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亚硝酸盐甘蓝泡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低亚硝酸盐的甘蓝泡菜。[方法]以甘蓝为原料,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3种发酵方式下甘蓝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研究发酵条件和抗氧化剂对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酵下甘蓝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自然发酵,亚硝酸盐含量在第2天升至亚硝峰,而接种发酵和人工结合自然发酵在1天内升至亚硝峰。接种量、食盐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较大,蔗糖浓度的影响较小。抗氧化剂对泡菜中亚硝酸盐有明显的降解效果。[结论]接种乳酸菌的甘蓝泡菜发酵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亚硝酸盐含量低;选用0.3%接种量、5%食盐浓度、2%蔗糖浓度、0.10%~0.15%维生素C和0.10%~0.15%茶多酚可以有效降低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添加钼酸钠,研究钼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钼酸钠后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第4天,但添加钼后的试验组均低于不添加钼的对照组(P<0.01)。发酵成熟时(第9天),各试验组亚硝酸盐含量仍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钼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累积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钼能较好地保持泡菜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泡菜中亚硝酸根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慧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16-1417,1553
[目的]明确自制泡莱的最佳食用时间。[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不同食盐浓度(3%、5%、7%)自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与市售泡菜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在腌制初期,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第3、4天泡菜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7d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符合国标要求;所测市售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可正常食用;国标法测定食品中NO:一含量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109%,[结论]自制泡菜应在腌制7d后食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控制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方法]以芥菜为原料,以亚硝酸盐含量、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的生产方法;以亚硝酸盐含量、亚硝峰峰值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异抗坏血酸钠、EDTA-2Na、藠头及柠檬酸对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在乳酸菌接种量5%、食盐添加量5%~7%(取6%)、温度30℃、发酵9 d的工艺条件下,腌制芥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74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 mg/kg的标准,所得的腌制芥菜风味可口。异抗坏血酸钠和藠头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及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而柠檬酸和EDTA-2Na仅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不能有效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论]研究可为腌制芥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提高腌制农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安全性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产品中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引发人体中毒、致癌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亚硝酸盐与VC在泡菜自然发酵情况下含量的消长规律、影响因素及降低措施。结果显示:改进工艺后的泡菜(添加姜汁、蒜汁)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VC含量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呈负相关性。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生姜能降低亚硝酸盐,提高VC含量,提高泡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以西兰花茎为原料,研究了自然发酵和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对发酵结束时VC含量、还原糖含量、硬度、色泽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兰花茎发酵周期为7 d,发酵过程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VC含量、还原糖含量均较低,且植物乳杆菌组发酵低于自然发酵组;添加2%Ca Cl2组硬度高于其他组,漂烫处理组泡菜绿色值较高。其中接种植物乳杆菌并添加2%Ca Cl2的发酵西兰花茎具有良好的泡菜色泽,硬度较高,且口感和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西兰花茎为原料,研究了自然发酵和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对发酵结束时VC含量、还原糖含量、硬度、色泽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兰花茎发酵周期为7 d,发酵过程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VC含量、还原糖含量均较低,且植物乳杆菌组发酵低于自然发酵组;添加2%Ca Cl2组硬度高于其他组,漂烫处理组泡菜绿色值较高。其中接种植物乳杆菌并添加2%Ca Cl2的发酵西兰花茎具有良好的泡菜色泽,硬度较高,且口感和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蔬菜乳酸菌腌渍发酵过程亚硝酸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蔬菜腌渍发酵过程中添加乳酸菌纯培养液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能降低蔬菜腌渍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四组乳酸菌腌渍发酵实验中,接种混合菌种(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1)对蔬菜湿腌发酵时菜料和菜汤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效果最佳,接种植物乳杆菌对蔬菜干腌发酵时菜料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人工接种对泡菜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甘蓝为原料,研究泡菜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不但发酵速度快、成品率高、亚硝酸含量低,而且无亚硝酸盐高峰.影响泡菜风味的主要因素是添加糖和人工接种,发酵最佳处理组合为温度25 ℃、盐水浓度4%、纯接种和5%蔗糖.  相似文献   

