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集体林区竹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项目作业设计文件上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净现值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竹子造林碳汇项目与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成本收益与经济效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较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经济效益更高。研究可为我国未来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优先顺序及其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出适合在霍山县油茶林中间种的植物,特开展了间作对油茶幼林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植物类型的不同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造林成活率,其中间作花生可以显著提高油茶幼苗的成活率;各种间作处理均可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效益以间作黄菊、辣椒的处理较好,每年的净收益在2.4万元/hm~2以上。由此可知,在霍山县油茶林中,可以适当地间种辣椒、黄菊等,以弥补油茶造林后前几年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的油茶经营比较粗放,导致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加之经营油茶从种植到采収所用的劳动力多,根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80、90后出生的人对从事野外繁重体力劳动意愿不强,今后林业的劳动用工供需关系日益紧缺,为此本文主要以广西平果县为例,对该县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探索,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实现油茶智能化经营管理,减少生产成本,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地的细碎经营,导致经营规模不经济,要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应分两步走:第一步采用平均收益分地法,将农户分散的地块集中到1~2块;第二步是农户之间转移土地,逐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第二步的实现,要靠政府改革农地制度;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加速城镇建设,转移农村人口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曾文波 《北京农业》2011,(3):122+124
探讨提高油茶造林经济效益的方法。分析现状,采用比较、类推的方法分析目前油茶造林的不足之处。油茶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农民投入与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广东省梅州市油茶生产发展停滞不前。推行丰产优质与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油茶垦复培管,加快油茶良种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湖南省邵阳县和湘阴县不同规模耕地经济效益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通过SPSS软件对两县94份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论如下:两县耕地经济效益随着流转后经营规模扩大而增加,同一经营规模中湘阴县的经济效益高于邵阳县;地块形状、地块面积、机械化水平、劳动者年龄和是否加入农村合作社为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依据结论,提出了提高湖南省耕地流转后经济效益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在赣南地区的可行性.[方法]在赣南油茶种植山区以西瓜和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和幼林油茶纯种(对照)2个不同种植方法,比较研究了浪潮甜王西瓜03号、雪峰黑媚娘、农科大6号、荃银高科4个西瓜品种在赣南油茶幼林的产量、经济效益及生长势方面的差异,然后以筛选出的套种西瓜品种作为套种材料,比较研究了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对油茶生长、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间套种西瓜对油茶幼林株高、地径、冠幅(南北、东西)、SPAD没有显著影响;间套种西瓜可显著降低油茶幼林地表温度,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地表湿度;间套种西瓜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效益分析表明,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平均年净利润为18195元/hm2,且油茶幼林套种不同品种西瓜的经济效益有显著差异.[结论]油茶幼林套种西瓜是一种可借鉴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分析了油桐经营方式以及了油桐造林技术,主要通过选择良种、选择地块、造林等等方面进行分析。高效率的造林方法,可以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可以提升林业者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尤溪县杉木生产经营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结合杉木蓄积生长预测模型,运用净现值法计算不同收益率时有无造林补助政策条件下的杉木净现值,开展了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收益率时,造林补助政策较非补助政策的收益有明显的增加,且随着收益率的提高,造林补助政策将使杉木经营收益净现值得以大幅度提高,并有利于提高其经营抗风险能力,延长经营周期,促进林农对杉木人工林的营造积极性,从而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油茶新造林套种花生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造林第2年的油茶林地中套种花生良种"桂花21号",从套种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经济效益以及套种后林地的土壤肥力三个方面对油茶林套种花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地套种花生未对油茶幼龄植株生长造成明显影响;每公顷油茶林地中套种0.6hm2"桂花21号",产量可达2 641.32kg,有效面积产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未能机械化作业导致人工成本较高,其利润仅为3 306.25元.hm-2,有效面积利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套种花生过程大量施入磷肥能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但却降低了土壤有效钾含量。油茶新造林套种花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桂花21号"适合用于油茶新造林内套种。  相似文献   

11.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来自中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花期物候的观测,将花期物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明显分为三大类:早花类、中花类和晚花类。早花和中花类型油茶品种(无性系)的盛花期持续时间明显早于晚花组,授粉期间受低温霜冻影响较晚花组可能要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经济性状好、抗性好的油茶对于提高湖北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为湖北油茶造林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2016年引进长林油茶品系种苗,在宁化县西部紫色土水土流失区试验造林,用相同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措施,在相同地点相同气候条件、不同坡位不同坡向的林地进行造林效果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结论:不同坡向条件下,油茶幼树的各项生长量指标、保存率无显著差异,结实率达显著差异;阴坡生长量各项指标最高,半阳坡居次,阳坡最低。在不同坡位的条件下,保存率、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油茶的生长量指标(冠幅、树高、地径平均值)达显著差异,上坡的生长量指标最低,中坡稍高,下坡最高。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的油茶品种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北缘产区,低温对油茶的造林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是制约本地油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鄂油系和长林系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各生理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油茶品种的耐寒性,则各品种耐寒性强弱的顺序为长林27号鄂油151号鄂油465号鄂油63号鄂油102号长林40号长林23号长林4号鄂油81号鄂油54号。  相似文献   

15.
在赤壁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建设油茶示范基地,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赤壁”以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展油茶产业,近年来桂林市在有关县建立了多个油茶丰产示范林基地。2012年7月笔者对部分示范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灵川、兴安、龙胜①3个示范点生长最佳,其中灵川点的平均树高高于阳朔点的29.49%、灌阳点的13.48%、龙胜②点的14.77%;从平均开花株率看,灵川点为68.92%、龙胜①点为63.02%,显著高于灌阳、龙胜②、阳朔3个点相应的平均值。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油茶的生长势、开花挂果与造林品种选择、林地抚育、施肥有显著差异,采用良种嫁接苗和每年抚育、施肥2次的油茶植株生长良好,开花挂果率高,反之则差。最后指出在发展油茶产业中必须加强良种繁育与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科技体系建设和改善种植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油茶(Camelliaoleifera)品种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及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阐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分布状况,为油茶苗的适应性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用叶绿素仪测定海南引种栽培的4个油茶品种叶绿素含量,研究油茶幼苗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叶片、不同叶位叶片及同一节位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存在差异。cl03、cl04和cl40品种为一类适应种,cl23为另一类适应品种,且cl03、cl04和cl40品种适应性较cl23高。[结论]油茶幼苗期植株中部叶位叶片的中部的叶绿素含量变异不大,相对稳定,因此选择这一部位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较好。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中国大宗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已成为我国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低温是限制油茶生长发育和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子。本文对油茶低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油茶低温胁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砧穗芽苗砧嫁接效果。[方法]以3种油茶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根系的各项指标(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本砧嫁接苗在地下部分根系的各指标生长状况上相比采用不同种砧穗嫁接的苗木占有更显著的优势。白花油茶本砧嫁接苗的主根直径较大,为4.758 mm,其主根较为发达;怒江山茶本砧嫁接苗根系的细根较为发达,在根径级d≤0.5 mm中,从根系长度、根尖数、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各方面都表现为最大,分别为:959.20 cm、1 602条、61.59 cm2、19.61 cm2。[结论]可培育白花油茶(接穗)怒江山茶(砧木)嫁接苗,为农民增收、提高生产效益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