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土壤砷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综述,包括吸附反应、影响因素,且对砷的吸附研究进行了展显。  相似文献   

2.
几种动力学方程用于描述土壤中锌吸持动力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别比较了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在描述土壤中锌吸持动力学特性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能较好地用来描述土壤中锌吸持功力学特性,而Elovich方程不适用本实验结果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巢湖流域农田土壤磷吸持指数及吸持饱和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活动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对磷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可以采用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和吸持饱和度(DPSS)来表征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对巢湖流域各类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固磷能力相比太湖及国外其他地区普遍较低,红壤和石灰岩土的固磷能力相对较强,而紫色土的固磷能力最弱。土壤磷的吸持饱和度和吸持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吸持指数较高的红壤和石灰岩土,其土壤磷吸持饱和度表现较低;而紫色土对磷较容易饱和,磷吸持饱和度普遍偏高。已有30%的土壤其磷吸持饱和度超过25%的流失临界值,应重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业活动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对磷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可以采用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和吸持饱和度(DPSS)来表征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对巢湖流域各类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固磷能力相比太湖及国外其他地区普遍较低,红壤和石灰岩土的固磷能力相对较强,而紫色土的固磷能力最弱。土壤磷的吸持饱和度和吸持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吸持指数较高的红壤和石灰岩土,其土壤磷吸持饱和度表现较低;而紫色土对磷较容易饱和,磷吸持饱和度普遍偏高。已有30%的土壤其磷吸持饱和度超过25%的流失临界值,应重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耕层磷的吸持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耕型红壤上12年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对耕型红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50mg/L加磷浓度范围内,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三种恒温吸附方程都能对供试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加以拟合,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土壤中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磷的解吸率,其中以OM NPK处理的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从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扩散和迁移等方面论述了稀土元素土壤环境化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尚需开展的研究,为全面进行农用稀土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浙北海涂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北部不同时期围垦的海涂土壤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涂土壤持水曲线为双曲线型,持水模型以对数函数模型较优.在高吸力段(80~1 200kPa),海涂土壤的持水量与物理性粘粒(<0.01 mm)含量呈正相关(r=0.961 9**),物理性粘粒含量愈大,持水量也就愈高;而在低吸力段,围垦越早的海涂土壤持水量越大,但围垦时期间隔较短(小于20 a)的海涂土壤持水量变化不显著.比水容量C随吸力的增加而呈数量级递减;易效水含量(吸力S<80 kPa)与海涂围垦时间密切相关,围垦时间越长,易效水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中Cr(Ⅵ)的吸持量因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游离铁及pH是影响最大吸持量的主要因子,“双表面”Langmuir模式最适宜于描述紫色土中Cr(Ⅵ)的吸持作用。酸性紫色土中,由于羟基交换、形成双核络合物等作用,吸持达到平衡的时间较长;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中,吸持作用在极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平衡点。酸性紫色土中吸持Cr(Ⅵ)的解吸量及解吸率都比中性紫色土高。酸性紫色土在整个吸持区内都存在专性吸附,中性紫色土在低吸持区以非专性吸附为主,高吸持区伴有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慈溪已鉴定的水稻土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研究水稻土序列磷素吸持特性,结果表明,慈溪水稻土序列中磷素大部分被固定在剖面上部-耕层;速效磷一般在剖面上部含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慈溪水稻土时间序列土壤磷素吸持百分数主要分布10%~30%,属于中等强度的吸持,水稻土序列剖面表层土壤磷素的吸持能力较强,一般都在20%以上,植稻1 000年和2 000年水稻土中剖面土壤磷的吸持百分数与剖面土壤游离铁分布极其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几种土壤的水分状况与能量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张力计和土壤吸力平板仪测定了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和(?)土4种土壤的原状土样和 扰动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能量状况。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4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土壤水势大小顺序为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土。 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扰动土有较大差异,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条件 下,原状土的土壤水势大于扰动土,土壤水势在0--90 kPa时,原状土的含水量小于扰动土,原状土与扰动土土壤 水势的差异大小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土壤水势为0--20 kPa时,土壤比水容量随水势降低而逐渐 降低,土壤在高水势段的比水容量呈现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的趋势,原状土的比水容量大于扰动土。  相似文献   

12.
长效氮肥在几种土壤上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涂层尿素、长效尿素、长效碳铵3个长效氮肥品种与普通尿素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普通尿素在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氨的挥发损失比涂层尿素、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铵多0.160%-0.894%,在浅海沉积赤红壤上与长效碳铵相当,比其余的两种长效氮多4.7%-26.5%;(2)涂层尿素、长效尿素、长效碳铵和普通尿素在棕色石灰土和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供氮过程和水平有较大的差异;(3)在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施长效氮肥的玉米于生物产量比施普通尿素增产7.5%-16.7%,长效氮肥氮素利用率较普通尿素提高2.3-8.7个百分点,施长效氮肥土壤中速效氮的残留比普通尿素高3-4mg/kg。  相似文献   

