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戊型肝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无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7.2 kb~7.4 kb。研究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猪群中普遍存在较高的HEV抗体,也检测到猪戊型肝炎病毒,与猪接触的职业人群的血清抗HEV抗体均高于非职业人群,有些国家从猪群中分离到的HEV核苷酸序列与当地居民感染的HEV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据此认为猪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可能作为戊型肝炎的贮存宿主,在人类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公共卫生、异种器官移植和食品安全等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戊型肝炎这种人畜共患病,试验采用云南省某养殖场所提供的150头猪,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戊型肝炎抗体测定,并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03头猪进行肝功能指标测定,按不同年龄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仔猪生长猪屠宰猪育肥猪;肝功能影响情况为仔猪生长猪屠宰猪育肥猪。戊型肝炎病毒对仔猪的感染率最低,对其肝功能影响最小;对于育肥猪的感染率最高,并对其肝功能影响最大。说明随着猪日龄的增大,感染率提高,对肝功能的影响加强。因此,规模化养殖场应定期普查,检测出阳性猪只后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进行血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试验根据猪脑心肌炎病毒5'端结构蛋白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猪脑心肌炎病毒385 bp片段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脑心肌炎标准毒株VR-129B(GenBank登录号为X74312)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对标准毒株的细胞培养物检测的敏感度达0.1TCID50;而对猪乙型脑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以用于猪脑心肌炎病毒的检测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N端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N端的主要抗原表位区。通过对GenBank公布的猪戊型肝炎病毒DQ1株ORF2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了其N端抗原性较高的区域,针对此区域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该区段,并将此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命名为pET30a-ORF2N,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1.0 mmol/LIPTG37℃诱导表达。RT-PCR扩增得到424 bp的片段,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1.8 ku,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N端主要抗原表位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用其建立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满足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制苗要求的毒株,选择河南省8个地区的8株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将各分离株培养后用不同滴度的病毒原液和其分别稀释至同一滴度(4.233×104拷贝/μL)的病毒液分别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采血测定其抗体动态水平,以进行免疫效力评价。结果显示,8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中8#和12#分离株原液制备的疫苗免疫后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二免后1周抗体水平即高于1∶800,达到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的国家质量标准要求,3周时达到高峰,比对照商品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其分别稀释130倍和463倍后制备的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在二免后3周也能达到1∶800。提示,猪圆环病毒2型8#和12#分离株毒价高,免疫效力良好,是理想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丰富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毒株的种毒资源,为研制高质量的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引起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病毒采取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在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戊型肝炎的奇怪特征是感染的怀孕妇女的病死率很高。由于缺乏体外可行的繁育系统,有些地方分离的戊型肝炎病毒在灵长类人猿中保存。其后病毒的基因组被克隆出来,其核酸序列也已经测出。戊型肝炎病毒现在临时归入类戊型肝炎病毒类家族。病毒核酸基因组:正链RNA,7.5kb大小。编码至少三种蛋白质,ORF1编码病毒的非结构多聚蛋白,这些蛋白具有与其他正链RNA病毒的复制酶和加工酶同源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猪源副粘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GenBank发表的相关猪源副粘病毒和禽源副粘病毒融合蛋白F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本研究室分离的猪源副粘病毒JL-1株F基因进行探索性扩增、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设计引物扩增HN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F、HN基因序列,对该病毒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出了JL-1株F、HN基因目的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其与猪源副粘病毒病家族其他成员即蓝眼病病毒、尼帕病毒、梅那哥病毒同源性很低,与禽副粘病毒1型(APMV-1)具有高度同源性。初步确定分离的猪源副粘病毒为禽副粘病毒1型。  相似文献   

8.
