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分析灌浆过程中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积累及分配变化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0个水稻基因型的各组织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利用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穗中的氮素含量品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鞘叶和茎中的氮素含量主要在灌浆后期呈显著的差异。穗中氮素积累的增加伴随着鞘叶和茎的氮素积累的下降,尤其是鞘叶更明显,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籽粒灌浆进程穗中氮素比例增加伴随鞘叶和茎的氮素比例减少。同样,穗、鞘叶、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籽粒灌浆后期品种间呈显著的差异。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呈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穗和鞘叶氮素含量、鞘叶的氮素积累量和鞘叶氮素分配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后的穗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水稻氮高效育种工作中,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挖掘青贮玉米品种高产潜力性状的途径,为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质青贮玉米、多分蘖型青贮玉米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产量形成特点和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1-4].[结果](1)青贮玉米品种与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随着生长发育进程均呈S形曲线变化.生育期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有分蘖型玉米品种.(2)干物质和鲜重的积累速率:粮饲兼用型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的92~111 d,为灌浆期;鲜重积累速率峰值则出现在苗后57~ 72 d,为大喇叭口期.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与鲜重的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苗后92~ 111 d,为灌浆期.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苗后111~128 d,鲜重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苗后57~ 72 d.(3)干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量大小因玉米品种类型不同而异,青贮玉米科多4号因生育期较长,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雌穗基本不能成熟,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干物质则主要分配在雌穗中.[结论]从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看出:对三种类型玉米的干物质生产情况比较,全生育期均以无分蘖青贮玉米品种的新饲玉10号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粮饲兼用型SC - 704次之,多分蘖青贮玉米科多4号最低.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看出: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为雌穗>茎秆>叶片>苞叶>叶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植株进行分期遮光试验,认为;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始期是影响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高峰期是玉米植株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吐丝期是决定单株产量和穗粒数的临界期;对百粒重有显著影响的时期是胚乳游离核期和快速灌浆期;果穗顶部籽粒比中、下部籽粒发育较迟,当中、下部籽粒进入快速灌浆期时,顶部籽粒则停止干物质积累,成为败育粒。  相似文献   

4.
正桃蛀螟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桃、李、玉米、高粱、石榴和向日葵等多种植物。近年危害玉米较重,玉米田常常与玉米螟危害混合发生,危害玉米常常占80%以上。为害玉米时,把卵产在雄穗、雌穗、叶鞘合缝处或叶耳正反面,百株卵量可高达1729粒。主要蛀食雌穗,取食玉米粒,并能引起严重穗腐,且可蛀茎,造成植株倒折。初孵幼虫从雌穗上部钻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钻蛀穗柄常导  相似文献   

5.
以发育正常的诱变玉米(26DC),对照材料(26CK)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穗位叶和籽粒在不同生育期的氮钾含量。结果表明,转大豆DNA玉米的氮含量、钾含量均与转化前有显著差异,同等施肥条件下,DC乳熟期籽粒中氮含量高于CK 19.7%,DC穗位叶的钾含量在前四期平均高于CK 19.4%,DC籽粒腊熟期钾含量高于CK同期50%,对氮素的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用10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3个氮素处理水平下水稻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鞘叶和茎中氮的含量均以灌浆前期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穗都氮素总积累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均呈增加的趋势,N10、N20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及含量的提高.施氮后灌浆前期能够促进籽粒中增加磷、钾的积累,后期能加快磷、钾的转移速度.鞘叶和茎秆的氮素积累量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均呈负相关,鞘叶的NO和N2O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N10处理达到显著水平;3种处理水平下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在鞘叶和茎秆的分配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呈负相关,所有处理中鞘叶部分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种(含亚种间)抽穗结实期叶、茎鞘、穗以及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考察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并通过杂种与其相应父本的差异比较,分析了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干物质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开花期叶片和茎鞘部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穗部和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在籽粒灌浆末期达到最大值.叶和茎鞘干物质所占比例从抽穗之日起呈下降趋势,穗部所占比例则一直上升;抽穗后第1~7d,茎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至抽穗后第14d,穗部转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单茎籽粒产量与抽穗后叶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且以抽穗后第1~7d相关系数较大;抽穗后第1d茎鞘干物质积累与单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自第7d始转为负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抽穗后穗部和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单茎干物质积累在各器官中分配的相关趋势和籽粒产量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相关趋势基本一致.