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保育猪是指断奶后到育肥前这一阶段的仔猪,这一阶段的仔猪经历了断奶,受到较大的应激,并且还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的养殖要素,以确保保育工作顺利的进行,从而提高保育猪存活率,为育肥阶段提供更多优质的猪源。  相似文献   

2.
正保育猪俗称断奶仔猪,保育阶段就是指仔猪3~4周龄断奶后独立生活至开始育肥的阶段。保育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迅速衰减,仔猪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仔猪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再加上断奶应激以及转群后生长环境、饲料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保育猪的生长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生猪养殖管理中,保育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育阶段仔猪的好坏是规模化养猪场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准确把握此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养猪迈向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姜超 《中国畜牧业》2023,(6):101-102
<正>生猪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为保证猪病防控有效性,需要科学把握生猪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特点。生猪繁育过程中大致可分成哺乳期、保育期和生长育肥期3个阶段。哺乳期为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一般为3~5周。保育期为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育肥期为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  相似文献   

4.
保育猪是仔猪断奶后进入育肥期前的过渡阶段的猪,生长发育快,但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疾病,需进行科学管理.保育猪断奶要进行逐渐过渡,猪场做好保育前的准备工作,预防合群后的打斗应激,加强疾病的防控,注重营养供给等,只有对保育阶段的猪进行科学管理,进入育肥阶段后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养殖场才能良好运营.  相似文献   

5.
保育猪是指断奶至10周龄的仔猪,这是生猪生长发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仔猪逐渐适应、转化、发育的一个关键点,保育猪饲养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生猪后期的生长发育。本文介绍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保育猪是仔猪离开哺乳母猪后转入保育舍饲养阶段的猪群,也称为断奶仔猪。在猪场的生产过程中,保育猪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生长发育快、易感染疾病等特点。因此在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模式下,合理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保证保育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死亡率与发病率,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以下三点比较重要,首先做  相似文献   

7.
断奶仔猪又称保育猪,是指仔猪停止吃奶到转入育肥这个阶段,从体质量看是指15~30 kg这段时间的仔猪.保育期是仔猪死亡的高峰期,尤其断奶后仔猪应激反应大,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就容易引起仔猪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8.
保育猪又称为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这一时期的猪由于断奶应激,转舍应激以及换料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保育猪生病或者死亡。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猪要做好详细且周到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保育猪的健康生长。保育猪在生长速度上较为迅速,采食量也会加大。保育猪是养猪阶段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做好周全的饲养管理。本文主要从保育猪的断奶方法和转舍、保育猪的营养管理、保育猪的环境控制以及提高保育猪免疫能力措施来综述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以期为养猪企业在保育猪这一特殊时期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最难饲养的时期,也是猪死亡的高峰期,是养猪成功的第一关口。目前,多数猪场在保育仔猪饲养方面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已非治疗所能解决。如母猪缺乳、断奶应激、管理应激等等,因此,养猪场推广应用保育仔猪的保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笔者结合长期基层工作实践,对仔猪保育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对其实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1做好哺乳仔猪的精细管理,提供优质的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难度,能否  相似文献   

10.
中宁县东华乡洼路村一养猪农户饲养了200多头猪,其中育肥猪和断奶仔猪饲养在同一栋猪舍内。育肥猪饲喂的是用正大育肥猪用浓缩饲料配制的全价饲料,蛋白质含量为16%,猪只生长发育良好;断奶仔猪饲喂的是用正大仔猪用浓缩饲料配制的全价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0%。饲喂10多天后,有个别  相似文献   

11.
正保育猪指仔猪断奶后独立生活到育肥这一过渡阶段的仔猪。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猪场保育阶段不完全一致,一般指断奶后至8周龄。保育猪由于身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免疫系统),抗病力比较差,而母源抗体和主动免疫抗体间形成的时间差,使得抗体直接近临界限或更低;再加上保育猪脱离了母体环境,导致饲养环境的改变和饲料及饲喂方式的改变,加之应激因素增多,如疫苗接种、猪只搬迁移动、饲养密度高等,使得保育猪极易发  相似文献   

12.
李剑平 《兽医导刊》2020,(8):249-249
就规模化养猪场而言,保育猪是养殖关键期,在整个养猪流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阶段为后期育肥打下良好的生长基础。而就保育猪而言,这一阶段又是敏感期,同时面临着断奶应激、消化系统健全、免疫系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育肥效益。为提高保育猪养殖经济效益,文章自把好断奶关,顺利过渡保育期;做好进舍前准备,准备必需的设备设施;加强猪群管理,营造好的养殖环境;做好保健和免疫工作,增强仔猪的抗病体质;做好猪群巡视工作,做好日常工作记录等几个方面,就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做概述分析,为保育猪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猪饲养过程中仔猪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于后期生猪的生长育肥以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避免疾病出现的有效方法。仔猪的断奶时间和方式对于仔猪的健康水平以及后期保育阶段的生产性能的抗病力都有巨大影响,充分了解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合理掌握仔猪的断奶时间和断奶方式是改善仔猪健康的有效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保育阶段是仔猪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将会对仔猪的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保育猪自身的特殊性,在饲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保育猪的饲养情况,针对其饲养管理的特点和目标,对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促进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1保育猪的特点保育猪也称断奶仔猪,保育阶段是仔猪生长过程中的重  相似文献   

15.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育猪又称断奶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及对疾病易感性高等特点。重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在规模化养猪场加强保育猪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如果保育猪饲养管理不善,则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容易出现腹泻等疾病,甚至发生死亡。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主要从进猪前的准备工作、营养和环境控制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分析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确保保育猪的生长发育良好,避免猪场遭受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仔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科学饲养仔猪的重点是保温、饲喂、断奶和保育四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断奶仔猪又称之为保育猪体重在10kg~30kg。断奶仔猪进入保育阶段,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失去了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从依赖母体获得营养变为独立采食,其体内大部分疾病抗体水平降低或者消失,加上外在环境的改变,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的应激,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发病率增加,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保育猪的生产性能决定了育肥猪的出栏时间。因此做好保育猪的饲  相似文献   

18.
根据饲养方案和断奶日龄划分不一,市场上多以体质量为筛选依据,同时结合仔猪日龄,保育阶段猪是指21日龄断奶且在产房适应1 w后,进入专门的保育舍集中饲喂的健康仔猪.保育猪大小为28~35日龄至73~80日龄,体质量为3.5~5 kg入圈,25~30 kg出圈.此阶段仔猪逐渐脱离母乳直至完全独立,呼吸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后期骨架基本形成.依据该阶段猪的生长发育特点,需提供专门的饲养配方.在规模化集约养殖中,怎样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降低残次率,是所有养猪人十分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一线养殖经验,提出几项保育阶段饲养关键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确保育肥猪快速生长的关键,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就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浅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1做好断奶仔猪过渡转舍工作规模化猪场仔猪一般采用21日龄或28日龄断奶。刚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为使其安全转入保育舍饲养,必须做好饲料、饲养、生活环境的过渡工作,过好断奶关。主要措施是:①断奶前3天母猪要限制喂料量和哺乳次数,促进仔猪在断奶前采食较多饲料,帮助仔猪由吃母乳逐渐改为吃固体饲料,以防发生营养性腹泻。②要维持…  相似文献   

20.
正育肥猪是指仔猪在断奶后经过保育措施直到小猪出栏,这个阶段猪的生长速度最快,但是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小猪的生长,因此要采用合理的手段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比如说如何选择品种优良的育肥猪、在育肥猪的培养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