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决定因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Erwinia、Pseudomonas、XanthomonasRalstonia 4个属中,引起许多栽培植物产生不同的病害.这些植物病原细菌定殖于植物细胞间,其病程(pathogenesis)涉及病原细菌的繁殖、组织间扩展和最终产生典型病害症状。尽管植物病原细菌在细菌学和病理学上表现多样性,但它们都拥有hrp基因。  相似文献   

2.
帅正彬 《植物保护》1995,21(4):37-39
植物病原细菌素的研究进展帅正彬(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610072)1细菌素的研究概况细菌素的研究开始于医学领域,70年代由于应用产生细菌素的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aradiobacterK84菌株防治桃树等细菌性冠瘿病(Agro...  相似文献   

3.
抑制植物病原细菌的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辣椒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pv.carotovora)为供试菌,对4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漆树对辣椒青枯病菌抑菌活性最强,其次是金秀清明茶;抑制柑橘溃疡病菌活性最高的植物有漆树和十大功劳;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没有筛选到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垫状卷柏、七叶一枝花、少花龙葵、水半夏和豆瓣菜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原细菌是植物病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DNA 条形码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中应用非常普遍,本文综述了在植物病原细菌鉴定中常用的基因及目前应用的一些数据库,认为在细菌鉴定中比较适用的方法为先通过16S rRNA 基因分析确定到属,然后通过多态性更强的基因或多个基因的联合应用鉴定到种或种下阶元。DNA 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常规检测技术的一个强有力补充,提高病原菌鉴定的标准化与速度,尤其对检疫性病原细菌的鉴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用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原细菌(phytobacteria)是植物上一类重要的病原菌,这些细菌能引起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花卉、树木及牧草上的病害。它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中,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使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更快速、灵敏和可靠。本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尤其是应用广泛的ITS-PCR(intergenictranscribedspace-PCR)、ARDRA(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PCR)、rep-PCR(repetitiveDNA-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技术,旨在促进我国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子遗传学是七十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然而它的发展速度却是突飞猛进的.由于这门学科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遗传机理,解释了许多经典遗传学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的生物现象,因此,分于遗传学实验技术目前已被运用到各个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学科研究中,如医学、畜牧兽医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等.  相似文献   

7.
病原细菌Ⅲ型效应子对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抑制和诱导决定了互作中植物抗(感)病性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抑制和诱导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双向作用,所涉及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主要包括植物过敏反应、植物细胞壁介导的防卫反应以及植物抗病信号介导的抗性反应等。本文还对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双向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细菌DNA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DNA检测技术建立之前,种子上的病菌及未显症的病害的快速检测和鉴定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隐症植物材料上的病害检测变得快速可靠.本文主要介绍DNA检测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原细菌血清学试验抗原处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青枯菌的膜蛋白为免疫原制备的抗血清进行了琼脂双扩散(ODD)和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原用菌体经0.2MLiCl溶液45℃处理2小时和抗原用提纯的膜蛋白ODD反应结果完全一致,均与抗原用不处理菌体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应用冯家望莫晓凤(拱北动植物检疫局519020)自从1971年Faulk和Taylor〔1〕首次报道用胶体金标记抗体研究细胞表面抗原以来,免疫金银染色(lmmuno-goldstaining)技术已被成功地应...  相似文献   

11.
对水稻中多种病原细菌的检测,使用常规方法往往耗时耗力,而多重PCR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多种细菌的检测.根据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gyrB基因,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菌PfsI/R quorum sensing位点以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含铁细胞接受因子基因设计引物,建立4种水稻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13.
科学施用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由于杀菌剂的长期使用, 病菌抗药性问题逐渐加重, 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杀菌剂抗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并开发出了病菌抗药基因型快速检测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植物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ZD)、肌球蛋白合成抑制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QoI类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的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杀菌剂抗性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 对抗药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citrulli)引起的瓜类果斑病,是危害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已有文章报道西瓜嗜酸菌在铜离子诱导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并在适当条件下复苏,成为生产中潜在的病害初侵染来源.本文结合实...  相似文献   

15.
赵杏利  牛永春  邓晖 《植物保护》2013,39(1):128-132
为了解河南省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的病原真菌种类状况,于禾本科杂草生长季节对河南9个县市的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和虎尾草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从72份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个真菌菌株,对产孢的131个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9个属的真菌,其中70株鉴定为16种.明确了平脐蠕孢属、弯孢属、凸脐蠕孢属、内脐蠕孢属和长蠕孢属等蠕形分生孢子真菌是狗尾草、马唐、稗草等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的主要病原菌.对其中来自发病严重样品、产孢量大的30个菌株用人工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狗尾草平脐蠕孢NY1菌株和新月弯孢zxl07289a菌株均对供试杂草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丰富了禾本科杂草的病原真菌种类信息,为生物除草剂的研发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丝柏油醇铜、钙、钠3种络合物对11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丝柏油醇络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柑橘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棉花枯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高,EC_(50)分别为21.69~27.13mg/L和25.18~29.43mg/L。而3种络合物对其他病菌的EC_(50),除钙络合物对柑橘炭疽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钠络合物对柑橘炭疽病、西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高于50mg/L外,均小于等于45.72mg/L。说明3种丝柏油醇络合物均具有防治上述植物病害的潜力,但以铜络合物的活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室内及田间有关SBIs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是由1种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ABC和MFS运输蛋白基因及CYP51蛋白基因是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中ABC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MFS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而CYP51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出与抗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蛋白及调控途径等信息,同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合理设计新的、多作用位点的高效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从而延长该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何伟  邓晖  牛永春  赵杏利  高洁 《植物保护》2011,37(1):99-104
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资源状况,于禾草生长季节对东北三省19个县市的稗草、狗尾草、马唐和虎尾草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对病害样品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86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到10个属的真菌。对其中分离率较高具代表性的或来自发病严重样品的31个菌株用人工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明确了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对稗草、狗尾草、马唐和虎尾草均有较强致病性,梭形凸脐蠕孢(Exserohilum fusiforme)和尖角凸脐蠕孢(E. monoceras)对稗草具有较强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狗尾草平脐蠕孢(B. setariae)、嘴突凸脐蠕孢(E. rostratum)和链格孢(Alternaria spp.)对狗尾草具有较强致病性。不同菌株致病性有差异,一般来讲,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强于对其他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丰富了禾草的病菌资源和信息,为真菌除草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丹皮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丹皮酚在牡丹体内的抗菌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孢子萌发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含量与病菌菌落直径线性增长及菌丝生物学产量的相对抑制率呈正相关,在丹皮酚含量0.08、0.4mg/mL培养液中培养禾谷丝核菌和茄病镰刀菌5天,对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79.81%和55.08%。丹皮酚对供试病菌的孢子萌发无作用,但孢子萌发后,其芽管基部膨大、顶端膨大及中间局部膨大。丹皮酚推迟病菌分生孢子梗的形成时间,降低分生孢子的形成数量,在0.20、0.24mg/mLPSA培养基上培养玉蜀黍赤霉和茄病镰刀菌10天,对分生孢子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