多数组合抽穗后叶、茎鞘、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表现出负向父本优势,单茎穗干物质则表现出正向父本优势的组合数多,单茎籽粒产量和结实率的父本优势表现出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在6个氮水平下研究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正红311各阶段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各时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均高于先玉508,而先玉508雌穗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更高。与先玉508相比,正红311提高了各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降低了雌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正红311营养器官较高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延长高光合速率使其产量显著高于先玉508。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及产量构成,而对干物质和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过量施氮不仅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还会使玉米收获指数显著降低,从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正红311施氮量在180kg/hm2时产量最佳,而先玉508需要氮肥360kg/hm2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因此对于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可适当降低施氮量或在土壤贫瘠的丘陵山区种植以充分发挥其低氮条件下的产量优势,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则应适当增加施氮量或种植在肥沃土壤的地区以保证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正>一、危害特点玉米螟食性很杂,寄主植物有数十种,主要危害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棉、麻及豆类。玉米螟一幼虫蛀茎为害。玉米螟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或展开的心叶,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形成"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危害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籽粒干瘪、青枯早衰,掉穗。造成空瘪粒而减产,如遇风折倒伏则损失更大。幼虫也可在穗期直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啤酒大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分配的关系.【方法】以甘肃啤酒大麦‘甘啤5号’‘甘啤6号’和‘甘啤7号’为材料,在施氮量分别为7.5g/m2、15g/m2、22.5g/m2并分区正交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大麦茎、叶和穗氮素积累和转运分配模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施氮量不同,从扬花期到成熟期大麦叶片、茎秆、穗颖以及籽粒中氮含量变化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麦氮素积累和转运量呈近似直线上升的趋势,但在施氮量超过15g/m2之后,氮素积累和转运趋向饱和.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型变化规律,营养器官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在58.23%至64.58%之间.【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甘啤大麦合理施氮量为15.81~16.51g/m2.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玉米灌浆速率与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为试材,以长城799和通吉100普通玉米品种为对照,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和最终积累量都表现出先玉335高于郑单958高于长城799和通吉100;超高产玉米品种的苞叶和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率较高,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对玉米籽粒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在生长中往往出现空秆,即出现不结穗或结穗不结籽粒的现象,是影响玉米单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玉米出现空秆原因及预防措施。一、产生原因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雄穗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玉米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能力进行系统遗传分析,本研究以22个玉米自交系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对雌穗自然恢复能力进行观察,通过分类比较的方法分析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平均结实籽粒数和2个雌穗育性恢复指标自然恢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的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为89.54%,变异范围为73.56%~99.18%;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籽粒数为15.4粒,变异范围为2.67~59.82粒。单倍体雌穗结实株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67,平均结实籽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为0.86。22个自交系材料中,B73的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能力较其他试验材料强,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为99.18%,平均结实籽粒数为59.82粒,基因型在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通过对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与雄穗育性恢复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与雄穗育性恢复是2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3个玉米自交系的6个相关因素与单穗粒重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穗粒重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度.玉米单穗籽粒重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百粒重、穗长等主要因素,为鉴定和选育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收获中籽粒破碎和损失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降低玉米的收获损失,本研究通过摘穗板式摘穗机构的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在玉米摘穗过程中影响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4个因素—摘穗板的型式、拉茎辊转速、籽粒含水率、机具前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受籽粒含水率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型式和拉茎辊转速影响次之,受前进速度的影响较小。