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薯9号是由早大白×豫马铃薯1号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出苗至收获)56d(天)左右。每667m2产量1200kg左右。薯块椭圆形,黄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89.08%~100%。淀粉含量11.8%,VC252mg·kg-1,蛋白质2.52%,还原糖0.32%。田间调查较抗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适宜二季作栽培及一季作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2.
郑薯八号是从“Memmvrx豫马铃薯一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早熟,生育期58天左右。春季每667m^2平均产量1124.26kg,高产可达1397.3kg以上。薯块圆形,浅黄皮白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高。品质优,淀粉含量为12.9%,VC含量高达26.8mg/100g,蛋白质含量为2.12%,还原糖含量0.26%。抗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适宜二季作栽培及一季作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3.
‘郑商薯10号’是从‘费乌瑞它’变异株系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早熟,生长势强,春播生育期60~66 d。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薯块3.3~3.8个,单株质量420.0 g,商品薯率88.4%。2013年参加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1 999 kg,较对照‘郑薯5号’增产9.9%。品质优,干物质含量(w,后同)16.9%,淀粉含量12.1%,蛋白质含量1.86%,100 g鲜薯维生素C含量25.6 mg,还原糖含量0.06%。田间表现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属鲜食品种,适合河南二季作区和一季作区早熟栽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郑薯7号是由Favorita×豫马铃薯1号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早熟,生育期68d(天)左右,休眠期短,45d(天)左右。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稀,表皮光滑,平均商品薯率95.0%左右。淀粉含量为12.2%,VC含量为158.0mg·kg-1,粗蛋白含量为2.48%,还原糖含量为0.81%。对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均强于郑薯5号,春季栽培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高产可达2500kg以上。适宜河南省各地种植,种植面积已达8400hm2。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7,(7):17-19
‘商马铃薯2号’是以‘中薯3号’为母本、‘呼薯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生育期64 d;薯块扁圆形,浅黄皮浅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薯块4.7~7.8个,单株质量455 g,商品薯率80.0%以上。2013年参加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667 m~2产量2 052.0 kg,较对照‘郑薯5号’增产12.8%。干物质含量16.2%,淀粉含量为11.0%,蛋白质含量为1.70%,还原糖含量为0.12%,100 g鲜薯维生素C含量27.2 mg。田间表现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属鲜食品种,适合中原二季作区纯作或间作套种栽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鄂菜薯1号薯藤越冬留种极早熟栽培的薯尖采收期比薯块作种早熟栽培的薯尖采收期要提前30多天,每667 m2可提早采收薯尖1 200 kg以上,前期薯尖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后期,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商马铃薯一号是以中薯2号为母本、阿奎拉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熟,生育期65 d;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和环腐病;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87.9%以上,品质优;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适合中原二季作区纯作或间作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石薯2号是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和费乌瑞它杂交种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优良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55 d(天)左右;结薯性好,单株结薯3~5个;块茎卵圆形,浅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21.79%,淀粉含量15.5%,还原糖含量0.55%,粗蛋白含量2.15%,VC含量204.5 mg · kg-1;中抗PVX病毒,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适于河北省二季作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石薯4号是以彩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母本、马铃薯品系D-2-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得到的鲜食型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约72 d(天);株高67 cm左右,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深紫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块茎整齐,匍匐茎中等;薯块VC含量135.62 mg·kg-1,花青素含量1 559.4 mg·kg-1;商品薯率90%以上,每667 m2产量1 900 kg左右,田间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黑金刚,中抗黑痣病,适宜在河北省二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中原二季作区春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中原二季作区春地膜覆盖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郑薯5号为对照,采用春播地膜覆盖方式,在商丘地区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中除青薯9号不能正常成熟外,其余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冀张薯12号、中薯10号、中薯8号比对照增产13.60%~19.76%,其中冀张薯12号667 m2产量最高,为1 864.22 kg。中薯5号、中薯7号虽较对照略有减产,但植株较低、早熟,既能提早上市,又适合套作,可考虑作为双膜防寒早熟栽培品种推广。青薯9号虽然生育期长、产量低,但红皮黄肉、抗病性强,可作为特色品种进行小面积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