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生物学特性从 2 0 0 1年 3月起 ,在石棉县安顺乡新场村设固定样地对栗瘿蜂虫瘿的形成、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 ,并定期解剖虫瘿观察瘿蜂的发育情况 ,基本查清了栗瘿蜂为害期的生物学特性。栗瘿蜂以初龄幼虫在芽内越冬。越冬幼虫于 3月中旬板栗萌芽期开始活动取食。 3月下旬形成虫瘿并迅速膨大 ,至 4月中旬多数幼虫已成熟 ,虫瘿不再膨大 (见表 1)。2 0 0 1年 3月中旬初 ,从去年重灾区采集枯瘿 817枚 ,分装于广口瓶内 ,用纱布封口 ,每日记录羽化的天敌种类和数量。结果收集到在瘿内越冬的中华长尾小蜂ToymussinensisKamij…  相似文献   

2.
宋光彩  刘世儒 《落叶果树》1990,22(2):12-14,9
中华长尾小蜂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为栗瘿蜂幼虫的专性寄生蜂。是我国大部栗产区瘿蜂天敌的优势种群。为更好地利用保护这一天敌资源,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2、3、4、5],1996~1989年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中华长尾小峰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栗瘿内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6.7天;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同期在有栗瘿蜂的芽上出现卵,卵期5~7天。随着栗瘿出现,孵化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外。6~7月份,幼虫老熟,越夏越冬。 据1988—1989年6块标准地调查,成虫开始出瘦的旬平均…  相似文献   

3.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isu)别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以幼虫危害嫩梢和叶片,是我国各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过去对栗瘿蜂主要在成虫出瘿盛期进行喷药防治,但成虫脱瘿时间较长,较难掌握防治适期,尤其该虫繁殖方式特殊,使防治效果往  相似文献   

4.
栗瘤峰(又名板栗瘿峰,俗名栗狗子)近几年业在省内各栗产区均有发生,自1965年大发生一次以来,今年又蔓延成灾,成为当前板栗生产的一大害虫,应该引起重视。有关栗瘤蜂的习性和防治,国内已有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但在生产上尚未普及。特别因栗瘤蜂的天敌──一种跳小蜂幼虫与栗瘤峰幼虫相似,不少人对这一害虫了解比较模糊,并见有些小册子上有错误的描述和记载,影响防治。故在此作一简单介绍。一、生活史 一年一代,以小幼虫在芽内越冬,春季随着被害芽萌芽时,形成瘿瘤。幼虫乳白色,体节明显,嫩弱,活动力弱,5月上旬(指在泰安的发生时间,下同)起渐次…  相似文献   

5.
孙凤  申桂艳  付全 《河北果树》2010,(4):33-33,35
<正>1栗瘿蜂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本地区栗瘿蜂1年发生1代,营孤雌生殖。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解除休眠后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旺盛取食期,5月下旬进入老熟期(预蛹期),6月上中旬化蛹,6月末化蛹结束,成虫6月末到7月上旬羽化,至7月末羽化结束。成虫于7月  相似文献   

6.
栗瘿蜂发生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瘿蜂是严重影响板栗结实的主要害虫。由于具有生活隐蔽,发生期难以掌握的特点,是造成多年来各地栗瘿蜂人工防治成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自1988年起在系统了解栗瘿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发生期的预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运用于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材料和方法 地点在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和泰山林场,共选择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虫口密度的板栗纯林标准地7块,树龄25~35年生,生长良好。自萌芽后3日起,3天一次随机采取新瘿50个以上,室内剖查栗瘿蜂发育进度,直至成虫出孔止。测量出板栗芽长、雄花序长、雌花(栗棚)直径,计算雄花开放…  相似文献   

7.
替代用药措施  1 )生物防治。当害虫未达到防治指标时 ,利用天敌可抑制板栗害虫的发展蔓延。如天敌黑缘红瓢虫可控制栗绛蚧 ,黑土蜂可控制金龟子 ,中华长尾小蜂可控制栗瘿蜂。 2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糖醋诱杀害虫 ,如栗园中悬挂黑光灯可诱杀金龟子、桃蛀螟成虫 ,悬挂糖醋罐头可诱杀栗皮夜蛾成虫。 3 )人工防治。冬季清园 ,去除病虫枝、枯枝 ,可减少来年病虫危害。早春 3月可人工刮除栗大蚜卵块、栗绛蚧雌母蚧。金龟子成虫期可于傍晚人工震落捕杀。2 少用农药措施 对栗干枯病、栗绛蚧危害栗园 ,只要对受害株涂干、喷药即可 ,可减少…  相似文献   

