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放等氮(32%蛋白质)和等热(3600千卡/千克)的半提纯饵料饲养奥利亚罗非鱼苗12周,在这种饵料含有12%牛脂时,鱼苗的生长与缺脂饵料饲养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现用这种饵料和含有2、4、6、8、10或14%牛脂的饵料饲养鱼苗时,鱼苗生长无显著差异。饵料转换率(投喂的干饵料量(g)/鱼增重量(g)]的差异与饵料对鱼苗生长的影响是相似的。投喂含12%牛脂的饵料时,饵料转换率最低(1.9),而投喂缺脂饵科时,饵料转换率最高(2.8)。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而损失的鱼苗主要是因为逃逸。这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牛脂对奥利亚罗非鱼来说是一种不好的食用脂类。一般来说鱼苗生长不好可能是因为饵料中有低度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记述彩虹绍(俗称红罗非鱼)夏花与奥尼鱼(雌性尼罗罗非鱼与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杂交产仔一代)夏花在养成过程中的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成活率、亩产量等项目对比试验结果。1.池塘的选择1.1池塘条件本试验选择了编号为3#、4#两只鱼池,3#地面积0.92亩,4#地面积0.6亩,池埂为砖石水泥结构,池底为泥质,较平坦,他深1.6m,不串漏,并具有微流水条件。1.2清地抽干池水,每亩用50kg漂白粉化成水全地泼洒,彻底清除杂鱼、泥鳅等,3天后进水,并换水一次。进水时进水口用40目聚乙烯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进水后5天放鱼种。2.鱼…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产科技》1984,(C00):14-17
用几种含脂类的饵料以及w6、w3脂肪酸含量不同的饵料测定济利罗非鱼的必需脂肪酸(EFA)的需要量。在以12:O为基础脂类成份的饵料中添加18:2w6、20:4w6、18:3w3及20:5w3脂肪酸使得济利罗非鱼的体重增加,而且,18:2w6和20l4w6的生长效果比18:3w3和20:5w3好。实验数据表明,济利罗非鱼对w6脂肪酸的需要甚于w3脂肪酸。济利罗非鱼对18:2w6或20:4w6的需要量大约是饲料量的1.0%。  相似文献   

4.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包埋率的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的壁材组成及喷雾干燥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罗非鱼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别的壁材进行了筛选,得到适宜的壁材,并优化了壁材配比及喷雾干燥参数。结果表明,罗非鱼油微胶囊适宜的壁材为明胶、蔗糖及黄原胶,组成比例经优化后为明胶4.5%,蔗糖13.2%,黄原胶0.3%,鱼油7.0%;喷雾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15℃,出风温度75%,喷雾压力100kPa。得到的罗非鱼油微胶囊经加速氧化15d后POV值仅为对照的1/2,抗氧化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     
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纯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种、台湾红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在10m~2水泥池中进行了生长、成活、产量、饲料转换率的比较测定.养殖392d 发现:鱼苗、鱼种、成鱼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杂  相似文献   

6.
不同脂肪源对褶皱臂尾轮虫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实验动物并设计不同脂肪源饵料,分别为: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ce(对照组),微绿球藻Nannochlorpisis oculata(A),5%大豆磷脂 5%鱼油 90%面包酵母(C)。结果表明:(1)接受不同脂肪源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20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饵料中HUFA含量对轮虫体内相应脂肪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投喂饵料C使轮虫的脂类HUFA水平得到了强化,提高了轮虫的营养价值。(2)轮虫脂类的HUFA水平不仅由饵料中脂类的相应脂肪酸组成决定,而且轮虫脂类HUFA的提高和强化效果与饵料中HUFA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型饵料HUFA的强化轮虫效果高于磷脂型的HUFA。(3)将富含HUFA的鱼油直接添加在干性饵料如面包酵母中,而不是通过对鲁油乳化后直接强化轮虫,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强化效果,且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水质,适用于轮虫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油的制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罗非鱼下脚料为实验材料,对其鱼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参数、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油精炼工艺条件为80%的磷酸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30%的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20%、真空脱臭,时间为30min。精炼后的罗非鱼油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各项理化指标符合鱼油标准。脂肪酸分析表明,罗非鱼油含有C12-C22笠脂肪酸29种,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多烯酸12种,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57.58%和42.42%。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1(油酸)和16:1,分别占脂肪酸总量27.66%和7.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2(亚油酸)和18:3(n-3)(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10.18%和3.04%,EPA(20:5)和DHA(22:6)含量很低,分别占脂肪酸总量0.68%和1.03%:饷和脂肪酸丰要为16:0.18:0和14:0.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6.75%,5.23%和3.00%。  相似文献   

