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高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高油115行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高油Xy-1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而高油298和Sc704则是穗粗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种植方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高产创建中常采用的种植方式有单穴单株、一穴双株和“121”(单双株交替)等方式。为了研究玉米产量性状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选用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于2015-2016年在山西省襄汾县永固乡开展田间试验。玉米收获前田间取样,调查果穗穗部性状,分析不同种植方式间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单穴单株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生产中,推荐采用单穴单株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利辛县进行夏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在利辛县建议中单909的种植密度以6.00万-6.75万株/hm2为佳,高产水平以7.50万-8.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对106份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小区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的增加也对提高产量有效.但随着穗行数增加,百粒重会相应降低.而行粒数的增加,对其他产量因素的负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两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粒重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控制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粒重差异显著,但每穗粒数无明显差异。每穗粒数和粒重可能受1~2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德利农318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密度对德利农318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德利农318玉米籽粒产量先降低后上升,最大值密度为82 500株/hm~2;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数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密度为90 000株/hm~2,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最大值均出现在密度为60 000株/hm~2。因此,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德利农318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郑单958在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通过进行等行距(60 cm+60 cm)和宽窄行(50 cm+70 cm)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每667m23 000株、4 000株、5 000株、6 000株、7 000株5个密度梯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宽窄行种植模式显著优于等行距种植模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以宽窄行种植模式、密度6 000株·667 m-2组合最优,产量构成三因素最为协调,单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0.
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洛玉8号的种植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其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对穗长和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豫西及其类似地区的洛玉8号高产种植密度不宜超过78755株/hm2,最佳生产种植密度为70000~75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青贮玉米的增产潜力,本研究就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播种方式下,高密度下的青体产量大于低密度种植.单株青体产量相对较低;相同密度下,穴播产量较条播高.高密度取穴播对提高青贮玉米产量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郑单958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冀南平原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958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果穗叶的叶绿素含量(Chl)、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增大,实测产量以6.5株/m2密度下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宜张家口市宣化县密植与机械化栽培的春玉米品种。方法通过对17个品种与郑单958田间对比试验,测定株高、穗位高、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生长及产量指标,确定高产品种。结果低密度(67 500株.hm-2)下,北盛2号株高最高,德玉18穗位高最高,唐2143穗粒数最多,隆平206千粒重最大、隆平206产量最高。高密度(75 000株.hm-2)下,先玉335株高最高,巡天969穗位高最高,唐2143穗粒数最多,XS 1 102千粒重最大,隆平206产量最高。低密度下,隆平206、伟科702产量比郑单958分别增加了25.88%、21.87%,高密度下,隆平206和伟科702比郑单958分别增加了33.51%和29.12%。唐2号反交高密度比低密度产量增加了33.52%。结论隆平206、伟科702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唐2号反交适宜在该地区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玉米新品种百玉2号的最佳密度,研究了不同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5个密度处理,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对不同密度的百玉2号群体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百玉2号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等影响显著,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对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进行4种密度和3种留苗方式的组合试验,探讨其最佳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留苗方式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每穴单株三角留苗方式产量最高.郑单95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组合是:密度9.0万株/hm2和每穴单株三角留苗,单产为9 750.49 kg/hm2.  相似文献   

18.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郑单958为7.50万株/hm2,农大108为6.75万株/hm2,泰科235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栽培密度对玉米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四单19为试验材料,设4.5、6.0、7.5、9.0万株.hm-24个水平的密度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定期测定玉米籽粒中ABA、IAA、ZR、G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所测定四种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不断变化,造成玉米籽粒内源激素紊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关系。其中,玉米籽粒中IAA含量随栽培密度变化由双峰逐渐向单峰过渡,峰值前移幅度大约在10~14 d;ABA含量在栽培密度大于7.5万株.hm-2时,峰值明显增大;GA含量在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含量增加比较明显;ZR含量在密度为4.5万株.hm-2时含量增加。内源激素随着栽培密度所产生的峰值位移和含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籽粒的发育和光合产物积累,也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高淀粉玉米品种四单19为试验材料,设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4个水平的密度处理,研究栽培密度对寒地高淀粉玉米籽粒灌浆期同化物转化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增加与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趋势相吻合,说明淀粉含量的增加是可溶性糖转化的结果;灌浆期间,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受种植密度影响;灌浆前期,随密度增加,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有降低趋势,而在灌浆中后期,籽粒中粗脂肪含量随密度增加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