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芽枯病是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1.症状 草莓芽枯病主要在新芽、幼叶、托叶和叶柄的基部发生危害.发病初期植株外部的症状不明显,植株暗绿、无光泽、呈青枯状,进一步发展会突然倒伏.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后,产生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叶柄基部会全部烂掉.发病中后期有白色蛛丝状霉出现,这就是该病病原菌的菌丝体.  相似文献   

2.
<正>草莓芽枯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腐生性很强,是多种作物的根部病害,在草莓上主要为害花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一、症状植株基部发病,在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色至淡褐色蜘蛛巢状菌丝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连在一起。侵害叶柄基部和托叶时,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开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大棚草莓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一些旅游观光地区的农家乐,栽植草莓的人家也一年比一年增多。由于技术原因,大棚定植后的草莓,棚室内由于湿度大,芽枯病的发生情况比较严重,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也影响到棚室草莓的观赏效应。现将大棚草莓芽枯病发生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识别:草莓芽枯病可危害草莓的各个部位,但以花蕾、幼芽和幼叶受害为主。幼芽呈青枯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  相似文献   

4.
<正> 草莓芽枯病,又叫立枯病、烂心病。该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是温室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 1 症状 主要症状是温室草莓扣棚初期,新生芽出现青桔,随后变成黑褐色而枯死。芽枯部位有霉状物产生,且多有蛛网状白色或淡黄色丝络形成。其它症状有新叶呈青枯状,叶柄带红色,从茎叶基部开始褐变,后萎蔫下垂,枯死。受害植株的叶片数、  相似文献   

5.
<正>一、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草莓的匍匐茎、叶柄、根冠、花及果实。幼苗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植株逐渐萎蔫枯死,易误认为是枯萎病。茎部发病: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切开枯死病株基部或根部观察,从外侧向内部变褐,但维管束并不变色。叶柄或匍匐茎发病:病斑呈梭形,病斑包围叶柄或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润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甜瓜的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在衡水饶阳、武邑等地种植面积较大。通过田间调查,蔓枯病是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旨在介绍蔓枯病的症状、与易混病害的区别及防治关键技术。一、蔓枯病的症状蔓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茎蔓和叶片、叶柄。叶片大多数从叶片边缘开始发病,叶柄大多数从基部开始长出不规则深褐色坏死斑。部分植株出现有瓜打顶现象。茎蔓开始染病时,茎节上出现水渍状深绿色纵裂,感染严重时变为褐色。一般苗期感病,由开始的茎蔓、叶柄深褐色  相似文献   

7.
<正>大棚草莓大多在八九月定植,定植缓苗后到扣棚膜这段时间,发生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是炭疽病。如环境条件适宜且防治不得当,将会给种植户带来重大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一、发病症状草莓各个部位均可感染炭疽病。病菌可以危害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叶柄、叶片染病,最初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病斑稍凹陷。当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  相似文献   

8.
草莓叶柄托叶外植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脱毒草莓试管种质材料的利用率,提高脱毒草莓试管苗的继代增殖倍数,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脱毒草莓试管苗的成本,在草莓试管苗继代培养时进行了单个叶柄托叶接种培养试验。在"MS+6-BA 1.0 mg.L-1~2.0 mg.L-1+IBA0.2 mg.L-1"培养基上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从叶柄基部的托叶部位再生了试管植株,植株再生率达100%,最高再生试管苗数达12.5株.托叶-1;将单叶柄托叶接种培养法应用于脱毒草莓的继代快繁,草莓试管苗的最高增殖倍数达传统方式的9倍;利用单叶柄托叶接种法继代繁殖草莓脱毒苗可大幅度提高草莓试管苗的继代增殖倍数,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利用草莓试管苗托叶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脱毒草莓试管苗叶柄基部的托叶在“MS+6-BA 1.0~2.0 mg.L^-1”培养基上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再生了草莓试管植株,植株再生率达100%,每个托叶最高分化试管苗数达12.5株;提高了脱毒草莓试管苗的继代增殖倍数,提高了脱毒草莓试管种质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脱毒草莓试管苗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兰州及周边地区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兰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并对主要发生的真菌病害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及芽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网纹甜瓜在栽培过程中枯萎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瓜农收益。1症状表现棚栽网纹甜瓜枯萎病,多在单蔓整枝抹芽摘除第8节以下子蔓后发病,初发病部多在叶柄基部与茎交界处。初期植株叶柄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向叶片和茎部扩散,叶片呈淡黄色症状,逐渐转为淡褐色坏死。也有由叶片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15,(5):63
江苏省无锡市网友问:如何防治草莓芽枯病?答:草莓芽枯病一般容易在22~25℃、多湿多肥的栽培条件下发生并蔓延,如大棚内高温高湿、种植密度过高、植株种得过深等;铺地膜后则更易发生此病;另外,土中施过量基肥溶化后散发出的气体也是发病因素之一。该病侵染后草莓芽心、花蕾及新叶逐渐枯萎,呈不规则卷曲,严重时芽心腐烂,成为无心苗,造成减  相似文献   

