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进行验收。以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尤民生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究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解决了转基因水稻育种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2-23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规模化育种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进入品种审定程序。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对两个转基因水稻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组储备了丰富的水稻抗虫转基因产品与技术,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国家,据预测,转基因水稻最有可能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农业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3.
《棉花学报》2006,18(1)
1育种技术跃居世界前列。2005年8月,农业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成果鉴定。该成果将基因工程技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攻克了三系杂交棉恢复系狭窄、抗虫性缺乏、可育性不稳以及杂种优势不明显一系列重大难题,取得了重要创新,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2规模化转基因技术平台建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持的“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于2005年研究完成。研究人员将多种转基因技术进行了有效组装,实现了流水线操作,建立了高效…  相似文献   

4.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水稻的抗虫、抗病、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并且展望了水稻转基因育种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水稻种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改善水稻品种质量的主要方法有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其中,转基因水稻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入到目标水稻的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表达,获得具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近年来,国内外在采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育种,提升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方面具有较多的研究进展。在阐述转基因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概述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优质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究转基因技术在我国水稻育种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在我国水稻及粮食生产中占有突出地位,基因工程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将优质,抗虫和抗病作为当前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优质基因工程着重改良保持系及聚合转基因等策略,以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抗病虫转基因聚合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信息》2006,(4):21-21
“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业在五大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引领水稻“第三次革命”,“十五”期间,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250亿斤左右;矮败小麦技术体系突破育种“瓶颈”;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取得重大突破,仅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每年就为农民增收50亿多元;杂交大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研制走在世界前列。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转抗虫基因三系优良保持系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质粒pBUSCK-HPT作抗虫基因供体,优良籼型保持系D62B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D62A回交,获得转抗虫基因不育系。分子证据表明,外源基因能稳定转移到不育系中。蛋白活性测定显示,转基因在不育系中得到表达。本文还讨论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褐飞虱在中国分布很广,近年来已成为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大量研究表明,进行抗虫基因分子育种是迅速改良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和雪花莲凝集素(GNA)抗虫基因构建于同一表达载体上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带有安全标记基因的抗褐飞虱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扩增、Southern印迹和GUS检测分析表明,PMI标记基因和抗虫GNA基因同时被转入部分植株中并得到了表达,其外缘基因主要以单拷贝的方式插入水稻基因组中。对随机选取的8个转基因单株T0代种子经含潮霉素的培养基培养15d后抗感苗数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后代符合单基因的遗传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10.
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 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喷施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在杀死蚜虫的同时,杀虫剂也会消灭蚜虫的天敌,破坏生态环境。科研人员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小麦细胞,得到抗蚜虫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导读     
《作物杂志》2011,(4):1
闫影等在"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一文中,较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野生稻抗病虫基因发掘、鉴定、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野生稻优异抗病虫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李婷婷等在"圆盘分割法在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水稻基因工程育种在水稻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诸多的转基因方法中,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转化系统,以其独特优点而倍受重视。本文概述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原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优点并且介绍了农杆菌菌株、受体材料和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对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影响。另外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抗病基因工程育种、抗逆基因工程育种、优质基因工程育种、耐除草剂基因工程育种及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和延缓衰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这些转化方法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改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遗传转化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实践,并获得了抗虫、抗病等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有些已经进入商品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种应用较广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综合了国内外抗虫研究相关文献,主要介绍了野生稻在抗褐飞虱、白背飞虱与灰飞虱抗虫基因的遗传定位与克隆,以及在常规育种、单个抗虫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多个抗性基因聚合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野生稻优异抗虫基因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转基因植物研究方面,总体上已接近国际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在亚洲具有明显优势。在农作物抗性生物技术育种方面近年已取得重大突破,现已获得抗虫棉花、抗病毒水稻、抗青枯病马铃薯,以及抗赤霉病、白粉病及黄矮病的小麦等大田作物。下面对我院辽宁省农科院利用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全球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贡献。随着农杆菌介导法等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耐干旱和品质改良转基因玉米。同时,通过将多基因聚合转化和常规玉米育种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的玉米转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不断培育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促进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产品     
我国抗虫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小麦主产区。蚜虫在取食时分泌一种粘液,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其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  相似文献   

18.
水稻的基因漂流备受关注,这首先是因为水稻是世界和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重大;其次,中国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再次,中国又是一个杂交稻生产大国,需要详细研究向不育系的基因漂流规律,以便积累充分的科学数据;另外,抗虫转基因水稻已在中国获得安全证书,其他性状的转基因水稻也已进入田间试验和环境释放阶段。  相似文献   

19.
转入多个抗虫基因是解决水稻抗虫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2个抗虫基因(sbk和sck)同时转入3个水稻品种中,通过一系列的分子检测(PCR和RT-PCR)分析,这2个基因已经成功转入3个水稻品种中并得到了表达;同时还获得1株不含抗生素筛选标记基因(hpt)和抗虫sbk基因,却含抗虫sck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命名为YJ27-5sck.用该植株作为供体,通过杂交将sck抗虫基因转育到另外5个水稻品种中且同样得到了表达,获得了不含筛选标记基因的转sck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20.
虫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棉花虫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抗虫棉花新品种。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并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因其抗虫性能够稳定遗传,进而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谢道昕、郭三堆等将Bt和Bt+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并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陆续培育出一批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我国成为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育种研究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