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水温(16.0±0.7)℃条件下,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齐口裂腹鱼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设置22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仔鱼,其中D0组为对照组(仔鱼开口即开始投饵),D1~D20组分别延迟1~20 d投饵,试验第22 d,完全饥饿组仔鱼全部死亡,因此D21组为完全饥饿组。试验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仔鱼7日龄时初次开口摄食,摄食率为13.33%,初次摄食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递增,14日龄达到最高(摄食率86.67%);饥饿不可逆点(PNR)出现在19~20日龄。延迟投饵0~2 d的试验组,其仔鱼存活率均高于90%,并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投饵3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延迟投饵10 d以上,仔鱼存活率急剧下降;完全饥饿21 d,仔鱼全部死亡。随着延迟投饵时间的增加,仔鱼的全长、体质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试验结束时,对照组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各延迟投饵组(P0.05)。综合仔鱼的摄食情况及其全长和体质量的变化等,齐口裂腹鱼初次投饵时间在7~8日龄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延迟0d、1d、2d、3d、4d、5d、6d、7d投饵和完全饥饿9个试验组,研究了延迟投饵对泥鳅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27℃±1℃时,泥鳅仔鱼3日龄开口,混合营养期2d,4日龄卵黄囊消失。开口当日初次摄食率为36%,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98%,饥饿不可逆点(PNR)在8~9日龄。延迟0d(正常投饵)和1d投饵组仔鱼体长一直呈增长趋势,至11日龄,两组仔鱼体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体长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仔鱼3~5日龄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延迟0d和1d投饵组,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分别为82.67%和89.33%,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11日龄时仔鱼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繁殖产生的卵形鲳够(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在水温(26.8±1.4)℃、盐度28.2±0.8条件下,对延迟投饵0~6d的卵形鲳够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其成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仔鱼于3Et龄开口,于开口的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和5d,投饵后2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15%、30%、50%、25%、15%和5%,每尾鱼的平均摄食量分别为0.4、0.6、1.3、0.6、0.3和0.1个轮虫。延迟投饵6d一组仔鱼的摄食率均为0。延迟投饵0、1和2d各组仔鱼的成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d以上仔鱼的成活率急剧下降。卵形鲳鲣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4d,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3d之内。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增殖和保护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a)这一塔里木河水系优势土著鱼类,拟采用实验生态法,在水温(20±1)℃条件下,利用人工孵化获得叶尔羌高原鳅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并研究延迟投饵对仔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仔鱼3日龄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卵黄囊于6~7日龄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维持仅为3~4 d。初次摄食点出现在3日龄时,摄食率仅为16.7%,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在7日龄,摄食率可达90%,PNR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的8~9日龄。3日龄后饥饿对仔鱼卵黄吸收速度影响显著((P< 0.05);摄食仔鱼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仔鱼生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尔羌高原鳅仔鱼的最佳投喂时间应在仔鱼开口后4d之内。研究表明:叶尔羌高原鳅仔鱼个体较小,对于初次摄食饵料的的选择范围较小,食谱范围窄,初孵仔鱼死亡率高,对于高原鳅属仔鱼开口饵料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5.
延迟投饵对匙吻鲟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177;0.5)℃水温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1~2 d投饵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延迟3 d以上投饵,仔鱼成活率显著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仔鱼半致死时间为11日龄,全部死亡时间为17日龄;延迟1 d投饵对仔鱼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延迟2 d以上投饵对仔鱼生长的影响显著。匙吻鲟仔鱼开口摄食期没有混合营养期,从初次开口摄食到饥饿半致死之间的间隔仅4 d。因此,匙吻鲟仔鱼初次投喂的最适时间建议在开口摄食后的2 d之内。  相似文献   

6.
延迟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马旭洲  王武  甘炼  袁琰  张文博 《水产学报》2006,30(3):323-328
以瓦氏黄颡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5个处理组,每组200尾(各设3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3、4、5、6、7.8、9、10、11、12、13、14、15和16d开始投喂大型涵,第15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24.5~25.5℃,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1)孵化后3d的瓦氏黄颡鱼仔鱼初次摄食,15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PNR期,卵黄囊已耗尽。混合营养期持续4.12h。(2)瓦氏黄颡鱼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为:开始较低,此后迅速上升,在4~10日龄达到高峰,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此后逐步下降。(3)延迟5天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延迟6d投饵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d投饵,瓦氏黄颡鱼仔鱼的体长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延迟投饵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为试验对象,探讨在25.4~29.5℃水温条件下延迟投饵对其摄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仔鱼开口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12 d,投饵后3 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0、33.33%、100%(6~11日龄)、85.71%、76.92%、46.67%和28.57%,延迟投饵12 d仔鱼的摄食率为0;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6~11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PNR发生在14日龄,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长达11 d;延迟投饵0~2 d的30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它组仔鱼的全长则差异显著(P0.05);延迟投饵0~5 d仔鱼的存活率均达到100%,但延迟7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延迟投饵9 d仔鱼的存活率为0。综合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表现,开始投饵的适宜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2 d之内。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18℃~19℃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仔鱼存活、生长发育及行为学特征的影响。通过测定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PNR),确定了初次投喂的最佳时间。结果显示,黑棘鲷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4日龄卵黄囊消失,6日龄油球消失,混合营养期仅3 d,属容易遭受饥饿胁迫的鱼类。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30%,之后迅速提高,至5日龄达到最高的90%,之后逐渐下降,7日龄降至45%,到达PNR。饥饿组仔鱼在6日龄后开始出现生理性萎缩,全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入PNR后,仔鱼活动能力显著下降,身体出现扭曲、畸形,死亡率急剧升高,至10日龄全部死亡。黑棘鲷仔鱼耐受饥饿能力较弱,建议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为仔鱼开口后的4 d内。  相似文献   

