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思连 《现代园艺》2022,(6):150-152
处于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常态化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域旅游引导视角下,以湛江市遂溪县下洋村为例,对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应从重视生态修复及稳定、增强场景体验与人文感知、完善乡村绿道体系3个方面规划建设乡村绿道,以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并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良性...  相似文献   

2.
从金华双龙风景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出发,结合风景道的规划特性、设计原则,本着保护城郊乡村生态环境的主旨,设计串联乡村、景点、自然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道,着力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风景区多种产业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陆佳丽 《花卉》2021,(4):194-195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旅游成为人们热衷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促进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在我国旅游行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合理应用现有资源,发展我国旅游行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是人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希望本文内容对于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我国旅游行业发展都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乡村绿道是将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有机结合起来的线性走廊,对协调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对绿道的需求越来越大,绿道的开发和建设势在必行。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余杭塘超小径绿道为例,探讨绿道的概念、特征和规划策略,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绿道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城市生态绿化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比如德国著名的鲁尔区绿道和美国东海岸绿道。最近几年,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比较开放和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也对城市生态绿道进行了建设,先后开始了对城市生态绿道的建设,不但发挥了更好的生态价值,还依据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附近的一些风景区和旅游观赏区进行了改革,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绿道是将分散的绿色空间进行联通,形成综合性的绿色网络通道,在环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绿道建设的重要性,开始进行绿道的建设与研究。针对玉佛山风景区内绿地之间相互独立、分散,缺少系统性的连接和更为宏观的有机规划的分析,对在风景区线性绿色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如何贯彻绿道设计理念,实现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鹏  王崑  赵庆  张亚娜 《北方园艺》2016,(17):91-97
以哈尔滨市绿道建设为例,提出一种绿道融合旅游资源的设计方法,并利用绿道将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从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理论、融合模式、融合应用3个方面探讨了融合设计在绿道建设中的应用,对哈尔滨市初期绿道建设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景宁畲乡绿道公共艺术实践项目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绿道的建设原则、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绿道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花卉》2018,(22)
近年来,城市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也正在不断的扩大,这无疑会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何在按照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挑战。在此情况下,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针对创新型郊野绿道中资源整合利用、地方特色主题的融入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匮乏,结合肥东县文化山水公路旅游绿道景观工程实际案例,论述了创新型郊野绿道的设计要点、通过对郊野型绿道的自然、文化、产业三大资源分析,根据立地条件确定绿道的建设方案,并从在地文化拨茧抽丝,找寻最适合项目的主题创意作为文化引爆点,提升沿线整体环境,带动乡村振兴,探讨了创新型郊野绿道设计重难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出行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旅游业逐步成为了产业中的佼佼者,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大,并将旅游业热门市场指向了乡村。现如今,乡村的景观在经历了改造之后也越发耀眼夺目,田园综合体与景观设计碰撞出的火花夺目闪耀,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更新与高速发展。分析了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严重污染、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们更加渴求良好的体魄与高质量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日趋严重。因此集度假、疗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与森林康养旅游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新型旅游业态。以金堂县云漫半山森林康养基地为例,深入探讨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梳理乡村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概况,从3个方面剖析该乡村型森林康养产业项目的主要种类、特征、策略等,归纳乡村森林康养可持续发展理念、康养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等;为基于森林康养理念的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绿道建设高潮期的到来,关于绿道的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21世纪的绿道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通道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居民能自由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敞空间,从而在景现上将整个乡村和城市空间连接起来……不久的将来,绿道将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佛堂大道森林通道绿道设计,以生态、乡野、乡村为设计理念,定位为田园型乡村绿道,在满足绿道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物的功能,将绿道与植物的空间时序巧妙地融合,同时秉承生态与美学。通过分析其设计思路和建成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未来的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绿道网络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具有生态、娱乐、教育、美学等多种功能,对于构建乡村人地友好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二者融合有利于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基于系统理论和SWOT法,分析乡村旅游与绿道网络要素的相关性,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构建出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洪叶 《中国果树》2022,(11):后插7-后插7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日新月盛,已经成为全面展示我国乡村巨变的生动窗口、撬动产业发展的新杠杆、推动乡村建设的新引擎.特别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乡村旅游带来巨大催化作用和带动效应,可使旅游内涵深刻化、旅游产品体验化、旅游活动丰富化."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乡村最为"原真性"的特色之一.文化是一种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具有原始性、民族性、民俗性、纯真性和异质性等特征,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量质双升的路径.一方面以文塑旅,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有利于丰富乡村旅游的业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以旅彰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以“微度假”模式为背景,从多个角度讨论乡村旅游景观建设,重点分析与讨论了乡村旅游在景区空间结构建设、旅游资源项目开发、景区内部园林设计等诸多方面,以期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苗 《中国食用菌》2020,(3):138-140
食用菌特色小镇是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依然缺乏科学规划,资金引入困难,品牌建设缺乏特色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都问题。为了促进特色农业小镇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区要科学合理规划,开发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园艺》2020,(5):138-142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规划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乡村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梳理乡村振兴和村落景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功能布局、乡村产业规划、景观环境提升、道路交通规划、乡风重塑5个方面促进其融合的规划策略,并结合杭州市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案例,阐述这5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艺》2020,(1):126-129
随着2017年浙江省提出"新千万工程",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深度需求,乡村旅游市场愈发广阔,乡村景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综合平原水乡和乡村景区特征,分析乡村景区建设主要问题和要求,探讨了乡村景区建设思路。以国家3A景区三林景区为例,在三林村自然人文特点和产业基础之上,提出产业升级、联动发展、村企合作、品牌建设等多个发展策略。以乡村景区化建设,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新时代景区化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