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环境是影响蛋鸡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对蛋鸡舍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舒适度评价,该研究将除湿热环境之外的空气环境质量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了重要环境参数在规模化蛋鸡舍环境舒适度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对舍内温度、湿度、CO_2浓度、氨气(NH3)浓度、风速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多元环境参数的鸡舍综合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dex, CEI),并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套评价系统,可将上述环境参数在雷达图中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及对单因素环境参数和环境舒适度进行预警。通过实际使用中鸡舍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CEI能够体现舍内整体环境舒适度的变化,对各个时段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应答,尤其是温度降低导致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上升的时段。该研究对于综合评价蛋鸡舍环境条件并进行精准控制,提高环境舒适度,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夏季鸡舍屋顶隔热改善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舍屋顶夏季所接收辐射热最多,屋顶内表面与舍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较强,舍内垂直温差加剧,造成局部热应激影响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究屋顶隔热对蛋鸡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试验舍(100 mm保温玻璃棉毡彩钢板屋顶)与对照舍(200 mm加气混凝土屋顶)2种不同材料屋顶对鸡舍内环境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鸡舍屋顶成本与养鸡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舍内温湿度波动比对照舍内小,试验舍内平均温度比对照鸡舍低2.3℃,对照舍内温度空间上呈垂直分布且温差大于3℃,由地面向屋顶逐渐升高且距离地面3.2 m高度水平面温度与0.8、1.6、2.4 m高度水平面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2)试验舍内热应激程度低于对照舍,对照舍内温湿指标正常水平比试验舍内低15.7%,轻度热应激程度高12.1%,中度热应激程度高1.7%,高度热应激程度高0.9%。对照舍内3.2 m平面上蛋鸡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应激,高度热应激占2.5%;3)试验舍蛋鸡产蛋率比对照鸡舍高1.5%,平均蛋质量高1.9 g。对照舍3.2 m平面上蛋鸡产蛋率与距离地面0.8、1.6、2.4 m平面蛋鸡产蛋率差异极显著(P0.01),周死淘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舍和对照舍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最高,对照舍底层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与距离地面1.6、2.4、3.2 m平面蛋鸡的平均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破蛋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对照舍屋顶的冷负荷峰值是试验舍屋顶冷负荷峰值的2.1倍,对照舍屋顶内表面温度比试验舍高3℃。试验鸡舍采用隔热屋顶1~1.5 a可收回投入成本,维持舍内热环境以提高蛋鸡养殖户的收入。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密集型饲养模式下蛋鸡舍的环境调控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蛋鸡舍冬季CO2浓度控制标准与最小通风量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现行的蛋鸡舍内CO_2浓度控制的农业行业标准为1 500 mg/m~3,主要适用于传统的刮板式清粪鸡舍。目前新建、改建鸡舍都采用传送带清粪方式,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和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均明显减少,其冬季最小通风量和舍内CO_2浓度参数标准均有待重新研究。该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不同清粪方式蛋鸡舍内NH_3、CO_2浓度的测试数据,提出传送带清粪蛋鸡舍内CO_2浓度取值建议,并根据CO_2浓度平衡原理,提出该类蛋鸡舍冬季最小通风量的取值建议。结果表明:传送带清粪蛋鸡舍内CO_2浓度参数控制标准建议可取5 000 mg/m~3;蛋鸡舍冬季连续通风最小通风量为0.40~0.50 m~3/(h·kg)。该研究为中国新建、改建传送带清粪模式蛋鸡舍CO_2浓度参数标准的取值以及调控蛋鸡舍冬季通风与保温矛盾等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密闭式蛋鸡舍外围护结构冬季保温性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蛋鸡舍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影响鸡舍温度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蛋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蛋鸡舍一般不采暖,依靠蛋鸡的自身显热产热量来维持冬季蛋鸡舍内温度,因此如果蛋鸡舍冬季饲养密度较低、通风过度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不足,都难以满足蛋鸡舍温度环境的要求。