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氮耦合效应对贵州烟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烟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利用率及水分产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60~90kg·hm-2时,土壤各土层的含水量、贮水量、水分利用率、水分产值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为90kg·hm-2时,水分利用率和水分产值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4.26元/(mm·hm2)和28.12元/(mm·hm2);氮肥用量在90~120kg·hm-2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烟田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产值率逐渐降低.综合分析表明,补水条件下,90kg·hm-2的氮肥水平是贵州优质烤烟生产的最优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2.
水氮耦合对红枣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分析红枣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N、P、K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植株养分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灌水量适度的条件下,随氮素施入量的增加,枣叶中氮、磷、钾浓度均先增后减;枣头和枣吊中氮、钾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则先增后减;二次枝中氮浓度逐渐增大,磷、钾浓度则逐渐减小。氮素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枣叶中氮、磷浓度先增后减,钾浓度则呈逐渐减小趋势;枣头中氮、磷、钾浓度均先增后减;枣吊和二次枝中氮浓先增后减,磷浓度逐渐增大,而钾浓度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溉量为主区,设2 250.0 m3/hm2(低灌溉量,W1)、3 450.0 m3/hm2(常规灌溉量,W2)和4 650.0 m3/hm2(高灌溉量,W3),3个灌溉量(W1、W2和W3)。设0 kg/hm2(空白)、300.0 kg/hm2(常规施肥量)和600.0 kg/hm2(高施氮量),3个纯氮投入量(N1、N2和N3),测定土壤水分、盐分含量,以及不同时期棉花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不同处理下最终产量,评估不同水氮施用处理下棉花植株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变化。【结果】在W3N2处理下土壤中的盐分和水分有着相对较好的吸收能力,相较于W1N1处理盐分消耗量高出64.2%,水分消耗量显著高92.4%;在W3N2水氮施用组合下,花期、铃期、吐絮期这3个时期不同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提高,相较于W1N1处理显著高39.0%。【结论】W3N3水氮施用组合下棉花植株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等3项指标达到最高,比W1N1处理显著高30.0%。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甘肃河西地区金盏花栽培最佳的水氮施用量,旨在提高金盏花产量与叶黄素含量。【方法】2009~2010年在垄作沟灌条件下,以节水栽培品种NK08-5为材料,进行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灌水3600m3/ha与施N270kg/ha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较灌水4200m3/ha与施N和灌水4200m3/ha与施N90kg/ha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水3600m3/ha与施N90kg/ha和灌水3000m3/ha与270kg/ha处理的叶黄素含量最高均为11.7%。【结论】金盏花垄作沟灌有明显的水氮耦合效应,品种NK08-5最佳的水氮施用量组合为灌水3600m3/ha与施N90kg/ha。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甘肃河西地区金盏花栽培最佳的水氮施用量,旨在提高金盏花产量与叶黄素含量。【方法】2009~2010年在垄作沟灌条件下,以节水栽培品种NK08-5为材料,进行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灌水3600 m3/ha与施N 270 kg/ha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较灌水4200 m3/ha与施N和灌水4200 m3/ha与施N 90 kg/ha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水3600 m3/ha与施N 90 kg/ha和灌水3000 m3/ha与270 kg/ha处理的叶黄素含量最高均为11.7%。【结论】金盏花垄作沟灌有明显的水氮耦合效应,品种NK08-5最佳的水氮施用量组合为灌水3600 m3/ha与施N 90 kg/ha。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寻找烤烟生长的最佳水肥耦合状态,达到以水促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方法]分别设置补水、自然降和3个施氮梯度,以自然降水条件下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补水+N 90 kg/hm2的水肥条件下,烤烟叶面积和最大叶长宽表现突出,说明较高的氮肥用量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是提高作物对氮肥吸收的重要因素。补水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水分、氮肥配合后,补水条件下60 kg/hm2施肥量的不同水分、氮肥配合效益最为明显,产值达到30 563.40元/hm2。[结论]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很好地改善烟叶的化学成分,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成为限制烤烟生产的主要因素,旺长期补水,成熟期适时适量补水可以明显改善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水氮耦合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氮耦合对燕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氮肥效应,探明适宜燕麦生长的最佳水氮条件。以燕科1号为供试材料,在防雨棚内肥水控制的条件下,研究燕麦在不同水氮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摩尔分数(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供水欠缺的W1、W2条件下,适量的施氮可以提高水分胁迫下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旱性,达到增加Pn、Ci、Gs、Tr及WUE的目的;在供水较充足的W3条件下,施氮可明显提高燕麦各光合生理指标,而且与施氮135kg.hm-2(N3)耦合,可充分发挥水氮互作优势,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但当施氮量达180kg.hm-2时,各光合生理指标有下降趋势,水氮互作优势减弱。可见,水、氮水平以及水氮互作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燕麦的光合生产能力。