施肥和化控的具体方法要结合地力、长势、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去除早蕾或晚蕾以促使机采棉成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3.
沿江洲圩棉区杂交抗虫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利  张取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94-595,599
总结了沿江洲圩棉区杂交抗虫棉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安徽省沿江棉区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取仁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05-105
在沿江棉区进行了相等施氮量不同有机氮施用比例对皮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沿江棉区相等施氮量情况下,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虽然肥料成本增加,但防旱衰作用显著,增产幅度大,增收明显,足以抵清因增施有机肥而增加的肥料成本,其纯收入增加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潘泽义  刘方志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9-259,266
研究了3种除草剂对安庆沿江棉区直播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棉花绿盲蝽是我县沿江棉区苗期和花蕾期的主要害虫之一.1973年以来,棉区逐渐推广塑料薄膜育苗移栽,苗早、苗嫩,危害提早.再加沿江沿河杞柳种植面积的扩展,绿盲蝽越冬虫源地增多,发生量逐年加大,对移栽花的危害逐年上升,尤其是对早苗早蕾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安徽省棉区棉铃虫的发生动态,探讨它的爆发原因,指出沿江、淮北两棉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存在明显差异,认为食料、雨量和天敌是影响棉铃虫发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余宏旺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11-111,117
介绍了中棉所63F1的特征特性、在沿江棉区的种植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安徽省棉花减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安徽省淮北、江淮和沿江三大棉区540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灾害是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