如何确定不同气候区鸡舍围护结构必要的保温性能和饲养密度要求是解决蛋鸡舍冬季通风和保温矛盾问题的关键。该文通过建立蛋鸡舍动态热平衡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气候区鸡舍围护结构的最低热阻需求,得出不同气候区鸡舍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要求与蛋鸡饲养方式(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舍外计算温度分别为-25℃(东北、内蒙古)、-15℃(华北、西北)、0℃(长江以南)的地区,蛋鸡舍墙体、屋面的最小热阻应分别不小于0.778、0.972;0.573、0.716;0.266、0.333(m~2·℃)/W;对应3层全阶梯笼养、4层半阶梯笼养和4层叠层、6层叠层、8层叠层笼养等饲养模式最大饲养密度下,所能够适应的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应分别不低于-14、-17、-19、-22、-23℃。研究结果为不同气候地区选择适宜饲养模式以及密闭式蛋鸡舍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动防疫系统对冬季鸡舍空气净化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用300型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和3DDC-12型粪道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二者简称为自动防疫系统),测定其对冬季蛋鸡舍空气的净化效果。选取尺寸、样式和饲养密度等完全相同的两栋蛋鸡舍作对比试验,两栋鸡舍通风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在试验鸡舍安装自动防疫系统,测定两栋鸡舍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空气细菌总数的浓度。结果显示,两栋鸡舍在适当通风条件下(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4.2±0.4)℃),对照鸡舍和试验鸡舍的空气细菌总数平均浓度分别为 17.8 cfu/L和11.72 cfu/L(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4.2%;空气粉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2 mg/m3和 3.54 mg/m3(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5.9%;蛋鸡平均日死亡只数分别为4.68只和2.53只(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46.0%。试验表明,舍内安装自动防疫系统能显著降低鸡舍空气细菌总数浓度和空气粉尘浓度,降低蛋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层叠式鸡舍的饲养密度大,因此对养殖环境要求高,目前,对层叠式鸡舍环境监测多采用功能单一的检测仪器,操作复杂,且监测的位置点较少,很难反映层叠式鸡舍环境的整体情况,该文研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蛋鸡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针对层叠式鸡舍复杂结构,设计了一种监测布点的拓扑结构,可以实现对层叠式鸡舍环境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对采集数据进行本地存储记录和远程发送,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智能手机APP进行鸡舍环境数据实时查询。试验发现鸡舍内温度、CO2、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分布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而光照强度、风速、湿度和PM10局部分布不合理,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测量数据精确,适合对鸡舍环境进行精准监测,在规模化畜禽精准养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应用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对蛋鸡舍内热环境的改善状况,该试验选取了西北地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2种通风系统的蛋鸡舍,通过对舍内热环境的连续监测,探究了2种通风系统下蛋鸡舍内的热环境及热应激状况,并比较了2种通风系统的经济投入成本。结果表明: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系统蛋鸡舍内温度最大波动幅度分别为2.7、10.3 ℃,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传统纵向通风蛋鸡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温湿度差异显著(P<0.05);传统纵向通风蛋鸡舍内无热应激状态比试验舍低9.9%,轻度、中度、高度热应激状态分别比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舍内高2.7%、7.2%、0.1%;但相同饲养条件下蛋鸡舍采用纵墙湿帘山墙排风降温系统的经济投入成本是传统纵向通风降温系统成本的1.6倍。综合2栋蛋鸡舍内热环境空间分布、温湿指数等认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应用于中国西北炎热干旱地区蛋鸡舍可降低舍内温差及热应激程度,为更好的缓解舍内局部热应激并将该降温系统在西北地区蛋鸡养殖中推广,建议在风机相对侧山墙上也安装湿帘小窗。  相似文献   

8.
