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污灌区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典型污灌区环境质量调查评价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长期污灌对农业环境产生的影响,选择了临沂市罗庄区的陷泥河和临沭县的牛腿沟两个具有10年以上污灌史的区域作为典型进行调查。通过实地布点采样监测,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该污灌区域的环境质量以及污灌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对其进行了整体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对于全市今后控制农田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市1县2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As、Pb、Cd、Cr、Hg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差异不大;除晋源区姚村镇田村属于尚清洁级外,其余都属于清洁安全级;但是除Cd、As外,其他各元素在土壤中富集度较高,对该区的污水灌溉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太原市小店污灌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应用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污灌区采样点分为3个区域,并按分区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前两个主成分的6项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其相应权重系数,应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法定量评价分区土壤肥力质量。结果显示:污灌区土壤污染以安全等级为主,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北部地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偏低,阳离子交换量尤其低;西南部地区除阳离子交换量偏低之外各项指标都属上等水平,土壤肥力质量良好;中部地区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含量偏低。对3个区域而言,有机质均为重要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因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效磷是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3个区域均属一级土壤肥力水平,但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存在差异,污灌区西南部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优于中部及北部地区,其中北部地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最低。该结果可为污灌区土壤的精准施肥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郑州市农业污灌区土壤粮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89年和2003年鞍山市宋三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表明,As、Cr、Cu、Pb在土壤中的累积量较小,均不超标;而Hg、Cd在土壤中的累积显著,污染严重,Cd的超标率由23.0%提高至40.0%,Hg的超标率由0.0%提高至33.3%。污灌区Cd、Hg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南通市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控制农业自身污染,研究和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防治对策,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峪河灌区工程建筑标准低,配套工程不健全,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输水损失较大等导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多年徘徊不前。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在灌区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行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改造配套工程。工程的实施将使灌区恢复到原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的规模,灌溉保证率达到50%,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0.21,灌溉水利系数提高0.32,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0.2,不但改善了灌溉条件,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工程施工期也会引发一定的水土流失,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轻;污灌区土壤以Cd元素的有效系数最高,Ni元素的有效系数最低。Zn、Pb、Cu以及Cd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逐渐减少,Cr、Ni、As以及Se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呈上下波动状态或几乎不变,而Mn元素则是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先略有减少而后骤升。Cu、Cd、Zn等3种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以及这3种元素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韩晋仙  马建华  魏林衡 《土壤》2006,38(3):292-297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研究了污水灌溉对潮土中重金属(Cd、Pb、Cr、Cu、Zn、Ni和 As)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已经导致了该区潮土较明显的重金属累积,其中Cd和As平均含量分别达1.70 mg/kg和26.28 mg/kg,远远超出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进入潮土的重金属主要累积在潮土的耕作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相对其他重金属而言,As更易于在潮土表层滞留。污灌区潮土 Cu、As与Cd含量与距污染源距离呈线性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污灌区土壤Cu、Zn、Pb、Ni和As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他重金属含量有关,而土壤Cd和Cr含量则与其他重金属含量及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存在形态、重金属形态的分析方法和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动态.  相似文献   

12.
13.
西安市污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控制污灌水质,改善污灌规程,调整作物种类,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等系统生态工程方法解决污灌区的作物受害,食品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本的立题。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新疆绿洲灌区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然而伴随着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制约了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分析了面源污染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面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典型重工业区与污灌区植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2):115-118,149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当前污灌区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模型评价土壤综合环境质量,并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改进,用以计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方法对辽宁省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Cd是辽宁省污灌区首要重金属污染物,而Hg、Pb、Ni污染较为普遍;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灌溉污水和农田施肥;以工业废水为灌溉用水的灌区污染情况比以河水为灌溉用水的灌区污染严重;污灌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Ni>Hg>Cu>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则依次为:Cd>Hg>Pb>Cu>Ni>As>Cr。总体来看,辽宁省污灌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复合型污染特点,其潜在生态风险超出警戒水平,各灌区应根据各自污染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污灌区土壤团聚体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污灌区农田土壤团聚体重金属负载和分布特征,为受污染耕地风险评估和安全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河南省新乡县某污灌冬小麦种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干筛法对不同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采用重金属分布因子和质量负载因子法,分析了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Cr、Ni、Cu、Zn、Cd、Pb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分别为7.38~9.07、11.04~42.99 g kg-1、5.80~14.81 cmol kg-1和124.77~394.70μS cm-1。pH变异系数为3%,属于弱变异性,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7%、15%和24%,为低变异性。Cr在1~0.50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最高,达到253.98 mg kg-1,而Ni、Cu、Zn、Cd和Pb含量在0.50~0.25 mm粒级团聚体最高,分别为22.49、6.59、18.99、1.12和22.88 mg kg-1。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r、Ni、Zn和Pb...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ECD分析了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向分布特征,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土壤理化参数与总有机氯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剖面表层总有机氯的含量分别为20.18、30.94、20.19ng·g^-1,检出最高浓度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50μg·kg^-1,表层以下0.5~5.5m内,有机氯含量基本上不超过1ng·g^-1,表明该研究区有机氯主要累积层位为表层土壤,表层以下各层位间检测浓度相差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指标CEC、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两两之间有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815、0.851;TOC和含水率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垂向迁移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为Y=0.569XTOC-0.632X含水率。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气象规律将逐步改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负面为主。本文从大气、土壤、水和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