8.
奥利亚罗非鱼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在“淡水渔业”1996年第26卷第2期上发表“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一文后,各地罗非鱼养殖和研究者纷纷来函索要罗非鱼方面的有关资料和商讨生产奥尼杂交鱼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介绍奥利亚罗非鱼,我们撰写了本文,希望对从事罗非鱼研究和养殖的同仁们有所帮助。1年龄与生长1.l按月龄测定6月中旬把奥利亚罗非鱼鱼种放养在1亩鱼池中,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以鱼体重3%进行人工投饵。每月测定一次,每次取样18-34尾,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幼鱼体长增长比体重增重为先,体长绝对增长在7月份前最快,此后逐渐缓慢。而体重绝对增重…  相似文献   

9.
细胞核rDNA序列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鉴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种间,尤其是尼罗罗非鱼与杂种尼奥罗非鱼之间,很难区分。本文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杂交种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子1(ITS1)序列及其两侧的18S和5.8s部分序列特征进行分析,以筛选种间鉴别标记。PCR扩增产物大小约700bp,测序结果表明,(去除引物后)18S长146bp,5.8S长66bp,不同种类之间无差异;ITS1长383-483bp,因种类不同而异,其GC含量大于AT含量,达到67.1%。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8S和5.8s片段高度保守,但各有3个变异位点可以把上述几个种和杂种相互区分开;18S序列上有一个UnbI限制性酶切位点,可作为尼罗和尼奥罗非鱼的鉴别标记。ITS1序列种间变异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的5个种聚成2个类群,尼罗与尼奥罗非鱼为一组,莫桑比克-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另一组。组内种间遗传距离较小,尼罗和尼奥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6;莫桑比克、奥利亚和红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007-0.009之间;两组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在0.030-0.035之间,表明罗非鱼ITS1序列多态性较高,适合于种类区分。结合部分18S和5.8S序列,细胞核rDNA具有鉴别罗非鱼及其杂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油的制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罗非鱼下脚料为实验材料,对其鱼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参数、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油精炼工艺条件为80%的磷酸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30%的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20%、真空脱臭,时间为30分钟。精炼后罗非鱼油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各项理化指标符合鱼油标准。脂肪酸分析表明,罗非鱼油含有C12-C22脂肪酸29种,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多烯酸12种,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57.58%和42.42%。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1(油酸)和16:1.分别占脂肪酸总量27.66%和7.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2(亚油酸)和18:3(n-3)(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10.18%和3.04%,EPA(20:5)和DHA(22:6)含量很低,分别占脂肪酸总量0.68%和1.03%;饱和脂肪酸主要为16:0.18:0和14:0,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6.75%,5.23%和3.00%。  相似文献   

11.
以1个新型杂交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215;奥利亚罗非鱼♂)群体,4个近缘遗传型罗非鱼群体[奥尼(尼罗罗非鱼♀&#215;奥利亚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RAPD和SSR技术,比较分析这两个杂交种间及它们同亲本间的遗传差异。RAPD方面:①群体多态座位比例(P)-吉奥(20.4%)〉新吉富(18.5%),但〈奥利亚(21.4%)〈奥尼(21.7%)〈尼罗(22.3%);②Nei’S平均遗传相似系数(Jp)-吉奥(0.9086)〈新吉富(0.9231),但〉奥利亚(0.8895)〉尼罗(0.8588)〉奥尼(0.8069);③香农多样性指数(Ho)-吉奥(0.1326)〉新吉富(0.1103),但〈奥利亚(0.1514)〈尼罗(0.1742)〈奥尼(0.2410);④群体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Ipop)-吉奥-奥尼(0.9444)〈吉奥-尼罗(0.9496)〈吉奥-新吉富(0.9544),但〉吉奥-奥利亚(0.9383)。SSR方面: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吉奥(2.43)〉新吉富(2.31)〉尼罗(1.94)〉奥利亚(1.18),但〈奥尼(2.82);②平均遗传杂合度(H)-吉奥(0.700)〉尼罗(0.570)〉奥利亚(0.497)〉新吉富(0.398),但〈奥尼(0.816);③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吉奥(0.661)〉尼罗(0.568)〉奥利亚(0.513)〉新吉富(0.420),但〈奥尼(0.692);④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和UPGMA树,奥利亚罗非鱼单独为一支,吉奥等4种罗非鱼为一支。总的说来,RAPD和SSR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所反映的群体遗传信息一致。这表明,无论是吉奥还是奥尼,两个杂交种在遗传上都同各自的母本较近,这同作者先前揭示的形态和生长等方面的母本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2.
子一代尼奥雄性化罗非鱼除具有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罗非鱼一般化点外,还有抗逆性强、品质好等特殊性状,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现将其海水池塘养殖技术报告如下:l试验条件1.1池塘为本场对虾养殖池塘,长方形,长120m,宽72m,面积13亩。其池底为硬泥,四周有一条宽3m、深4Ocm的环水沟。池塘平均水深1.3m,进排水方便,有提水设备。1.2鱼苗取自本场用海水繁殖的尼罗罗非鱼(雌性)与奥利亚罗非鱼雌性)杂交的子一代尼奥罗非鱼苗,雄性率为gO%,鱼苗平均体长为2.0~45cmo1.3饵料自制的配合饵料、杂鱼虾等。配合饵料的配方…  相似文献   