8.
栗瘿蜂(Dryocosmws kuriphilus Y- asumatsu)又称栗瘤蜂。近年来在山东栗产区发生普遍且较严重,个别地区被害枝率高达60%,芽被害率达40%左右。现将我们这几年观察到的情况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成虫体长2.5—3毫米,翅展约2.4毫米,体褐黑色,胸部膨大,翅脉黑色,前后翘均透明,有金属光泽,足黄色。卵为椭圆  相似文献   

9.
1 发生规律 栗瘿蜂又名栗瘤蜂 ,主要为害板栗树。一年发生 1代 ,以初孵幼虫在芽内越冬 ,翌年栗芽萌动时幼虫开始活动为害。 5月上旬幼虫在虫瘿内老熟化蛹 ,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成虫羽化后需在虫瘿内停留 10~ 15天 ,出瘿后行孤雌生殖。每头雌成虫产卵 2 0 0粒左右 ,卵产于芽内及第 2幼叶的主脉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为害 ,形成较虫体稍大的虫室 ,但在年前芽外并不出现组织变形。第 2年 4月中旬寄主幼枝出现小虫瘿 ,4月下旬虫瘿形成。虫瘿多为椭圆形 ,表面光滑 ,绿色或红绿色。栗芽受害后枝条不能抽出 ,严重时全树布满虫瘿 ,不能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0.
防治栗瘿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 是我国栗区一大害虫,此虫以初孵幼虫在栗芽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栗芽的萌动出蛰幼虫活动取食。被害芽逐渐膨大并木质化,成为瘤状虫瘿,幼虫在瘿内一般生活50天左右,从而消耗大量营养,使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甚至无产。 此虫营隐蔽生活,一般防治较为困难,国内较好的防治方法是修剪摘瘿,但费工、费时,且不彻底,对于山区大中型栗树推广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为此,1990年进行了树干涂刷内吸杀虫剂的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药剂种类、施药时间、施药量L36(6×312)混合水平正…  相似文献   

11.
苹果绵蚜在陕西1年发生14~15代,以若虫在果树根部、主干、枝病虫伤疤、环剥处、剪锯口边沿缝隙、根孽基部或残留的蜡质绵毛下越冬,6月中旬~7月上旬是全年繁殖危害盛期,1年在树上迁移2次。5月上旬1龄若虫从越冬部位向树上大量迁至当年生嫩枝上叶腋及嫩芽基部危害,第2次11月上旬以后绵蚜逐渐由枝条上向下迁移越冬。苹果绵蚜天敌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aeman)(日光蜂),1年发生10~12代,6月上旬以后随着绵蚜虫口密度增加,蚜小蜂对绵蚜寄生率也逐步增加,到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7~8月对绵蚜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测报调查方法 (一)专业测报调查 1.越冬基数调查 12月~2月选生育期长过冬花菜、卷心菜类型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月三次(每十天一次),每田每次取样25株,调查株寄生率、成虫、幼虫、蛹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1。 2.灯诱成虫消长调查 4月~11月,每日晚上通宵点3W黑光灯2盏,逐日早上调查诱捕成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3.发育进度和虫口密度调查 3月~11月,选早、中、晚花菜、卷心菜类型田各2块,采用对角  相似文献   

13.
1 刮皮1 1 刮皮时期要适时 许多果树害虫的越冬场所是在果树的翘皮缝、粗皮、干皮缝、枝杈缝里 ,如山楂红蜘蛛、梨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等。而害虫的天敌很多也是在树干内越冬 ,如山楂红蜘蛛的天敌小春椿在树干内越冬量的 5 3%以上 ,食螨瓢虫等达 85 %以上 ,同时天敌越冬后开始活动时一般要早于害虫。因此 ,刮树皮的时期应掌握天敌已能爬动转移 ,而害虫尚未出蜇时进行。山东一般在 3月上旬 (惊蜇前 )进行 ,最晚 3月中旬 ,过早易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出现枝枯、严重的死株。1 2 刮皮部位要合理 以往刮皮主要刮主干 ,调查看出 ,山楂红…  相似文献   

14.
黎彦 《果农之友》2013,(9):30-30
桃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许多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天敌,特别是寄生性天敌研究甚少。我们经过调查、饲养观察、发现甲腹茧蜂(chelonus sp.)(属膜翅目、茧蜂科)是自然界寄生桃小食心虫的一种优良天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1月1日至4日,我所接待了应林业部邀请来华访问的日本栗瘤蜂天敌利用考察组。考察组三人,他们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会议事务局研究调查官同田利承先生、石谷孝佑先生(职务同上)、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保护部虫害研究室主任研究官志贺正和博士. 外宾们参观了我所植保  相似文献   