籽粒损失率受拉茎辊转速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型式的影响次之。籽粒的含水率较低(30%左右)、摘穗板的型式为弯板、拉茎辊转速为中速度(600~700r/min)时进行玉米的摘穗作业时,综合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降水少且分配不均、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覆盖保水和氮肥施用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0—201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试验,主区为覆盖方式,设夏闲期深翻后覆盖与不覆盖2个水平,副区为施氮量,设低(纯氮75 kg·hm~(-2))、中(纯氮150 kg·hm~(-2))、高(纯氮225 kg·hm~(-2))3个水平,明确年际间夏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肥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植株氮素利用、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以丰水年最高,欠水年最低,丰水年、平水年较欠水年分别提高产量80%、69%,提高水分利用效率7%、20%,提高氮素利用效率6%、5%。夏闲期覆盖较不覆盖,播种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达50—62 mm;花前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丰水年和平水年拔节后各阶段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花前叶片和穗氮素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欠水年花前各阶段氮素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提高,花前茎秆+茎鞘氮素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达23%—4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15%;丰水年和平水年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达14%—26%,欠水年低氮条件下也显著提高,达10%。丰水年配施高氮,平水年和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配施中氮,不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配施低氮,孕穗期前土壤蓄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丰水年配施高氮,花前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均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促进花前叶片和穗中氮素向籽粒转运;平水年和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配施中氮,花前氮素转运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平水年主要促进叶片和穗中氮素向籽粒转运,穗叶片,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主要促进茎秆+茎鞘和穗中氮素向籽粒中转运,茎秆+茎鞘穗;不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配施低氮,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最高,茎秆+茎鞘和穗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旱地麦田夏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降水,有利于促进丰水年和平水年小麦生育中后期氮素积累,促进叶片和穗中氮素向籽粒转运;有利于促进欠水年生育前中期氮素积累,促进茎秆+茎鞘中氮素向籽粒转运。丰水年施氮225kg·hm~(-2),平水年和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施氮150 kg·hm~(-2),不覆盖条件下的欠水年施氮量75 kg·hm~(-2)可实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2个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镉浓度下成熟期玉米各器官(根、茎、叶及籽粒)吸收镉(Cd)的特性,比较各器官的Cd含量差异,并对各器官的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浏阳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和籽粒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85~1.09、0.44~0.86、0.64~1.36和0.04~0.25;茎、叶、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42~0.91、0.59~1.44和0.05~0.2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与叶片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不同品种玉米的根、茎、叶、籽粒的富集系数分别为3.00~4.12、1.93~3.20、2.18~3.96和0.16~0.94;茎、叶和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63~0.86、0.61~1.30和0.04~0.2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与叶、籽粒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器官Cd积累情况分为2种,一种为叶、根、茎、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另一种是根、叶、茎、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在浏阳基地种植的湘农玉22号籽粒的Cd含量超过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而在耘园基地种植的湘农玉22号籽粒的Cd含...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 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粒叶比则与产量成正相关;吐丝后干物质生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生态条件下,茎鞘内富集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反映了源-库-流的不协调。在不同生态条件下,C/N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籽粒氮素的来源可将不同品种归为3类:(1)对后期吸氮(61.0%—68.4%)的依赖高于器官转运氮(39.7%—46.0%);(2)后期吸氮量与器官转运氮量相当;(3)后期吸氮(42.5%—45.3%)低于器官转运氮(57.2%—61.7%)。【结论】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源库关系更加协调,表现在粒叶比高、收获指数(包括氮素收获指数)大、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适宜、C/N值相对较低。而粒叶比高、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也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摘穗板式摘穗机构正交实验方法,对在玉米摘穗过程中影响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四个因素—摘穗板的形式、拉茎辊转速、籽粒含水率、机具前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受籽粒含水率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形式和拉茎辊转速影响次之,受前进速度的影响较小;籽粒损失率受拉茎辊转速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形式的影响次之。籽粒的含水率较低(30%左右)、摘穗板的形式为弯板、拉茎辊转速为中速度(600~700rpm)时进行玉米的摘穗作业时,综合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