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冬季节鸭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2.
张婧 《水禽世界》2010,(3):42-4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本文就鸭瘟病毒的研究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研究进行了一次综合整理,希望为鸭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过消化道、眼结膜、呼吸道、伤口及接触等途径而感染。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笔者将一例绿头野鸭患鸭瘟致死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群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两腿发软无力,精神沉郁,病鸭出现腹泻、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及眼睑肿大等症状,俗称为大头瘟。2005年5月,山东博闪某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饲养的20日龄肉鸭6 000只中,有3 500只突然发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较多。  相似文献   

6.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患病鸭表现为高热,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病变以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或有灰黄色假膜覆盖为主要特征。2014年6月中旬,广州花都炭步镇某养殖户送检病死鸭,经诊断为鸭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鸭瘟 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各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高.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能成为传播媒介.病原是疱疹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4天.病初体温升高到43℃左右,持续不退.流泪和眼睑水肿是特征症状.病鸭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少吃或不吃,口渴,羽毛松乱,翅下垂.流泪,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头颈部肿胀.两脚麻痹无力,有时伏卧不起.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急性病程约为2~5天,致死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双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病原学  相似文献   

9.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是鸭的常发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主述吉林某杨姓养殖户饲养肉鸭800只左右,40日龄左右个别鸭出现采食量下降,无力,不愿走动,拉稀便等症状,养殖户使用了阿莫西林等药物,但不见好转,病情逐渐开始蔓延和加重,出现死亡,遂前来就诊。2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养殖场设施简陋,卫生较差,养殖户认为周围没有养鸭场,因此未接种任何疫苗,半月龄左右曾发生过浆膜炎,但病情较轻,用药后好转,40日龄左右鸭群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0.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容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染,但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11.
鸭瘟的预防     
1鸭瘟的症状鸭瘟的潜伏期一般为2~4d。鸭病初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缩颈、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病鸭两腿麻痹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卧地,驱赶时,鸭两翅扑地而行。病鸭常走几步就很快又蹲伏于地。如果鸭两只腿完全麻痹,则伏地不起。病鸭不愿下水,强迫下水时很快回岸。病鸭典型的症状是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眼流浆液性分泌物,以后流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沾湿,眼因分泌物将眼睑粘住而不能张开。严重时眼睑水肿或翻出,并可见结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甚至小溃疡。此外还可见到部分病鸭头部肿胀(做有“大…  相似文献   

12.
正鸭瘟(Duck plague,DP)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1]。本病的特征是体温升高,病鸭肿头流泪,下痢,食道黏膜出血或坏死,两腿麻痹,排出绿色稀粪,剖检特征可见心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肿  相似文献   

13.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是由鸭肠炎病毒引起的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及败血性传染病.典型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肿头流泪.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病毒性肠炎,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两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7.
种鸭跛行往往会遭到淘汰,影响种鸭场的经济效益。然而造成跛行的原因很多,鉴别诊断,因病施治,才是控制跛行的有效途径。1种鸭跛行形成的原因1.1传染病形成的跛行1.1.1鸭瘟主要症状: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下降,流泪、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头颈缩起,两翅下垂,两腿麻木无力,跛行或卧地不起,驱赶时往往用两翅拍地而走。病鸭不愿下水,如强迫下水,漂浮水面,不能游水,挣扎上岸。主要病变:全身性出血,皮下尤其是头颈部皮下弥漫性水肿。本病对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1.1.2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症状:嗜眠、缩颈、痉挛、摇头或点头,头向背后仰,两…  相似文献   

18.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双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最近笔者遇到一例蛋鸭鸭瘟与禽霍乱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DPV)感染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两脚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大肠杆菌病是一种能以多种病病型表现的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多以原发或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一)发病情况垫江县某镇养殖  相似文献   

20.
鹅鸭瘟病俗称大头瘟,又称鹅病毒性溃疡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感染鹅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在小鹅群中传染,以高热、流泪、头颈肿大、两脚麻痹无力、泄殖腔溃烂和排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