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山西产山茱萸长大红枣、中石磙枣、圆铃枣、小石磙枣和短石磙枣5种果型果实的发育规律及其采收期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山茱萸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定期、定点观察、分析,对采收期果肉中的主要药用成分马钱苷和鞣质含量、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山西产山茱萸果实纵径的增加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横径和单果重的发育进程表现为双S型生长曲线。不同果型的山茱萸果实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由此可知,在5种果型的山西产山茱萸果实中,小石磙枣、短石磙枣和圆铃枣3种类型均为药材生产适合的栽培类型,其中小石磙枣是优良的栽培类型;长大红枣是适合于园林观赏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山西产山茱萸长大红枣、中石磙枣、圆铃枣、小石磙枣和短石磙枣5种果型果实的发育规律及其采收期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山茱萸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定期、定点观察、分析,对采收期果肉中的主要药用成分马钱苷和鞣质含量、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山西产山茱萸果实纵径的增加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横径和单果重的发育进程表现为双S型生长曲线。不同果型的山茱萸果实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由此可知,在5种果型的山西产山茱萸果实中,小石磙枣、短石磙枣和圆铃枣3种类型均为药材生产适合的栽培类型,其中小石磙枣是优良的栽培类型;长大红枣是适合于园林观赏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和累积规律,以‘大笨子’石榴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汁中主要功能性成分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榴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179.94 mg·g-1和12.99 mg·mL-1,随着果实发育总酚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分别为43.94 mg·g-1和1.2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2.52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黄酮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1.47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0.05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0.01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单宁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2.72 mg·g-1和0.9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单宁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0.94 mg·g-1和0.12 mg·mL-1。果汁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体呈上升趋势,在DAF65和DAF140变化范围为 92.89~281.39 nmol·mL-1。除花青素外,果皮中各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果汁。相关性分析显示,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单宁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石榴果实中主要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与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南瓜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蜜本”南瓜为材料,对其花后10~50 d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多糖、β-胡萝卜素、氨基酸、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其中南瓜多糖含量在花后10~40 d增加较快,花后40~50 d增加较慢;β-胡萝卜素含量在花后10~20 d增加较快,花后20~40 d增加较慢,而花后40~50 d迅速增加;氨基酸含量在花后10~20,20~40,40~50 d分别呈现“快、慢、快”的增长规律;蛋白质含量在花后10~20 d增加较快,花后20~50 d增加较慢;总糖含量在花后10~20,20~30,30~40,40~50 d分别呈现“慢、快、慢、快”的增长规律;还原糖含量在花后10~30 d增加稍慢,花后30~50 d增加稍快。抗坏血酸含量在花后10~40 d呈现持续降低趋势,而花后40~50 d又逐渐增加。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总糖与β-胡萝卜素、总糖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桃(早红珠、早红霞)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桃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桃有机酸含量幼果期较高,硬核期、成熟期较低;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桃果实中糖、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与果实的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非还原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在果实硬核期含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无核1号’君迁子为样品,以有核君迁子作为对照,研究无核君迁子果实品质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君迁子果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核君迁子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颜色不断加深,糖含量不断积累,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单宁逐渐降至可食用阈值以下;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较高,糖酸比高达136.36,为有核君迁子的2.9倍;鲜果重、横径、纵径均与不溶性单宁和糖酸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黄酮、可滴定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果实12个品质指标可以缩减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56%。