由于层叠式鸡舍的饲养密度大,因此对养殖环境要求高,目前,对层叠式鸡舍环境监测多采用功能单一的检测仪器,操作复杂,且监测的位置点较少,很难反映层叠式鸡舍环境的整体情况,该文研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蛋鸡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针对层叠式鸡舍复杂结构,设计了一种监测布点的拓扑结构,可以实现对层叠式鸡舍环境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对采集数据进行本地存储记录和远程发送,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智能手机APP进行鸡舍环境数据实时查询。试验发现鸡舍内温度、CO2、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分布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而光照强度、风速、湿度和PM10局部分布不合理,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测量数据精确,适合对鸡舍环境进行精准监测,在规模化畜禽精准养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测蛋鸡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参数动态变化是精准调控舍内热湿环境的重要条件。然而,现有预测模型通常未能考虑湿帘降温效率的变化及其对舍内热湿环境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湿帘降温效率变化规律和舍内热、湿平衡关系,构建了蛋鸡舍内温、湿度全年逐时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案例展示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蛋鸡舍内温、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舍内温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67℃,舍内相对湿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3.1%;2)因围护结构热惰性而引起蛋鸡舍内温度的延迟(夏季无延迟,冬季1 h)和衰减(夏季0.3℃,冬季1.02℃)均较小;3)若不考虑湿帘降温效率的动态变化,如设为80%定值时,模拟的温度误差为1.4℃,相对湿度误差为5.4%,模型预测精准度降低。该研究可为蛋鸡舍建筑设计与热湿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蛋鸡舍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为探究夏季蛋鸡舍环境质量及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提出基于多元数据的分析方法,首先采集鸡舍内7类关键环境因子数据,按照热环境、光环境和气体环境分组,再根据改进D-S证据理论规则进行迭代融合,得到蛋鸡舍各检测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而分析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以夏季八层层叠式蛋鸡舍为试验鸡舍开展试验。结果显示:八层层叠式蛋鸡舍下四层的环境质量和平均产蛋率的最优位置均处于鸡舍前端;平均产蛋率最差的位置处于鸡舍中端,该位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上四层平均产蛋率最优位置为鸡舍中端,该位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适宜;平均产蛋率最差位置和环境质量最差位置均为鸡舍后端(靠近风机端)。在试验鸡舍所有检测点中,平均产蛋率高于86%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大都为适宜,平均产蛋率低于86%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或差,鸡舍内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平均产蛋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该研究为准确评价蛋鸡舍环境质量,揭示蛋鸡舍环境质量对产蛋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舍改进湿帘降温系统的环境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湿帘与地道结合的改进湿帘降温系统对妊娠母猪舍的环境特性,该研究采取现场测试的方法,选取河南地区某规模化母猪场妊娠舍为试验猪舍,对该猪舍夏季和冬季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湿帘降温系统夏季对新风的平均降温功率增加了?84.4 kW,提高了25%的降温效果;冬季对新风的平均加热功率增加了121.6 kW且舍内无需供暖,87%以上的节能效果发生在地下风道前半程。2)试验猪舍舍内温湿度、风速分布均匀,且舍内温度波动低于3.7 ℃;综合猪舍母猪体感有效温度和呼吸频率等应激程度指标,母猪冬季处于舒适状态,夏季有轻度热应激状态现象。3)夏季和冬季舍内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粉尘(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布均匀,且均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妊娠舍空气污染物浓度极限水平。综上所述,改进湿帘降温系统不仅降低妊娠母猪舍热环境调控的能耗并维持舍内空气质量环境良好,对建立环境友好型规模化母猪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蛋鸡养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蛋鸡场排出的臭气已成为影响周边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有限的关于蛋鸡舍臭气特性的研究严重制约着臭气污染程度的量化和除臭措施的制定,因此该研究通过对2种不同类型蛋鸡舍(商品蛋鸡舍和种用蛋鸡舍)的臭气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究不同管理措施(无管理操作、喂料、喷雾消毒、清粪)对臭气组成及其对臭气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类型蛋鸡舍的臭气组成和浓度相似,蛋鸡舍内臭气成分的浓度从高到低为NH3、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挥发性含硫化合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酚类、吲哚类和胺类,对臭味贡献率从大到小为吲哚类、酚类、VSC、VFA、胺类和NH3。