13.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叶柄、托叶、茎部和子房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植株矮缩、病叶变形,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网纹甜瓜在栽培过程中枯萎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瓜农收益. 1症状表现 棚栽网纹甜瓜枯萎病,多在单蔓整枝抹芽摘除第8节以下子蔓后发病,初发病部多在叶柄基部与茎交界处.初期植株叶柄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向叶片和茎部扩散,叶片呈淡黄色症状,逐渐转为淡褐色坏死.也有由叶片开始发病,部分叶片边缘褪绿,有极少数植株叶片凋萎,此时茎部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水渍状危害;全株叶片由下向上开始萎蔫,中午前后萎蔫更为明显,早晚可恢复常态,严重的在数日后发生叶片不可逆萎蔫;发病后期植株茎部与病叶交界处的一侧呈淡褐色,并有缢缩,有的纵裂;病株基中变褐,亦有纵裂,潮湿时其表面可见淡色霉状物,经镜检为镰刀菌;拔出病株,多数根系发育较差,或须根较少,变浅黄褐色,但也有一些病株的根系没有明显的症状;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有褐变.  相似文献   

15.
1 菌核病 1.1 发病症状 成株病害主要为细辛菌核病,是细辛田里最严重的病害,多发生在多年不移栽的4~7年生的大龄细辛田中。苗期及成株期也可发生,另外土地湿度过大而又板结,感病较多。初期零星发生,严重时成片死亡。早春发病严重,常引起根状茎、芽、花的腐烂。病原菌从叶柄基部或根茎处侵入,开始成条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展使地上部分生长迟缓甚至停止生长,最后地上部因叶柄基部绵软而倒状死亡,地上逐渐全部腐烂。主要表现为根部、叶柄基部出现病斑,布满菌核。  相似文献   

16.
1为害症状1.1 为害部位。该病为害部位是叶柄基部。1.2 症状特点。发病植株叶柄变为米黄色,软腐后倒下。主要是由于病叶叶柄与地面接触处受伤,或由于病菌从害虫所致的伤口处侵入引起。起初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病斑变为褐色,呈纺缍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干旱时病害扩  相似文献   

17.
周道明 《农村科技》2006,(12):34-34
一、症状识别植株发病后叶片变为深绿且叶片变厚变脆,以后叶片上散生红色小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脉保持绿色,即为红叶茎枯病。病害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引起叶片枯萎脱落,茎秆顶端呈干焦状,同时易引发轮纹斑病和褐斑病的重复侵染,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的植株病叶脱落后仍能长赘芽。发病重和发病早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主根、侧根均短而细。二、病因分析该病为非侵染性病害,即属棉花的生理性病害,由多种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肥、水、土壤、气候及耕作制度等环境条件与该病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其中尤以干旱、营养不足为主导因素。1.棉花中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对肥、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了秋西瓜蔓枯病在叶片、叶柄、茎节和茎基部的发病症状,明确了导致发病的病原菌为甜瓜球腔菌,深秋下降的气温,较高的湿度和土壤中较多的菌源,会导致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魔芋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医疗、保健食品,具有适应性广、用途广、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特别是永善县的金江白魔芋品质优良,其干茎内含葡萄甘露聚糖达74.04%,高出国标近10个百分点,机制烘干芋条加工的精粉黏度达2.8万厘泊以上,被誉为“魔芋皇后”。但是,魔芋的白绢病发生危害较重,据田间调查,一般田块发病率达10% ̄14%,发病严重的田块达42%以上,严重影响魔芋的产量和质量。一、症状魔芋白绢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叶柄基部及块茎。叶柄基部及球茎感病后,初呈暗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转化,使叶柄湿腐,植株倒伏,叶片由绿变黄。高温、高湿时病部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由于棉花生长中后期雨水天气较多,致使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一、发病症状 红叶茎枯病一般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发展。染病棉花根系粗短,须根少,发育不良。病叶先现黄色,随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脉仍为绿色。茎秆及叶柄基部常发生褐色至黑褐色的条状或不规则的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