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无核君迁子无核或少核,果实成熟后呈黑色,糖、糖酸比和黄酮含量高,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4个不同种质皱皮木瓜为材料,测定其药用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齐墩果酸差异最为显著,变异系数为44.30%,不同种质间药用成分的显著差异揭示了皱皮木瓜种质内选择的可行性;齐墩果酸与Fe元素,Ca元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Zn、Mn、Cu、Mg元素含量呈负相关。熊果酸的含量与Zn、Fe、Cu元素呈负相关,而其含量与Mn、Ca、Mg元素成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主要是Fe元素、Ca元素和熊果酸因子。研究结果对于皱皮木瓜药用种质资源的评价及筛选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卡里巴和油绿一号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组成成分、糖分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纤维素含量与纤维素代谢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黄秋葵果实的适宜采收期为花后6~7 d,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纤维素含量不断上升,纤维素合酶(CesA)和纤维素酶(Kor)活性不断上升,蔗糖合酶(SS-I)、内切葡聚糖酶(Cx)和外切葡聚糖酶(C1)活性先升高后降低,β-葡萄糖苷酶(β-GC)活性不断降低。卡里巴果实中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和纤维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均高于油绿一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esA和Kor酶活性与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GC酶活性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糖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两个品种果实中的蔗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果糖与葡萄糖的含量均在花后6 d达到峰值,果实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SAI、BAI、NI)活性的峰值期均出现在果实老化前。综上所述,纤维素含量不断增加是影响黄秋葵果实老化的主要因素,CesA、Kor和β-GC为参与纤维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鉴定重庆綦江皱皮木瓜果实有机酸特征性成分,解析果实不同发育期有机酸变化规律,为皱皮木瓜果实发育期有机酸代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重庆綦江皱皮木瓜(‘大罗’木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提取、甲酯化衍生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进行不同发育期果实有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药典委2012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软件进行共有特征性成分峰匹配,SigmaPlot 10.0进行果实发育过程总有机酸、强酸味和弱酸味成分变化规律分析,Simca-P 11.5与SPSS 20.0结合进行果实发育期共有特征性成分PCA分析与HCA聚类。【结果】 经甲醇提取、甲酯化衍生、氯仿萃取和GC-MS检测,从綦江皱皮木瓜8个发育期果实中共分离出共有特征性成分41种,包括低碳羧酸10种、长链脂肪酸21种、芳香族有机酸5种、一元酚酸类3种和氨基酸2种,TIC图基线平稳,成分峰分布均匀且分离度高,分离效果好。綦江木瓜从盛花后90 d至果实完熟(160 d)总有机酸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倒“之”字型,总有机酸与强酸味(r=0.970)、弱酸味成分(r=0.998)极显著正相关;而强酸味成分与低碳羧酸极显著正相关(r=0.999),与一元酚酸显著正相关(r=0.747);弱酸味成分与长链脂肪酸极显著正相关(r=0.999)。綦江木瓜完熟期检出的强酸味有机酸以苹果酸、乙酰丙酸、柠檬酸为主,累计相对含量占检出总强酸味成分的90%以上;苹果酸在发育期经历了含量下降、略有上升然后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呈从盛花后90—120 d逐渐下降,到130 d略有上升,然后再下降的倒“之”字型;柠檬酸与苹果酸变化规律相似,但乙酰丙酸与苹果酸截然相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盛花后130 d增至最高点,之后略有下降(150 d降至最低),进入完熟期再次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强酸味有机酸总量与苹果酸、柠檬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乙酰丙酸、异柠檬酸和水杨酸弱负相关。弱酸味成分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果实发育期,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10-羟基-十六烷酸等多数弱酸味成分均经历了迅速下降、缓慢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而十九烷酸却呈缓慢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的相反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以油酸、亚油酸等多数弱酸味有机酸与总弱酸味有机酸极显著正相关,与十九烷酸和硬脂酸弱负相关。