无管理操作和喂料过程中臭气组成和浓度相似,饲料的味道对蛋鸡舍臭气浓度影响较小。喷雾消毒和清粪过程中NH3、吲哚类和臭气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此外,粪污在清粪带滞留期间,NH3浓度增加了6倍,胺类、VSC、吲哚类、酚类和VFA的浓度相对稳定。除NH3以外的其他成分主要来自肠道微生物的降解,对臭气贡献率高达99.99%,是臭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蛋鸡健康养殖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阐述了基于.NET技术和ERP思想的蛋鸡健康养殖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过程。该系统选用Windows 2003 Server平台、SQL Server 2000数据库、Visual Studio .NET 2003开发环境和C#开发语言。系统包括员工服务、人事管理、文档管理、饲料管理、蛋鸡管理、视频监控、鸡病查询、鸡蛋查询、系统维护等9个模块。借鉴“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管理思想,利用“从车间到餐桌”的鸡蛋编码可追溯技术,采用了鸡舍环境预警模型,使得消费者可以从网上查询到具有Egg ID鸡蛋的相关信息(鸡蛋生产厂商、生产地点、生产时间、蛋鸡信息和生产环境等)。该系统在存栏120万羽蛋鸡的北京某蛋鸡场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进风位置对纵向通风叠层鸡舍气流和温度影响CFD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鸡舍夏季通风效率,改善舍内环境条件,该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拟分别探究了进风口内侧加设导流板及不加设导流板时,进风位置对叠层笼养鸡舍舍内及笼内气流、温度及分布的影响。鸡舍模型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风口内侧不加设导流板时,近进风口区域(距首个笼17.5 m之内鸡笼区域)笼内平均风速随着进风位置与鸡笼间距离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为0.54m/s。而当进风口内侧加设导流板时,不同进风位置时对笼内平均风速相对差异小于10%。同时,随着进风位置与鸡笼间距离增加,近进风口处笼内气流分布均匀性增加,笼内温度呈降低趋势且其分布趋于均匀。但进风位置对笼内环境影响范围有限,文中研究显示,进风位置对气流速度的影响范围为距首个笼27 m之内笼内区域,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范围为距首个笼45 m之内笼内区域,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范围为距首个笼18 m之内笼内区域。研究表明,在叠层鸡舍夏季通风系统进风位置设计中,应尽量设计在山墙,及保证进风口与鸡笼区域无重合,使得进风气流充分发展后进入鸡笼,有助于减少笼内通风弱区及涡流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不同饲养模式和阶段对蛋鸡发声的影响,并为构建基于蛋鸡声音信息的健康养殖评价系统提供参考,该研究对蛋鸡的发声进行了监测,通过声音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笼养和栖架饲养模式下、育成期和产蛋期蛋鸡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典型蛋鸡声音可分为产蛋叫声、鸣唱声、鸣叫声和争斗尖叫声等四类。产蛋期蛋鸡发声的峰值频率和声音能量水平均低于育成期蛋鸡。同时发现蛋鸡发声的峰值频率与蛋鸡周龄大小呈现负相关关系,由14周龄的(2 192±320)Hz降至41周龄的(1 550±345)Hz。比较笼养和栖架养殖模式下蛋鸡的声音特征发现:栖架养殖模式下蛋鸡发出的声音信号次数、持续时间和声音能量均高于笼养模式,栖架养殖下的蛋鸡发声数量是笼养模式下蛋鸡的3倍以上,栖架系统内蛋鸡白天的声音能量比笼养蛋鸡高接近1倍,这些结果表明在以福利化为目标的栖架养殖模式中蛋鸡表达更多的自然行为,蛋鸡发声的丰富程度可用于后续开发评价蛋鸡的福利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畜禽养殖规模化的大背景下,机械化成为蛋鸡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研究蛋鸡养殖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关系对于产业规模化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不同规模(存栏量300~1 000、1 001~10 000和10 000只以上3种规模)及不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区域)蛋鸡养殖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并从规模及区域差异的角度对蛋鸡养殖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蛋鸡养殖呈现机械化替代劳动力的发展趋势,且存在规模及区域差异;2)小、中、大3种养殖规模机械化对劳动力替代弹性平均值分别为0.988 4、0.303 3和0.343 5,不同蛋鸡养殖规模机械化对劳动力替代弹性差异较大;3)蛋鸡养殖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存在区域差异:各区域机械化对劳动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替代,蛋鸡产业布局较为稳定,蛋鸡产业区域布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优势,并推动产业"南下西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研究表明,蛋鸡养殖机械化与劳动力替代关系存在明显的规模与区域差异,要根据蛋鸡养殖机械化对劳动力替代的特点,因地制宜,强化政策聚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