13.
滁州鲫夏花鱼种适宜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梯度饲养法对滁州鲫夏花鱼种的蛋白质适宜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饲料共分7个蛋白梯度,蛋白质含量为30%~45%,实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为指标,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认为滁州鲫夏花对饲料的最适蛋白质需要量为42.5%,适宜范围为41.0%~43.5%。  相似文献   

14.
在盐度分别为0%,5‰,10‰和15%的水中,七种蛋白质含量为10-48%的人工饵料对平均体重为24mg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和饵料转换的影响。在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8~30%时,尼罗罗非鱼幼鱼始终生长较好。饵料蛋白质含量达30%,在10‰盐度中的幼鱼生长最好,蛋白质含量更高时,幼鱼在淡水中生长最好。饵料蛋白质含量达30%时,饵料转换率增加,超过30%则减少。饵料转换率在10‰盐度中比其他盐度的水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抗氧化剂对罗非鱼油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鱼油在常温放置时极易氧化的问题 ,本文以罗非鱼内脏油为研究对象 ,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罗非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为迷迭香 >TBHQ >茶多酚>VE。添加了迷迭香、TBHQ和茶多酚后 ,可使罗非鱼油在 2 0℃时贮存 ,时间从 16天分别延长至 6 7 2天、6 5 6天、6 4天。  相似文献   

16.
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对池塘蓝藻水华及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了池塘抑藻试验,采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密度,并对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能有效消减水体中蓝藻生物量,降低水体藻毒素浓度,并对水体TN、TP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奥利亚罗非鱼试验组蓝藻初始密度为1.53-108cells/L,下降至0.86-108eells/L,降低43.79%;尼罗罗非鱼组蓝藻初始密度为1.54-108cells/L,下降至O.51×108cells,L,降低66.88%。水体总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总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随着蓝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并讨论了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摄食抑制蓝藻的摄食抑制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属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半咸水甚至纯海水中均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但是不同种类的耐盐能力差别很大。尼罗罗非鱼适宜盐度范围〈13‰,奥尼适宜盐度范围〈17‰,红罗非适宜盐度范围〈21‰,奥利亚适宜盐度范围〈25‰;  相似文献   

18.
云浮市奥尼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沃林 《内陆水产》2004,29(9):14-15
目前云浮市养殖的罗非鱼种类,以奥尼罗非鱼简称“奥尼鱼”(奥利亚罗非鱼6和尼罗罗非鱼早的杂交种)为主.它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雄性率90%以上,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强、食性杂、易捕捞、体态与肉质好、起肉率高等优点,5cm左右的鱼种养4~5个月。如果饲料充足,能长到500g左右,并可解决因繁殖过度而影响生长的问题,经济效益显著,是罗非鱼养殖的首选品种。我市水产种苗场于1992年从广州市水科所率先引进试养获得高产高效,紧接着有个体养殖户于1994年从高明西江水研所引进,因当时罗非鱼塘头价高达20~30元/kg,因此在全市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19.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和鱼油为脂质源,添加不同含量钙磷配制成4个磷含量水平(1.3%、1.6%、1.9%和2.2%)×2个钙含量水平(2.5%和3.0%)的8种试验饵料。投喂黄颡鱼(平均体重为4.38±0.69)g,进行其对饵料中钙、磷需要量的研究。经64d投喂,结果表明:饵料中适宜的磷含量为1.67%~1.78%。当饵料磷含量为1.67时,生长率最大,为295%;当饵料磷含量为1.78%时,饵料系数最小,为1.95。饵料中添加适量的磷能促进钙的吸收,钙含量和钙磷比对生长和饵料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