Simca-P主成分分析表明PC1和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40.00%和23.20%,样品主成分得分图显示,S1和S2聚为一类,α-酮戊二酸、苹果酸、奎尼酸、莽草酸、棕榈酸、亚油酸对样品此类有机酸组成起决定性作用;S3、S4、S5聚在一起,油酸、10-羟基-十六烷酸对这3个发育期样品起决定性作用;S6和S7聚在一起,丙二酸、乙酰丙酸、异柠檬酸、水杨酸是其主要贡献性成分;S8单独存在,琥珀酸、十九烷酸、二十四烷酸是其主要贡献性成分;该结果与基于SPSS平方欧氏距离的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綦江皱皮木瓜属苹果酸型水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积累模式由盛花后90 d的苹果酸-柠檬酸积累型向完熟期(160 d)乙酰丙酸-苹果酸-柠檬酸积累型转变,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重庆皱皮木瓜果实酸度与风味品质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草莓‘宁玉’及其亲本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宁玉’及其亲本果实中共检测出97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酯类、烷类、酮类、酸类、醛类、醇类、呋喃类;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草莓香气物质的数量和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从‘宁玉’、‘幸香’和‘章姬’成熟果实中分别检测出香气物质55、57和56种;‘宁玉’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丁酸甲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是共同遗传自父母本的,DMMF是遗传自父本‘章姬’的,而γ-葵内酯、DMHF是‘宁玉’自己特有的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11.
木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木瓜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瓜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果实冬育前期迅速增长至最高值,随后呈下降趋势;维生素C、总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期间变化较大,在果实成熟时增至最高值。木瓜果实的酸含量高,味纯正,是优良的加工用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草莓‘宁玉’及其亲本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宁玉’及其亲本果实中共检测出97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酯类、烷类、酮类、酸类、醛类、醇类、呋喃类;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草莓香气物质的数量和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从‘宁玉’、‘幸香’和‘章姬’成熟果实中分别检测出香气物质55、57和56种;‘宁玉’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丁酸甲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是共同遗传自父母本的,DMMF是遗传自父本‘章姬’的,而γ-葵内酯、DMHF是‘宁玉’自己特有的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13.
对"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对蟠桃果实的品质调控和适时采收提供相关依据.以蟠桃品种英格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00~110天;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逐渐升高,至70天后开始平稳下降;此外,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增长迅速,盛花后50天时开始下降至90天后略有回升直至采收,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英格尔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100天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4.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成熟期不同的丰香、索非亚2个草莓品种为试材,测定开花前后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植物激素的IAA、GA3、ABA含量及GA3/ABA的比值变化,旨在揭示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的发育呈双“S”曲线,第一次快速生长期IAA和GA3含量迅速升高,而ABA含量急剧下降;果实缓慢生长期IAA含量达最高值,且GA3和ABA含量也呈上升趋势;果实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至成熟,IAA含量增长缓慢且维持在较高水平,ABA含量变幅不大,而GA3含量急剧减少。其研究结果为在草莓上应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花后7、14、21、28、30、32和34 d采集夏果型品种“费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品种“哈瑞太兹”(Heritage)果实,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淀粉、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逐渐增加;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到花后32 d达到最高值,然后略有减少;总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花后28 d达到最高值,原果胶、淀粉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花后21、14 d达到最高值;纤维素含量均持续减少,花后34 d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闽东山区主栽的7种树莓果实为材料,测定了其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维生素E、类黄酮、花色苷、鞣花酸、水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树莓果实的功能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树莓果实的功能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钻秋炫的游离水杨酸、还原糖及总糖含量最高,黑钻秋韵的SOD酶活性最高,自由的花色苷和鞣花酸含量最高。