猪捷申病毒HB株的分离与全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捷申病毒(PT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作者成功分离到PTV HB株,对其进行了毒力测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设计引物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42株PTV全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猪捷申病毒HB株病毒滴度为10-6.4 TCID50.mL-1,健康仔猪接毒28d后均出现明显猪捷申病症状,该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7 090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猪捷申病毒HB株(JQ664746)属于PTV-8型血清型,和国内分离的PTV-jilin/2003株(GQ293092)同源性最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毒株的遗传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2型吉林分离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吉林某猪场采集疑似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死亡的猪体病料,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离;分离培养物经荧光标记的PCV-2特异抗体染色鉴定,并用PCV-2全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扩增,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采集病料中成功分离出一株猪圆环病毒2型,并将此吉林分离株命名为PCV-2-JL11S,对其进行全基因测序,拼接结果显示,基因组全长为1 767bp;将分离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与14株GenBank已登录病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9.2%;全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与HQ395057关系最近,而与HQ395037关系较远。上述结果表明,PCV-2吉林分离株存在一定的基因变异,而变异的发生原因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莞市猪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2015年在东莞市15个镇(街)屠宰场采集225份血清,应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为屠宰场猪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61.33%,结果表明东莞市屠宰场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猪戊型肝炎的感染,建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省许多地区猪群中是否存在TTSuV感染尚未见相关报道,为更好的了解猪细环病毒1型和2型在猪群中进化情况以及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变异,根据NCBI已发表的猪细环病毒两种基因型全基因组序列,在序列保守区域用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该病毒的检测及全基因的扩增。通过将扩增产物胶回收后进行T-A克隆,然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本试验检测出猪群TTSuV1型和TTSuV2型在猪群中的感染情况,全基因测序得到的序列确定为TTSuV1和TTSuV2全基因序列。对测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与遗传进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X TTSuV)与国内外不同地域TTSuV全基因组序列之间差异较大,同源性为67.8%~97.2%;进化分析表明,JX TTSuV与其他株TTSuV参考株亲缘关系远近各不相同,与日本分离株(AB076001)和巴西分离株(AY823991)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成员,包括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1974年,PCV1首次分离自PK-15细胞系[1],该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猪流感病毒上海分离株进行了鉴定和病毒特性的相关研究。采用血凝试验、电镜观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病毒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病原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株为A型猪流感病毒,属于欧洲类禽H1N1亚型,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病毒粒子直径大小80~120 nm,血凝素为热稳定型,病毒耐50℃,能凝集鸡、人O型和猪红细胞,对乙醚、氯仿和酸敏感,对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无致死性。研究表明上海地区猪群中存在对环境具有较强耐受性,且对鸡胚低致病性的A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圆环病毒2型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猪圆环病毒2型的扩增结果为阳性,而对对照毒株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的灵敏度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15.
王蕾  编译 《中国猪业》2012,(9):67-67
猪是戊型肝炎病毒fHEVl的储存器,最近研究表明该病毒从猪到人跨物种传染。HEV大多通过未煮熟的肉或者内脏传播,本研究建立了一步RT—LAMP快速检测猪戊型肝炎病毒。设计ORF3基因特异性的引物,RT—LAMP的检测敏感性为101拷贝/txLRNA模板,比RT—nPCR检测方法敏感10倍。  相似文献   

16.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南京地区猪流感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1年2月~5月期间从南京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猪的鼻拭子和肺脏组织样品共690份,常规无菌处理后进行RT-PCR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接种9日龄~11日龄SPF鸡胚分离猪流感病毒(STV).对分离株进行血凝试验、EID50测定、HA及NA基因测序分析和感染小鼠及猪体试验.结果有18份样品RT-PCR显示为SIV阳性,但只有一株可在SPF鸡胚中稳定增殖.该病毒分离株具有凝集0.5%鸡红细胞的活性,EID50为10-6.32/0.1 mL,基因测序显示其HA、NA基因片段均与09年H1N1型流感流行株A/California/04/2009 (H1N1)高度同源,将其命名为A/Swine/Nanjing/50/2011 (H1N1).小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可引起小鼠死亡(3/10),猪体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分离株还能够引发猪体明显的流感症状及肺部病变.该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A、NA基因序列分析为进一步调查SIV的流行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广东省近年猪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组特点及其演化情况,本研究于2010年~2011年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猪场收集的69份病猪胆汁样品中,分离得到两株猪源HEV(命名为SS19和ZS11).采用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和MEGA 5基因分析软件,将分离株与24株不同基因型的HEV参考序列进行核苷酸全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两株猪源HEV SS19和ZS11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6%,两个病毒分离株与基因Ⅳ型HEV各参考病毒株核苷酸序列最为接近,其相似性分别为83.2 %~94.5%和83.6 %~94.6%,并且均属于基因Ⅳ型HEV.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省HEV流行病毒株仍以基因Ⅳ型为主,病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圆环病毒2型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的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猪圆环病毒2型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和测序方法对5株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病毒的鉴定;并采用免疫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这5株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株病毒分离株被鉴定为猫疱疹病毒I型;g D序列未发生变化;病毒仅在F81细胞中增殖,能引起F81细胞明显的细胞病变;猫、公鸡、人O型、牛、猪、兔、绵羊的红细胞不具有凝集作用;病毒对pH3.0、有机溶剂和60℃高温敏感;病毒蚀斑形成单位为3×10~6个PFU/m L,纯化株TCID50值为10~(-5.0)TCID_(50)/0.1m L。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宠物猫存在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风险,其病原为猫疱疹病毒I型且部分病原特性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