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应用RT-PCR技术对河南省17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9株IBDV的VP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有30株地方流行株属于IBDV超强毒株,但各毒株间有一定的差异;有9个分离株,既不符合超强毒的特征,也不完全符合弱毒株的特征,属于基因已经发生变异的弱毒株。调查中没有发现变异株的存在。同一鸡群再次发病可能是由同一毒株引起,但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IBDV毒株呈分散分布,但也呈现部分的地区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  相似文献   

3.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本病广泛流行于饲养群鸡的农户,为探索本病的发生规律,我们对饲养群鸡的65户农户24027只不同品种鸡自然感染发病的情况作了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病从70年代末传人我国以来,在全国形成,几次流行爆发,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沉重的打击,成为与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并列的危害养鸡业的三大疫病。令人欣慰的是从80年代起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种法氏囊疫苗相继开发成功,并迅速投入生产中,从而使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环境的恶化和IBDV在生存环境和免疫压力的作用下发生选择性的变异,使法氏囊病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增加了防冶的难度,有形成规模性爆发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至今已达十五六年之久。在这十多年对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中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出现诸多新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发病日龄逐渐拓宽  相似文献   

7.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89,21(4):165-166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简称IBD(Infectious bursai diseaso),于195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后相继在各国有所发生。商水县近几年来也发生了该病的流行,为了弄清该病在我县的流行状况和感染的程度,以探讨该病的防制措施,我们于1988年5~7月份,对该病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分布范围广,发病率高,尤其对鸡、火鸡的危害大。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以后,可以导致鸡群发病,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同时,法氏囊也是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发病后会损伤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容易引起变异,其诊断和防控非常困难。文章根据当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情况,详细阐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以期降低发病率,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发现并确诊首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来,传染性法化囊病的发生就从来没有间断过,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随着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不断加强,便该病的发生机率大大减少,但仍避免不了时有发生的情况。该病仍然是养鸡业生产中最常见、成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卓  周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0):23-23,2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该病又称为甘布罗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6年开始,先后对全省9个地市、20个市县的60多个鸡场和1436个专业户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流行病学调查。疫区点存数789936只,发病率75%;死亡251998只,死亡率40%。由于近年来普遍应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防治,效果显著。1994年对17个鸡场抽查结果,平均发病率控制在7%以下,减少发病68%;死亡率降至3%,减少死亡39%。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痛(IBD)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及防治体会,为养鸡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免疫抑制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2011至2012年河南省漯河市暴发的法氏囊病大多数为非典型法氏囊病,由于其剖检症状和临床症状与前几年症状有较大的不同,常造成误诊,延误了病情.加上因感染发生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引起的继发感染,使死亡率进一步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危害不仅是该病本身引起发病、死亡,更重要的是产生免疫抑制,并发或继发其它疾病。据调查和疫情报表分析,该病1992年春在我市13个养殖户发生。1993年始在全市大面积流行,是几年来危害我市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从1994~1996年据对17个养鸡场、67个养鸡专业户、12个乡镇720个农户的调查,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25%~30%。若伴混合感染,死亡率可达40%~50%。为探索防制该病的最佳时期,我们对该病的发病特点进行了调查。1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整个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