10.
宋莲军  赵秋艳  乔明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5-12015,12047
[目的]寻找白菜食用前的最佳贮藏方式。[方法]采用20、4℃、非包装(自然状态)和密封包装4种方式贮藏白菜,研究白菜亚硝酸盐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白菜在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后降,但均高于新鲜白菜中的含量,4℃贮藏的白菜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20℃贮藏的。密封与否对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室温条件下非包装和冰箱中密封的方式均有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白菜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不断减少,低温和密封均有利于Vc的保存。[结论]低温有利于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减少Vc的损失,密封包装有利于减少Vc的损失,可选择冰箱密封的方式贮藏白菜,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酿酸茶酿制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为优化酿酸茶酿制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粗老茶鲜叶洗净晾干,等量(300 g)放入8个泡菜坛中,加入2.5 L冷开水,再分别加入5、10、15、20、25、30、35和40 g蔗糖(编号1~8号),水密封坛盖后置于阴凉处避光酿制,以新鲜包菜为对照(9号);每隔7 d测定1次酿制品的亚硝酸盐、茶多酚、茶氨酸含量及酿制液pH,并对生化成分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酿制过程中,8个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酿制液pH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4 d后基本趋于稳定;除6号和8号外,其他试验组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均随酿制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茶氨酸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式降低趋势,但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酿制至21 d时,以蔗糖添加量为30 g的6号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及pH最低,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最高,酿制效果最佳。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呈负相关;酿制品茶氨酸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均呈正相关;酿制液pH与酿制品茶多酚、茶氨酸含量间分别呈极显著(P<0.01,下同)和显著(P<0.05,下同)负相关;茶多酚与茶氨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蔗糖添加量与酿制液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粗老茶叶以料液比1∶8.3加冷开水、料糖比10∶1添加蔗糖后经21 d酿制,制得的酿酸茶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无明显减少,亚硝酸盐含量低,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极具推广潜力的特色茶饮。  相似文献   

12.
刘中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48-3049,3059
[目的]研究BHA、BHT、TBHQ对腌制肉发色率及亚硝酸钠残留量的影响,为BHA、BHT、TBHQ在腌制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向猪肉中添加BHA、BHT、TBHQ,配合使用2.000%的食盐、0.012%的亚硝酸钠,在0~4℃下腌制32 h后,测定腌制肉的发色率及亚硝酸钠残留量。将效果最好的TBHQ与亚硝酸钠、抗坏血酸、茶多酚、生育酚复合使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湿法腌制肉各添加剂的最佳配比。[结果]各因素对腌制肉发色率的影响大小为亚硝酸钠〉抗坏血酸〉生育酚〉TBHQ〉茶多酚,各因素对腌制肉亚硝酸钠残留量的影响大小为亚硝酸钠〉生育酚〉抗坏血酸〉茶多酚〉TBHQ。湿法腌制肉各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0.006%亚硝酸钠、0.040%抗坏血酸、0.020%茶多酚、0.040%生育酚、0.012%TBHQ。[结论]BHA、BHT、TBHQ中最适合添加到腌肉中的种类为TBHQ,它与亚硝酸钠、抗坏血酸、茶多酚、生育酚配合使用,可使腌制肉达到较好的发色效果,且亚硝酸钠残留少。  相似文献   

13.
黄仕彬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18-5319
[目的]为开发白簕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不同量的白簕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用α-萘胺法测定不同量的白簕提取液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并与VC的作用效果作比较。[结果]随着白簕提取液用量的增加,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越来越大,当加到4.0ml后,清除率趋于平衡,即白簕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最大可达55.16%,经对比,4.0ml4%的白簕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相当于0.4mg的VC;同样的随着白簕提取液用量的增加,对亚硝酸钠的阻断率越来越大,当加到7.0ml后,阻断率趋于平衡,即白簕对亚硝酸钠的阻断率最大可达33.15%,经对比,7.0ml10%的白簕对亚硝酸钠阻断作用相当于2.0mg的VC。[结论]白簕具有一定的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余芳  彭常安  冯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50-751,775
[目的]研究安徽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功能成分及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普通绿茶为对照,测定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绿茶。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时间1.5h,浸提温度100℃,超声波功率250w。最优工艺条件下功能成分得率为49.79%。[结论]该研究为天然富硒绿茶的研究和利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subsp.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五种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泡菜中作为优势菌和传统的自然发酵泡菜方式进行比较,分别对泡菜的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变化、pH值的变化、感官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以明显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泡菜的色、香、味明显较好,并且显着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植物乳杆菌发酵甘薯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16-7517,7524
[目的]探讨用植物乳杆菌发酵甘薯泡菜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甘薯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甘薯泡菜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测定甘薯泡菜的理化指标,并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其进行感官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低盐浓度(6%)比高盐浓度(8%)更有利于pH值的降低及乳酸含量的增加,因而更有利于甘薯泡菜发酵。3因素的正交试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发酵产酸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盐浓度,接种量的影响最小;甘薯泡菜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接种量3%,发酵温度30℃,盐浓度为6%,发酵时间6d。[结论]以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生产甘薯泡菜是可行的,产品色泽好、质地脆、口感佳,是营养丰富的泡菜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高菜为原料,采用低盐并接种混合乳酸菌发酵的方法进行腌制,同时对腌制过程中高菜及腌制液中的理化成分的含量及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7%食盐并接种混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种子液体积比为1:1)发酵的方法对高菜进行腌制,可使食盐用量从传统腌制方法的10%~15%降低至7%,腌制时间可由50 d~60 d缩短到30 d~40 d,且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非发酵腌制组含量低,亚硝峰峰值形成时间早,腌制成品与传统方法腌制的高菜在风味、香气、色泽等感官品质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闯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