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总括上述,现将崔竹松对高产水稻主要生育阶段的长相要求及有关措施简述如下:1.苗期:培育壮苗,适期早插,是水稻增产的首要环节。明确插秧前壮苗的形态特征 为:根系发达,单株平均15—20个根,共中并夹有长1—2厘米的白根5—7条。茎基扁粗,叶挺,叶宽0.4—O.5厘米,叶色绿中带黄,苗高6寸左右,部分秧苗且已出现分蘖,插后发根力强,有利于早生快发等。措施上主要采用保温育苗,适当稀播,并加强苗床管理等。2.有效分蘖期:中心目的为促进有效分蘖及早发生。叶色上要求“上色快”,到7月5日左右有效分蘖停止期达到“一黑”。叶片要“甩开来”,累年平均单株宜1/3左右呈“三股叉’,状,一穴丛型呈“喇叭筒”状。在措施上,主要在细致整地,达到耕层深厚、肥沃、松软和平坦的基础上,采用双行式(4+7)×4寸插秧,一穴5—7苗,返青后浅灌一寸左右,早施和重施分蘖肥(称为前重),分蘖盛期看长相好坏酌情补肥一次(称为中补),并及时中耕、搔根和除草等。3.拔节到出穗期:中心目的为巩固有效分蘖,促进壮稈大穗。在长相要求上,叶色主要掌握“拔节黄”宜正常出现(浅绿到绿色),叶片表现“拉长叶”,孕穗中后期叶挺有弹性,呈“贴竿式”立起来生长(指13/0—15/0叶),茎稈粗壮,丛型如“大胡子”状(指一穴茎数多在15—20个)等。本期间在措施上,有  相似文献   

2.
1.崔竹松在密植上的论点是“主蘖并重”。他要求个体多数宜呈“三股叉”状,丛型宜呈“喇叭筒”、“大胡子”状等。实质上,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高产水稻的穗多、穗大等产量性状的形成过程。2.高产田的单株分蘖数的变化,据调查,有80%以上的主茎带有1—3个以上的分蘖穗,其中又以带有两个分蘖穗的较多(平均为1/3左右),表现穗大粒多,个体发育较好。关于每亩总茎数的变化,返青期宜保持15—16万棵,有效分蘖停止期30—32万棵,最高分蘖期控制在50万棵左右,出穗后巩固在38—40万棵左右较好。关于分蘖势方面,返青后10—20天(到有效分蘖停止期)内分蘖数上升最快,有利于促进低节位的分蘖,返青后的20—30天内(到最高分蘖期)分蘖数上升较慢,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返青后的30—50天内(到出穗前)分蘖数平缓下降,有利巩固有效分蘖。3.高产田主茎在全田总茎数中所占比率的变化,一般是由高到低再稍为增高的过程,分蘖茎则相反。成熟期比较,从数量上分蘖茎的比率虽可占55—60%左右,但在干重的组成上,基本上主、蘖是各占50%左右。4.高产田的分蘖数变化情况比较适宜时,后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一般为:拔节期3—4,孕穗中期4—5,孕穗末期5—6,出穗齐期5—4,乳熟末期保持3.0左右。5.高产田的分蘖消长变化是否适宜,与肥、密等栽培措施有  相似文献   

3.
