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一膜六行两种栽培模式四种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双膜覆盖栽培处理出苗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双膜覆盖栽培模式主茎叶片数生长势、蕾期、花期都快于常规栽培,为次宜棉区棉花一膜六行双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膜三行等行距栽培模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新的棉花栽培模式,节约棉花生产成本。[方法]选取哈密垦区5个常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栽培模式(一膜六行)为对照,研究一膜三行等行距栽培模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C6、L2、T6、J198处理组较对照组生育期提前1~3 d,籽棉增产0.22%~8.30%,皮棉增产3.22%~10.78%。[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栽培模式可加快C6、L2、T6、J198生育进程、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机采棉配置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上新推广的四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对不同模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膜三行、一膜四行两种模式光温水肥利用率高,生长发育较快;一膜六行模式由于群体结构的支持,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最高;从栽培管理、脱叶效果等方面考虑,做好配套品种选择,一膜四行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适宜新疆棉花机采模式的滴灌带最佳布置方式,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品种,研究2种机采滴管方式(一膜两管六行和一膜三管六行)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两管六行的边行棉花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在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均显著低于内行棉花。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边行内行生长差异小,棉田长势均匀。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的产量和效益分别比一膜两管六行处理的棉花高出255 kg/hm~2和1500元/hm~2。生产上更应该推广一膜三管六行的机采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适宜新疆棉花机采模式的滴灌带最佳布置方式,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品种,研究2种机采滴管方式(一膜两管六行和一膜三管六行)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两管六行的边行棉花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在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均显著低于内行棉花.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边行内行生长差异小,棉田长势均匀.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的产量和效益分别比一膜两管六行处理的棉花高出255 kg/hm2和1500元/hm2.生产上更应该推广一膜三管六行的机采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又增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开展了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模式下的节本增效研究。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模式比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农肥+化肥)模式投产比提高了40.66%,比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化肥)模式投产比提高了33.33%,比常规半膜覆盖栽培模式投产比提高了36.17%,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3种不同机采棉栽培模式的对比,探索在实际生产中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早熟性、品质、产量、机采适宜性等指标的影响,探寻第五师机采棉最优栽培模式,以提升棉花机采品质和产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山东省环渤海湾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探究生产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有助于滨海盐碱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研究了短季棉地膜覆盖、短季棉无膜覆盖、春播棉地膜覆盖和春播棉无膜覆盖4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春播棉地膜覆盖产量较高,效益也较好,但投入较大,未及时回收的残膜对土壤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春播棉无膜覆盖较地膜覆盖投入有所降低,但产量及效益明显减少;短季棉无膜覆盖与短季棉覆盖地膜相比,产量虽有降低,但总体种植效益高。前茬配合一季黑麦草或其他作物,短季棉无膜覆盖栽培具有大面积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 +66 cm +10 cm +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 +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 269.46 kg/hm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磁县农业局农技人员探索出一套双膜西瓜间套抗虫棉的高产高效栽培体系。通过双膜覆盖,不仅使西瓜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利用土地立体种植,增收一季棉花。该模式一般平均亩产西瓜2500kg,亩产籽棉250kg。该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配置模式对南疆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疆阿瓦提县设置3种植密度一致的机采棉花株行距配置模式:一膜三行(76+76+76) cm,平均行距76 cm,平均株距5.8 cm;一膜四行[(66+10+66)+86] cm,平均行距57 cm,平均株距7.7 cm;一膜六行(10+66+10+66+10+66) cm,平均行距38 cm,平均株距11.6 cm,分析不同配置模式对南疆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一膜三行的株高、叶片数、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分别高出一膜六行15.4%、16.5%、21.6%、16.7%,高出一膜四行10.2%、15.0%、16.5%、8.3%,且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一膜三行籽棉产量最高,为6 507.5 kg/hm~2,分别较一膜四行和一膜六行处理高10.7%和23.1%。本试验条件下,一膜三行有利于机采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等密度条件下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等密度条件下北疆机采棉最优的种植模式。【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株型松散)、新陆早48号(株型紧凑)为材料,进行一膜三行(R3)、一膜四行(R4)、一膜六行(R6)三种种植模式等密度种植,测定棉花生长发育、脱叶采收效果以及产量品质指标,分析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结构棉花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适用性。【结果】一膜三行模式棉花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模式生育期提前2~6 d且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表现较优,更利于后期的机械采收;增大种植行距会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吐絮率,棉花叶片的挂枝率也会因株距减小而增加;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品质无明显影响;株型松散型棉花较株型紧凑型棉花更容易受到种植模式的影响。【结论】等密度条件下,棉花品种在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整体表现优于一膜四行、一膜六行模式,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半膜双垄沟、常规半膜覆盖3种覆膜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9 309.1 kg/hm2,较常规半膜覆盖增产31.0%,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模式、大棚单膜覆盖栽培模式、露地栽培模式对茭白生长环境(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和夏茭苗期生长、物候期、肉质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栽培模式地(气)温上升快,湿度降低,光照充足,茭白萌芽早、生长快、产量高、采收早、品质好、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机采棉配置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差异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四种机采棉配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结果】同配置对棉花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影响,盛铃期一膜六行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为为一膜三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最低;叶倾角大小依次为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一膜五行一膜四行,一膜四行与其他三个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透光系数盛花期一膜四行、一膜六行表现较大差异,一膜六行透光系数最大。盛铃期,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存在显著差异,一膜五行透光系数最大,一膜六行最小;一膜六行具有较高的群体优势,籽棉产量及皮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结论】一膜六行能够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冠层结构,具有较优的冠层结构,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呼图壁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但近年来,在棉花生产中出现因种植密度过大棉花单株结铃潜力发挥不够,棉花中后期田间透风、透光条件差,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等问题。经试验探索,在呼图壁县推广2.05米宽膜,1膜3行3带1穴2株栽培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从栽培模式、产量构成、生育进程及长势长相、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4方面总结呼图壁县棉花1膜3行3带1穴2株高产栽培技术,为次宜棉区棉花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1试验目的比较石化复合肥、棉花专用肥、常规化肥(尿素与二铵)在棉花生产上等量施用的增产效果,为大田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12个小区,随机排列。采用1.8m宽膜覆盖栽培,一膜六行种植,行距为(10 60 10 60 10)cm,膜间距50cm,株距10cm。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 在冬闲稻田进行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双膜覆盖(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和裸地等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最好,出苗期内其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高0.33、1.93、2.89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裸地栽培的提早4、21、31 d;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植株株高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但茎粗和主茎数均显著低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最高, 分别为31.18、28.54 t/hm2,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覆盖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的效益最好,为1.222万元/ 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和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均能提高陇西白条党参的产量和品质。在抗旱保墒和提升产量品质方面,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的效果最好,鲜重产量可达5 542.5kg/hm~2,较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增产17.7%,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35.1%;折干比达到2.55∶1,干重产量可达2 173.5kg/hm~2;根长达29.7cm、根粗达1.33cm、鲜根重达18.2 g。  相似文献   

20.
食用向日葵不同栽培方式的节水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田间试验观测了食用向日葵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及节水效益,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垄作沟灌的效果最好,向日葵折合产量为6396 kg/hm2、单方水效益为4.84元/m3,均较其它模式高;较常规条膜覆盖平作节水13.2%.其次为全膜宽窄双垄沟灌,向日葵折合产量为6147 kg/hm2,较常规条膜覆盖平作节水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