水、氮两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Pn、Tr、Gs、Ci、WUE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氮耦合两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春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施氮量为360 kg/hm2、灌水量为5700 m3/hm2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0.4 kg/(hm2·mm),比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全生育期不施氮、灌水量为7200 m3/hm2处理的24.1 kg/(hm2·mm)高26.0%.全生育期施氮量为540 kg/hm2、灌水量为6450 m3/hm2条件下,玉米经济产量最高,为15060 kg/hm2,比玉米经济产量最低的全生育期不施氮、灌水量为5700 m3/hm2处理的12204 kg/hm2高23.4%.在全生育期施氮540 kg/hm2、灌水6450 m3/hm2条件下,既可获得高产又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烤烟最优供氮和供水的最佳配比和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不同灌水量对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外.不同灌水量、施氮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各类致香物质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在灌水量450 m3/hm2达到最大值,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灌水量0~900m3/hm2范围内随灌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又增加的趋势.中灌水量(W2)处理中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施氮52.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总体看来,中灌水量水平下施氮量52.5 kg/hm2时,最有利于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生成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在0、100、200、300kg·hm^-2氮水平和喷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在1.16—1.34kg·m^-3之间,喷灌处理略高于漫灌处理。随着施氮量由0增加到200kg·hm^-2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处理(100、200kg·hm^-2)间差异不显著;当施氮量超过200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玉侠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4,36(1):41-45
【目的】为明确西瓜对水氮耦合的响应机制,确定最佳灌水和施肥方法。【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区,设置2个灌水水平,600 m3/hm2(W1)和900 m3/hm2(W2),以氮肥为副区,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200 kg/hm2(N1),300 kg/hm2(N2),400 kg/hm2(N3),研究了西瓜生长指标、氮代谢、光合参数以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瓜主蔓长、茎粗、NR、GS、GOGAT、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W1灌水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W2灌水量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在低灌水量量下增施氮肥能够促进西瓜生长,增加西瓜产量。在高灌水量下施氮量过大对西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产量的形成。【结果】在灌水量为600 m3/hm2时,施氮量可在400 kg/hm2为宜,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施氮量可在300 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14)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在0、100、200、300 kg·hm-2氮水平和喷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在1.16~1.34 kg·m-3之间,喷灌处理略高于漫灌处理。随着施氮量由0增加到200 kg·hm-2,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处理(100、200 kg·hm-2)间差异不显著;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给宁南山区不同降雨年限的谷子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依据,以‘陇谷11’为材料,采用水氮2因子3水平(谷子拔节后50%、70%、9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拔节后追施氮肥0g·kg~(-1)、0.1g·kg~(-1)、0.2g·kg~(-1)的施氮量)的完全随机组合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氮条件对谷子拔节后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水平下,中氮处理显著提高谷子的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谷子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增加。中氮处理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均延缓谷子植株叶片的衰老,在生育后期维持较高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并且在充足水分条件下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通过增加谷子整体生物量和提高向籽粒的运输分配,来达到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20.
试验设置固定隔沟灌和交替隔沟灌2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置2个灌水水平和2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展开不同水氮组合对温室番茄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隔沟灌、降低灌水量可显著提高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番茄的有机酸质量分数。交替隔沟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增加灌水量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降低施氮量或增加灌水量均能显著降低番茄硝酸盐质量分数。交替隔沟灌更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降低硝酸盐质量分数,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