1.整地经验方面崔竹松同志要求在水稻生育前期有松软的土壤。在插秧前,经过干翻、水翻、细耙、细平后,插秧当时达到深厚、松软、肥沃而平坦的耕层。分蘖初期及时中耕搔根,使土壤继续保持松软。以一耕两耙区作为对照与高产田对比研究结果:高产田经过水翻后,其碎土作 用大,每平方米内5—10厘米直径的土块仅30个左右,而对照区则有70—80个;耕层结构上,高产田上软下松,对照区是上软下紧;土壤温度较对照区高0.5—1.0℃;养分分布上,高产田养分含量高,且多分布在0—10厘米左右土层中,对照区则相反。因此,高产田的水稻长相显著较对照区好。在及时中耕、搔根后,土壤发松,秧兜散开,根节地带的光照条件较好、地温高(高达0.5—1.0℃),分蘖率明显提高。这些都证明崔竹松的整地经验,给水稻早生快发及后期增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2.施肥经验方面高产田施肥,要求基肥、追肥结合。追肥原则是“前重、中补、后巧”。具体施肥时看天看地看苗,共中以苗的长相好坏作为衡量施肥是否适宜的重要标志。调查土壤和植株体内的氮素变化结果:(一)耕层中土壤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10厘米土层中,约占总量的70—80%,而且变幅较大。(二)在水稻主要生育阶段,土壤和植株体内氮素的变化是一致的,其变化趋势为:水稻分蘖阶段,随着追肥土壤铵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和覆草旱作水稻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根冠比较常规水稻高23.2%。常规水稻最大根深为28cm,旱作水稻为35cm。水稻旱作后根系呼吸强度有明显增加。早造常规水稻断根后产量下降15%~23%,而旱作水稻断1/4根产量增加约20%。晚造常规水稻断根处理之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旱作水稻断3/4根处理产量较不断根处理下降20.4%。早造水稻断根不利于水稻贮存物质输出而有利用于净光合产物积累。断根后旱作水稻穗增重增加,而常规水稻断根后穗增重下降。晚造旱作水稻断根后贮存物质输出减少,断1/4根处理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引起净光合生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穗增重下降。常规水稻断根后对贮存物质的输出影响不大,断1/4根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导致净光合生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分化孕穗时期,工鞘叶干重此例与成熟期穗重/总重有很好的正相关,前者可以做为中期预测穗重的动态指标。根据氮碳同化此例讨论了控制器官相对生长问题,并指出争取穗大粒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重点论述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的如何改良;利用电厂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碱化土壤,消除Na离子对水稻的毒害,灌排水洗碱,目的是耙碎土块洗走盐碱,稻草腐熟还田,降低土壤客重。盐碱地如何培育水稻壮秧,选PH在7.5以下轻碱土育苗、用杀菌剂种子包衣,控棚温防立枯病、稻田养殖增加有机肥,增温增氧、疏松土壤、弥补耕层土壤缝隙减少漏水。盐碱地,水田合理增施锌、磷、硅肥平衡养分。盐碱地水稻病虫害和水田新生杂草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8.
吨粮田建设是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变为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一项战略决策。吨粮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稳定实现吨粮靠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但水稻是构成吨粮的主体。因此,应用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进科技兴粮是实现吨粮目标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高产水稻的源库结构与株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产量超过650kg/667m^2的丰产示范方资料为材料,研究了优质高产水稻的源库结构与株型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产栽培需要实施开源拓库技术途径,以获得抽穗期适宜的LAI7.5左右,尤其是努力提高3叶叶面积的比例;获得抽穗期良好的群体茎叶的空间分布,尤其是努力提高穗颈节长度占株高的比例;获得足够的群体库容量,尤其是努力提高群体源库质量,从而高效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促进获得优质,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高产冬小麦群体呼吸速率变化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表明,小麦群体呼吸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是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群体的呼吸速率高于小群体,其高峰期出现早,后期下降迅速.群体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群体呼吸速率所占总光合的比例因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而异.拔节—孕穗;灌浆中期—成熟是小麦一生中呼吸比例较高的两个时期.两个品种全生育期呼吸/总光合的值平均为31.4%.基本苗少的处理呼吸/总光合的值依次低于基本苗多的处理.小麦群体呼吸速率与每亩分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重之间,在孕穗期前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产量亦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群体呼吸速率高是群体生长旺盛的表现,但生产上要适当限制过高的群体呼吸消耗.减少基本苗可以适当降低群体呼吸消耗,对籽粒产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聂守军 《作物杂志》1999,(3):313-313