16.
仇兰芬 《北方园艺》2010,(9):181-18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发现茶翅蝽卵期、成虫期天敌共有9种,6种为寄生性,3种为捕食性。其中卵期天敌有7种,寄生蜂有6种: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halyomorphae)(新种,膜翅目(Hymenoptera)黑卵蜂科(Scelionidae))、沟卵蜂(Trissolcus sp.)、角槽黑卵蜂(Telenomus sp.)、蝽卵金小蜂(Acroclisoides sp.)、平腹小蜂(Anastatus sp.)、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sp.),捕食性天敌1种:小花蝽(Orius sp.)(半翅目(Hemiptera)花蝽科(Anthocoridae)。若虫、成虫期天敌2种:蠋蝽(Armachinensis)(半翅目蝽科)、三突花蛛(Misumenatricuspidata(Fabricius)(蜘蛛目(Araneida)蟹蛛科(Thomisidae))。优势天敌是茶翅蝽沟卵蜂,茶翅蝽卵中的自然寄生率为20%~70%,平均为50%。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菜青虫和豆野螟是贵阳市为害最重的3种蔬菜害虫,也是田间化学杀虫剂用量最多的3种蔬菜害虫。然其田间自然抑制力也较强,2 a在田间的调查显示,小菜蛾幼虫寄生性天敌3种,菜青虫寄生性天敌4种,豆野螟幼虫寄生性天敌2种,对小菜蛾幼虫寄生率最高可达44.00%(5月下旬),对菜青虫寄生率最高可达38.33%(5月中旬),对豆野螟幼虫寄生率最高可达48.94%(8月上旬)。同时了解了这些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周年消长特点,结合贵阳市自然生态特点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保护利用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如果在蔬菜地全部或大部分用药都是生物源杀虫剂的话,害虫天敌将成为蔬菜上抑制害虫大发生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1~2月冬季修剪,采集接穗3月施肥、施硼砂、浇水,防治栗大蚜,撤防寒土,中耕保墒定植幼苗,防栗瘿蜂嫁接,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根外追肥,中耕保墒,除萌蘖防治病虫害嫁接树绑支棍、摘心、除萌、根外追肥、浇水、保墒防治虫害,水土保持,根外追肥,防胴枯病蓄水保墒,根外追肥,施硼砂,摘心,除蘖,施化肥根外追肥,中耕保墒4月上旬4月中下旬5月上旬5月中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1)进行幼树整形修剪和大树复壮更新修剪。2)结合修剪,采集接穗,选择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粗壮枝条,蜡封后贮存在地窖内,剪口部分用湿沙覆埋,封住地窖口。1)施氮肥,小树1~1.5k…  相似文献   

19.
永州市芝山区菱角塘镇多丘陵山地 ,适宜板栗种植。近年来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该镇板栗生产发展更快。至 2 0 0 1年 ,种植面积达 4 0 0hm2 。但长期以来 ,单产低 (平均每 6 6 7m2 5 0 8kg) ,效益差。为此 ,笔者于 2 0 0 2年 8月对菱角塘镇它栗的枝梢特征及其坐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便探索板栗高产成因 ,为提高板栗产量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调查地点为芝山区菱角塘镇廖家村栗园 (该村有栗园 6 6 7hm2 ) ,土壤为红壤。供试树为 12年生当地主栽品种它栗 ,种植株行距为 4m× 5m。连续 3年株产 17 5kg以上者为高产树 ,5kg以下…  相似文献   

20.
1 栗实象甲 以幼虫为害栗实 ,将虫粪堆积其中 ,果实受害率一般在 2 0 %左右 ,严重时达 6 0 %。栗实象甲 2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地下做土室越冬 ,直到第 3年 6月开始化蛹 ,蛹期 2 0~ 2 5天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成虫羽化 ,羽化后在土中静伏 5~10天 ,雨后当土壤湿度适宜时钻出地面 ,上树刺食幼小栗蓬、嫩枝。经 10多天后交尾产卵 ,卵产于栗实胴部 ,卵期 8~ 12天 ,幼虫孵化后即在种子中串食种仁 ,多随果实采收被带出栗林 ,在堆蓬期和脱蓬后老熟脱果 ,极少量在栗实采收前脱果 ,脱果后入土越冬。防治方法 :1)清除栗园周围的野板栗 ,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