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指导干热河谷不同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养分管理以及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的筛选,以元谋干热河谷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纯林及印楝×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印楝各器官5种主要元素(N、P、K、Ca、Mg)养分质量分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印楝混交林内土壤全N、全P、全K及其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纯林和混交林内印楝各器官5种养分元素总量大小顺序发生了改变,纯林内为叶>枝>皮>根>干,混交林内为叶>皮>根>枝>干;纯林内印楝各器官(除干外)N、P质量分数均低于混交林,且叶内N/P比(8.0)较混交林(11.1)小,显示对N素的缺乏;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养分富集系数较高,印楝可能通过奢侈吸收提高植物体内养分含量来适应干热河谷土壤贫瘠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试验,分别研究根际土壤水分动态、植物在雨季和旱季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印楝对干热气候适应性的机制。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吸力成幂函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5.9%,土壤吸力上升到1.5MPa达3个月的条件下,印楝仍然能维持生存,表明该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在旱季时,印楝受到土壤和大气干旱胁迫,生长基本停止,顶芽枯死,大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在雨季时,印楝能迅速生长,整个生长周期呈现曲折性生长规律。印楝在旱季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雨季的23.8%, 47.1%和64.9%。在旱季时,水分利用率明显下降。在旱季时,印楝的光合生理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叶片的光合系统受到明显的破坏。通过生长和生理上的适应,在经过6个月旱季后,印楝的保存率达90%以上,表明印楝适应于干热河谷地区生长。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3.
通过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试验,分别研究根际土壤水分动态、植物在雨季和旱季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印楝对干热气候适应性的机制。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吸力成幂函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5.9%,土壤吸力上升到1.5MPa达3个月的条件下,印楝仍然能维持生存,表明该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在旱季时,印楝受到土壤和大气干旱胁迫,生长基本停止,顶芽枯死,大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在雨季时,印楝能迅速生长,整个生长周期呈现曲折性生长规律。印楝在旱季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雨季的23.8%,47.1%和64.9%。在旱季时,水分利用率明显下降。在旱季时,印楝的光合生理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叶片的光合系统受到明显的破坏。通过生长和生理上的适应,在经过6个月旱季后,印楝的保存率达90%以上,表明印楝适应于干热河谷地区生长。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4.
印楝4个种源抗旱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印度引种的4个种源印楝的生长和水分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分析它们的水分生理特性及其抗旱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12项试验指标中筛选出与印楝抗旱能力评价关系密切的6项指标:保存率、株高、离体叶60h失水速率、束缚水含量、束自比和蒸腾速率.用主成分值对印楝4个种源的抗旱能力作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印楝树种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具有适应我国干热河谷区生境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印楝4个种源抗旱能力大小为IND95001>IND95002>IND95003>IND95004.据试验结果选择出IND95001、IND95002、IND95003较为抗旱的3个种源可用于我国干热河谷部分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台湾相思树的播种育苗和造林技术,以为在生态环境脆弱带元谋干热河谷培育台湾相思壮苗和提高台湾相思人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进而评价该地区树种的混交效益.以元谋干热河谷9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为研究对象,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与大叶相思混交林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混交林内印楝单株生物量(5.713 kg·株-1)比纯林印楝(4.898 kg·株-1)高16.6%;大叶相思(14.943 kg·株-1)比纯林大叶相思(17.377 kg· 株-1)低14.0%,但差异均未达到95%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林分生物量(16.525 t·hm-2)介于印楝纯林(7.837 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27.802 t·hm-2)之间.②在纯林和混交林恢复模式下,印楝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分别为干>根>枝>皮>叶和干>枝>根>叶>皮;大叶相思分别为枝>干>根>叶>皮和干>枝>根>叶>皮.混交林印楝根冠比(0.280)较纯林(0.400)小(P<0.05),而混交林大叶相思(0.163)较纯林(0.132)大(P>0.05).(③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及其与测树因子(D或D2H)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不同恢复模式下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异速生长速率差异较小,印楝表现现为枝>叶/干>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而大叶相思为枝>干/根>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混交种植9a后,提高了印楝生物量,而大叶相思生物量有所下降,不同恢复模式下同一树种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杨华 《吉林农业》2013,(1):141-142
东川是干热河谷地区,为提高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整体水平,多年造林经验总结了较为适合东川干热河谷造林的树种及造林方法,提供干热河谷造林思路,为不同地区干热河谷造林提供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表明,缅1和缅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次年保存率可达90%左右,月均树高生长量可达8.41~11.5 cm,地径生长量可达0.9~1.5 mm。印楝种子贮藏不宜超过3周,其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经1%H2SO4溶液浸泡15 min或65℃温水浸泡30 min催芽,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印楝适宜于攀枝花干热河谷海拔1500 m,尤其是海拔1300 m以下地区造林,以砾质红色石灰土最佳,山地碳酸盐红褐土次之,整地规格以种植穴长、宽、深60~80 cm为宜。  相似文献   

9.
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采用保水保墒技术进行荒山造林,用10 g保水剂 覆草措施定植苗木,造林成活率可提高到98%,用10 g保水剂 覆膜措施定植苗木,造林保存率可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10.
采用TDP技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主要造林树种印楝的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得到3点主要结论:①无论干热季节或湿润季节,印楝树干液流密度昼夜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呈明显的单峰曲线;②由干热季节转向湿润季节时,印楝树干液流密度呈下降趋势,5年生印楝在5月、7月及10月的典型晴天里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1、7.48及6.90cm3·cm-2·h-1;③在干热季节里印楝蒸腾耗水具有相当的被动性,而在湿润季节时其蒸腾耗水则表现出主动性和平氨性,反映了印楝在不同季节里的耗水机制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