13.
四川几种主要紫色土类的微生物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川乐山市、井研县、仁寿县和内江市9组紫色土样的分析,在以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为代表的三种微生物中,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为母岩的紫色土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别为8.3×10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根系结构对喀斯特区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环江县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DJ-WS)进行4个压力水头(0、-3、-6和-9 cm)的土壤入渗实验,同时利用数字扫描仪测定根系结构指标,分析两种岩性不同土地利用发育的土壤入渗性能的差异以及影响土壤入渗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稳定入渗率均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且白云岩大孔隙导水能力均强于砂页岩;2)砂页岩土壤根系结构指标均明显高于白云岩;3)白云岩土壤导水率均与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砂页岩土壤导水率均与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孔隙导水能力和根系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现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表明,白云岩发育土壤入渗受控于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受控于根系体积密度。综上,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是影响喀斯特区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以期为深入认识喀斯特区水分入渗以及地下漏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和粒径对中国4类典型土壤镁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植物镁养分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缺镁问题突出。本研究以中国4类典型土壤样品(赤红壤、砖红壤、黄棕壤和草甸土)为供试土壤,分别选用Langmuir、Temkin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拟合镁吸附试验,并进一步研究土壤有机质和粒径对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有效拟合土壤镁吸附数据;2)加有机肥的土壤镁吸附量显著高于去有机质处理,1mm粒径的土壤镁吸附量显著高于2mm粒径土样;3)草甸土的镁吸附量最高,而砖红壤的镁吸附量最低;4)土壤的最大镁吸附量qmax与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镁离子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土壤中施加有机肥及合理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结构均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镁吸附量。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利用同位素示踪和苗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用~(32)P制备的标记铁磷和过磷酸钙分别施用于杉木、银杏、马尾松、柏木和黑松等苗木的根际土壤中;分别采用红壤、黄壤和石灰性土壤进行试验。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铁磷是能够被吸收利用的磷源,只不过吸收利用的速度很侈。在施用标记过磷酸钙63天内测定苗木对~(32)P的吸收动态时发现,磷在苗木组织中有不断积累的趋势;未见磷被“固定”而逐渐降低其有效性。施标记肥63天时,银杏从铁磷中吸收的~(32)P为从过磷酸钙中吸收的~(32)P的4.1%(红壤中)。在3类不同土壤中的试验均有相类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不同沙丘部位几种灌木地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制约沙漠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形部位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以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3种灌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沙丘部位下各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并采用Brown-Forsythe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沙丘部位之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沙地柏土壤体积含水量为0.97%~17.66%,油蒿土壤体积含水量为1.51%~15.70%,杨柴土壤体积含水量为3.20%~19.05%。表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心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最低。表土层中丘顶、迎风坡中部、迎风坡下部与背风坡中部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4,0.045,0.03),说明地形部位对表土层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背风坡水分含量高于迎风坡,因此栽植植物时可选择在背风坡栽植,以便于植物成活。  相似文献   

18.
不同成因型母质发育土壤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 1 7种母质发育土壤的稀土元素 (REE)的地球化学特征 ,结果表明 :(1 )基性岩浆岩母质发育土壤的稀土总丰度最高 ,红砂岩者最低 ;(2 )岩浆岩和喷出岩者的 REE科勃尔分布模式仍表现出母岩特征 ,沉积型者则相对平稳 ,但海相沉积型者变异显著 ;(3 )各类母质发育者∑ Ce/∑Y特征值达 3 .5 -4.7,∑ Ce与∑ Y分馏特征明显 ;(4 )砂页岩等 4种母质者δCe正异常 ,火山喷出岩等 3种母质者 δCe相对稳定 ,酸性岩浆岩等 1 0种母质者 δCe负异常 ;紫砂岩母质者 δEu正异常 ,页岩等 3种母质者δEu相对稳定 ,基性岩浆岩等 1 3种母质者 δEu负异常 ;(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 REE与 Ce、Sm、Dy、Lu,∑ Ce与 Pr、Sm,∑ Y与 Dy、Lu相关显著 ;(6)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 REE、∑ Ce与土壤 Fe2 O3相关极显著 ,∑ Y与土壤 p H值、粉砂粒、物理性粘粒相关显著 ;(7)通过 REE动态聚类分析 ,不同母质土壤可划分为基于岩性背景的三大类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3种新型改性生物炭对溶液中镉(Cd)的吸附行为,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原料,制备巯基改性生物炭(S-BC)、铁改性生物炭(Fe-BC)和氮掺杂生物炭(N-BC),分析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元素组成、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等性质的变化,通过系统的吸附试验,比较3种改性生物炭对Cd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生物炭(BC)相比,N-BC和Fe-BC比表面积分别增加了6.3和9.0倍,总孔体积分别增加了2.68和4.08倍。S-BC因改性后表面光滑,使得生物炭比表面积减小,但其表面官能团变化明显,S-BC在2 977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对应脂肪族(C-H)的伸缩振动,而且在1 089 cm-1、1 044 cm-1位置出现双特征吸收峰。3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过程为主,且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所拟合的热力学吸附优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推测N-BC、Fe-BC、S-BC 3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几种生物炭对Cd2+最大吸附量表现为Fe-BC (69.11 mg·g-1) > N-BC (61.92 mg·g-1) > S-BC (53.85 mg·g-1) > BC (40.34 mg·g-1)。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NH4+在不同盐碱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平衡吸附法分别从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氮素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化土壤中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 3种供试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随盐碱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平衡吸附量为:重度盐碱化土壤 > 中度盐碱化土壤 > 轻度盐碱化土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对铵态氮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时间为720 min;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反应均是自发、放热及混乱度增加的过程;背景液pH(3.0~9.0)范围内,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pH值上升而增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a2+、Al3+溶液,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研究表明,提高溶液pH值能增强盐碱土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温度、离子价态增加则不利于吸附,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有所增强,限制了铵态氮的迁移,污染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