黑龙江省一些稻区的水稻生产已达到了高产水平,为使水稻单产再进一步提高,探索再高产的技术途径,我们进行了秧田播量和本田栽插密度试验。其结果如下:1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秧田播种量设50、75、100、150、200和300g/m2(CK)6个处理(表...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试验示范基础情况,随后介绍了试验示范的效果,包括秧苗状况调查、物候期调查、分蘖状况、产量成果、效益分析等内容,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高产育苗技术对于水稻发展的好处,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稀播少本插高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是根据秧田播种量和每丛插秧本数联因试验的结果,证明在肥水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稀播少本插比密播多本插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指出稀播少本插在水稻高产形成中的作用点在于增大穗形,而少本插又是形成大穗的主导因素。从群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着手,阐明了稀播少本插的高产机理:秧苗素质优良和本田个体生育健壮是稀播少本插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这一技术手段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为优化绿色水稻生产种植工作、提升水稻总体生产产量和质量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分析及其与籽粒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张祖建  王志琴 《作物学报》1998,24(3):257-264
以一中熟粳稻品种和两个中熟籼型三系杂交稻为材料,观察了不同粒位籽粒胚乳的细胞增殖动态和细胞充实过程,在以Richards方程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胚乳的细胞增殖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但相对增速率在增殖始期最高,强势粒起始分裂势高,花后2.8 ̄3.5天即达最高增殖速率,分裂强度大,活跃分裂期短,为2.89 ̄3.63天,分裂终止期在花后6 ̄8天,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起始期迟,分裂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小红  刘秀利 《种子世界》2021,(9):0054-0056
水稻是常见的经济作物,水稻的种植效果与农民的经济收入呈正相关,因此近年来在水稻种植研究越来越高,通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相应管理技术应用,可以全面提升水稻产量。本文将从水稻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籽粒有关性状与粒重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王余龙  姚友礼 《作物学报》1995,21(5):573-578
成熟期测定武育粳2号不同比重籽粒的有关性状,分析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比重谷粒及其糙米的长、宽度差异较小,厚度、体积差异较大,千粒重极差达6.43g;谷壳的面积和体积差异较小,谷壳重及单位面积谷壳重差异较大;(2)粒重为谷粒体积与比重的乘积,随着谷粒体积的增大,其比重明显提高(r=0.9234),粒重极显著地增加(r=0.9880);(3)谷粒体积与糙米体积的大小关系密切(r=0.9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育过程中核酸动态及其和器官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株核酸、蛋白质和干物质总量在水稻生长发育中都经历着逐步增加,达到高峰,然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核酸积累最快,在穗分化始达高峰。而蛋白质和干物质稍慢,于抽穗时达峰值。核酸总量在水稻器官间的分配重点随生育过程而不断转换,依次为叶和鞘→根→茎→穗,但始终重点分配在当时生长最旺盛器官。而蛋白质总量的分配重点则减数分裂前一直在叶片,抽穗后转到穗。单位干重核酸含量在幼穗分化始期最高,开始发生分蘖的4叶期次之,而蛋白质含量则以4叶期为最高,以后随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核酸和器官发生及生长的关系比蛋白质更密切,它可作为生长状况的指标,并与蛋白质,淀粉和骨架构成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并列为水稻体四种重要大分子化合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灌浆过程中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积累及分配变化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0个水稻基因型的各组织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利用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穗中的氮素含量品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鞘叶和茎中的氮素含量主要在灌浆后期呈显著的差异。穗中氮素积累的增加伴随着鞘叶和茎的氮素积累的下降,尤其是鞘叶更明显,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籽粒灌浆进程穗中氮素比例增加伴随鞘叶和茎的氮素比例减少。同样,穗、鞘叶、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籽粒灌浆后期品种间呈显著的差异。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呈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穗和鞘叶氮素含量、鞘叶的氮素积累量和鞘叶氮素分配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后的穗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水稻氮高效育种工作中,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规水稻栽培是采用淹水栽培方式,在全生育期经常保持灌溉水层,既大量耗费灌溉用水又给水稻生育带来了许多弊端.而水稻节水栽培是以优质稻米生产和高产增效为出发点,实施水稻高产优质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