9.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_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_2初孵仔鱼全长(2.40±0.15)mm,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4~5 d,7日龄全长增长到(3.95±0.04)mm,生长态势正常;杂交F_2仔鱼开始摄食的初次摄食率及最高摄食率分别为45.8%及77.21%,6日龄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29.83%,抵达PNR时间;饥饿仔鱼5日龄时负生长,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日龄时全长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杂交F2早期仔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其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应于仔鱼开口后的3 d内。  相似文献   

10.
舟山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摄食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的摄食和生长。结果表明,仔鱼初次开口摄食时间在6日龄(16~18℃),初次摄食率为30%,8日龄饥饿仔鱼最大初次摄食率为65%,孵出后第9天达到不可逆点(PNR),混合营养期为3d左右。初次摄食强度和初次摄食率开始时较低,在卵黄囊耗尽时达最高,然后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仔鱼出现“负增长”,孵化第11天存活率仅为10%,12日龄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饥饿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仔鱼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观察、测量记录外部形态特征等方法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仔鱼的摄食、生长、形态和存活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20±1.5)℃时,饥饿组和投喂组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组仔鱼抵达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 d,50%累计死亡率出现时间基本上与PNR出现时间相同(13.5 d),表明第13.5天为白甲鱼早期发育中较为敏感的阶段。试验期间,饥饿仔鱼体重、体长、眼间距和体高分别在第6、7、11和12天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16 d)时饥饿组仔鱼体重、体长和眼径的瞬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摄食组(P<0.05),而头长、体高和眼间距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饥饿对仔鱼生长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  相似文献   

12.
在盐度为5‰,水温(28±0.5)℃的条件下,对延迟投饵0~7d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鱼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PNR)。试验于仔鱼开口的当天开始试验。结果显示:仔鱼于3日龄开口;延迟投饵0~7 d组,投饵2 h后仔鱼摄食发生率分别为20%、100%、83.3%、36.7%、13.3%、6.7%、3.3%和0%,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延迟投饵在2 d以内,10日龄仔鱼体长和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投饵超过2 d,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奥尼罗非鱼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增加而降低,延迟0~2 d的10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介于78.6%~79.3%,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饵超过2 d的仔鱼存活率较低,介于0%~33.3%;奥尼罗非鱼仔鱼的不可逆点出现在仔鱼开口后第4 d,开始投喂的最佳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3 d之内。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孵化的杂交鳢初孵仔鱼,在水温(26±1)℃条件下进行其饥饿试验并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不可逆点(PNR)。结果表明,杂交鳢仔鱼孵化后第2天开始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此时卵黄囊缩小至原来的1/2,与油球一同继续被仔鱼吸收;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混合营养期为5d。杂交鳢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孵化后第6天,此时卵黄囊已吸收完全,油球有残留。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的50%时,仔鱼进入不可逆期,不可逆点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的第7~8天。  相似文献   

14.
大泷六线鱼仔鱼摄食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人工孵化所得的卵黄囊期仔鱼为材料,对仔鱼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3.5~14℃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鱼6日龄开始摄食,约8日龄卵黄囊耗尽,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PNR期,混合营养期为2d;饥饿仔鱼的开口率(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耗尽时达高峰(63%),以后又下降。仔鱼前期的生长率平均为0.254mm/d,饥饿仔鱼生长几乎停止,同期喂食仔鱼的生长率亦下降为0.102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20d内的全长(L)和日龄(d)的相关式为L=0.085d 7.04。仔鱼存在昼夜摄食节律,在1昼夜中有2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4:00和20:00。  相似文献   

15.
The yolk utilization rates and effects of delayed initial feeding were examined on the feeding ability,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larvae of two freshwater species, rohu, Labeo rohita and singhi, Heteropneustes fossilis reared in the laboratory at 26 (2) °C. Although the yolk reserves in both species lasted at least 7 days after hatching, all larvae initiated feeding by the fifth day, indicating a short period of mixed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eeding. When first feeding was delayed beyond the fifth day, subsequent weight gains and survival rates declined progressively for both rohu and singhi, although their feeding abilities were not adversely affected until the seventh (singhi) and eleventh (rohu) day. The point of no return (PNR) (when 50% of the unfed larvae were unable to feed when offered food) was reached in singhi when they were 8 days old and in rohu when they were 14 days old. Even among the larvae that fed at PNR, their subsequent mortality rate was nearly 100%, reflecting the irreversible effects of starva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rohu were more resistant to starvation than singhi.  相似文献   

16.
丁Gui胚胎发育和卵黄囊仔鱼摄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去非 《水产学报》2003,27(1):43-48
对丁Gui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在开口摄食之前的发育、生长以及不可逆点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丁Gui受精卵在水温21.5℃时,胚胎发育时间约为52h;(2)仔鱼在孵出后第7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第9天达100%,第12天降到50%,进入不可逆点;(3)仔鱼对卵黄囊的日净消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第1天,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的在出膜后的第2天;(4)仔全出膜后第8天,卵黄囊全部吸收,同时,饥饿期仔鱼开始出现负生长。  相似文献   

17.
鲍宝龙 《水产学报》1998,22(1):33-38
试验结果表明:(1)2日龄真鲷,牙鲆仔鱼初次摄食,在6 ̄7日龄和5 ̄6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PNR期,而卵黄囊均在此前1 ̄2天已耗尽。混合营养期分别为3 ̄4天和1 ̄2天。(2)真鲷和牙鲆仔鱼在不同饥饰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开始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率分别为86.7%和35%。(3)牙鲆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