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0,(5):6-6
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据介绍,今年下达各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量比2009年略有增加,指标比例结构更趋合理,并要求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计划指标安排量不得低于国家下达当地用地计划总量的5%。  相似文献   

2.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中计划指标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廊坊市为研究区域,在Matlab工作平台上,将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2012年《长沙市雨花区统计年鉴》数据及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运用综合分析法和数学分析法对长沙市雨花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得出2015年研究区域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为10.18hm2/亿元,与2011年相比下降率为29.38%。计算结果表明,长沙市雨花区建设用地利用状况比较节约集约,可以满足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给长沙市雨花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综合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情况,能发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在不同的产权安排下会带来不同影响。指出了各种产权安排模式的利弊,并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择新农村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合理利用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内涵;通过对新农村用地利用驱动机制的分析,提出可供借鉴的农村建设用地合理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新农村建设实践;评价与分析新农村建设用地利用问题,并提出合理配置土地的建议,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扩展速度、强度指数,各街道、镇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增量变化情况,实现对沙坪坝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度、扩展时间、空间特征分析,揭示了建设用地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各街道、镇2006年~2012年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明显,沙坪坝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逐渐提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沙坪坝区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持续快速扩展,"三园一城"建设使增长速度和强度存在年际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性明显;政策导向性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新城"成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前不久下发通知,要求在基本农田建库过程中必须以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确定的范围为依据;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凡不能提供合法的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的,一律不能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据了解,基本农田保护的基期年为1996年。基本农田建库应按要求保留1996年基本农田的原划定范围,并反映变化情况;必须以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确定的范围为依据,不得调整基本农田的原始边界。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已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作了用地安排,其建设占用的耕地不再作基本农田处理。本刊记者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占用农田…  相似文献   

8.
以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果为准则层,选取19项单因子指标,运用AHP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体系,对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果得分分别为86.50、82.5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仅67.51,总分为79.76,表明该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提出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策略,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保护、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0-2018年皖江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自然概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提取皖江地区滁州、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铜陵、池州8个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用地面积并计算面积增长率;利用凸壳原理法识别皖江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及系数,利用空间分析法识别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并计算生态用地指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和自然断点法构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1980-2018年,皖江地区耕地和林地面积持续下降,分别减少了2 552.48和306.58 km~2,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皖江地区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其中合肥市最为明显,共增加了865.62 km~2,宣城市、芜湖市、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比例均超过100%,铜陵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最小。(2)1980-2018年皖江地区平均生态用地指数为0.412,其中宣城市、安庆市、池州市生态用地指数均高于皖江地区平均水平,其他城市低于区域平均水平。1980-1990年和2000-2010年皖江地区生态用地指数均有所增加,而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均有所下降,且后一阶段下降明显。(3)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用地产生的冲突区域面积以合肥市最大,其次为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铜陵市冲突区域面积最小,仅有81.18 km~2。【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化保护生态用地斑块、加强生态用地间廊道连接可促进区域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是维护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岳阳市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以来。岳阳市建设用地总量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图1),1996年末,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22944.31公顷,至2005年末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26538.31公顷.年均建设用地总规模增量为399.33公顷。在各类型建设用地中,水利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主要受区域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其发展的客观性;交通用地则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用地定额标准和成熟的工程规划标准,且对已有交通用地的调整较为困难。因此.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变化趋势分析和集约利用评价的重心应在于城乡建设用地(指城、镇、村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喀斯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与高效利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贵州省仁怀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属性数据,通过对建设用地驱动力因子的定量筛选,依据多元回归方法对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仁怀市建设用地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用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建设用地实际需求与控制指标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未能满足仁怀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能优化土地利用模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仁怀市城市化、工业化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考察如城街道"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实践,科学界定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探索镇村建设用地布局和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不仅是包含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以及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布局调整,更重要的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主要包括多元化融资、资金管理制度、培训就业、权属管理等制度安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界定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概念,探讨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目标的制度安排无疑对优化镇村布局、改善农村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的变动直接决定各类用途的土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同时也导致空间结构的变化。本文采用1995~2005年近11年的数据,运用SPASS软件,对西安市的产业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得出西安市建设用地的发展与第二、三产业有相关性,而与第一产业没有相关性;进而对建设用地与第三产业进行了边际分析,得出在一定时期内西安市建设用地应集约化发展;最后对西安市建设用地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2000—2007年建设用地的产出投入比和边际产出率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该区域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态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的扩张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规律,但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建设用地边际产出率的变化趋势说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确立刺激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供应以政府为主,农村土地难以直接进入用地市场,因而农村集体可获得的土地收益较为有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制度,需要立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的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安排以及实际出让情况。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临出让主体制度不完善、增量范围不清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不明确、处分权能不健全、统一交易市场未形成等方面的制约。为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当从完善出让主体制度、增量机制、出让收益分配制度,以及保障处分权能、构建统一用地市场等方面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制度加以完善,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建设用地的数量、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变化,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道路设施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是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坚守1.2亿公顷(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土地政策日趋严格。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04]28号文件以来,一系列配套措施也相继出台。2005年对年度农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2007年把未利用地也纳入指令性管理;提高了征地补偿、耕地占用税等涉及土地的税费标准,全面提高了用地成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研究以及影响集约利用水平因素的相关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定性和定量地对吉林省内全部县域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水平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吉林省县域范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量、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静  黄鹄  计坤 《宁夏农林科技》2013,(3):65-67,87
基于2000—2010年广西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对广西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建设用地规模和社会固定投资的相关性最大,达0.911,依次是工业总产值、GDP、总人口,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总人口对建设用地规模拉动作用最大,然后为城镇化率、GDP,社会固定投资对建设用地拉动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发展中的村镇建设用地整理--以河南省沁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现状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结合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利用定性判定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内部潜力为861.6hm^2,城区建设用地潜力为166.0hm^2,闲散地的潜力为225.7hm^2,建设用地潜力合计为1253.3hm^2。提出了村镇建设用地整理的途径:可以通过撤乡并镇、迁村并点,调整村镇等级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为村镇建设提供大量用地;可以通过改造村镇内部的闲置土地,盘活建设用地存量;通过乡镇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非农人员进住城镇居民区,农民留在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土地集中利用,避免占用耕地;制定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政策,保证村镇建设用地整理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