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807%,综合得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黑钻秋炫、仙女、柳林、黑钻秋韵、妮丝、自由、掌叶覆盆子,这对福建闽东山区不同类型产品加工利用所需树莓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4个砂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4个砂梨(Pyrus prifoliaNakai)品种翠冠、金水2号、丰水、金水1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和酸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动态基本相同,果实发育中期开始升高,早熟品种成熟前有一较平缓的时期,而中熟品种成熟前则有一下降过程,但成熟期的含量比较接近;蔗糖含量在成熟前才开始大幅上升,其含量高低可影响总糖含量;早熟品种翠冠蔗糖上升幅度大,其总糖也明显高于金水2号;中熟品种丰水总糖高于金水1号;肌醇在幼果期即有较高的含量,2个早熟品种的变化幅度小、成熟期含量接近;2个中熟品种的肌醇含量起伏大、动态趋势相反,成熟时丰水远高于金水1号;果实中以苹果酸为主,但柠檬酸的含量可影响总酸含量;金水2号总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金水1号、丰水、翠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橄榄果实酚类物质的变化对果实风味的影响,以橄榄品种(系)长营、檀香、灵峰为试验材料,测定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存在差异;随着橄榄果实的成熟,长营、檀香的鞣花酸含量明显高于灵峰;檀香的金丝桃苷含量明显高于长营和灵峰;3个品种(系)的柯里拉京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长营和檀香的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含量均有所下降,灵峰的对香豆酸含量有所下降,但其阿魏酸、芥子酸含量却有所上升.多酚不同组分间含量的差异造成品种(系)间果实风味不同,其中鞣花酸、金丝桃苷、阿魏酸、芥子酸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果实风味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熟、具有玫瑰香味的鲜食葡萄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了解各类香气组分及相关代谢途径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把握香气组分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早熟葡萄品种品质调控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达’嫁接的4年生早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为试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在幼果发育期(花后第3周)至过熟期(花后第12周)果实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根据各组分的变化探究相关代谢途径的更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发育阶段与各类香气组分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定‘瑞都香玉’葡萄在花后第5周即可进入果实转色/软化期,花后第9周进入果实成熟期。里那醇、橙花醇、香叶醇、香茅醇、萜品醇等主要呈香型萜烯类组分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橙花醇、香叶醇含量在成熟初期达到最大值,里那醇、萜品醇含量在成熟中期达到峰值,香茅醇含量在成熟期具有波动性。E-2-己烯醛、己醛为成熟期主要的C6化合物,其含量在转色期以后即可达到峰值,成熟期时含量降低;Z-3-己烯醛主要出现在幼果发育期,转色期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β-紫罗兰酮、大马士酮等降异戊二烯衍生物及苯甲醛等芳香族化合物在成熟期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或消失。综合各挥发性组分的含量变化可得,萜烯类组分在各发育期均有积累,过熟期含量降低;酯类物质集中出现在幼果发育期,成熟初期含量有所升高;醛酮类物质集中出现在转色初期;C6化合物在转色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成熟期后含量有减少趋势;醇类物质在转为成熟期后含量开始减少;芳香族化合物集中在转色期以前;酸类物质在转为成熟期后有所增加。转色期以前为酯类物质、芳香族化合物变化的关键时期,转色期为醛酮类物质变化的关键时期,转色期至成熟期为成熟期特征萜烯类物质、C6化合物、酸类物质变化的关键时期。【结论】果实发育早期亚麻酸裂解途径Z-3-己烯醛支路活跃,进入转色期后,脂肪酸代谢其他支路与萜烯类物质合成路径活跃性增强;成熟期发育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的积累都有减弱,转色期转为成熟期时为果实香型形成的关键时期。‘瑞都香玉’主要呈香型萜烯成分的积累具有差异性,里那醇、萜品醇含量在成熟期仍有增加,综合考虑C6组分与萜烯类成分的变化,果实香气成熟期稍晚于生理成熟期,适当延迟采收有助于其特征香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以早生新水和翠冠为试材。对大棚栽培梨发育中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糖、有机酸、淀粉、Vc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1日前果实以增加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大棚比露地增加快。早生新水和翠冠果实果糖或葡萄糖含量大棚比露地提早18d达到峰值,后期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时同品种蔗糖含量露地明显比大棚高。果实总糖含量成熟时以果糖和蔗糖为主,翠冠含糖量大棚比露地低,早生新水大棚比露地高。有机酸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淀粉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积累高峰比露地早。成熟时大棚早生新水淀粉含量比露地低,而翠冠则高。V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熟时早生新水Vc含量大棚与露地相比差异显著。大棚早生新水和翠冠成熟时前者果实硬度比露地的低,后者比露地的高;可溶性固形物大棚早生新水比露地的高,翠冠比露地的低。大棚栽培促进梨果实品质的提高,但与其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