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简介食用菌生产方式中的工厂化智能生产、机械化设施生产、园艺式手工生产、生态型段木生产、仿野生半人工生产等5种方式。指出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它具有3种显著的特性:智能化栽培环境控制系统,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设施,以及自动化菌种接种设备等。  相似文献   

2.
沈卫月 《蔬菜》2017,(9):58-59
规模生产韭黄采用套管+黑膜覆盖软化栽培技术,生产简单,产品品质佳,已成为海盐县规模生产韭黄主要生产方式。通过韭青生产技术、韭黄生产技术和韭黄生产关键技术探讨3部分,系统介绍了套管+黑膜覆盖软化栽培韭黄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市325个蔬菜种植主体在蔬菜生产形式、生产环境、病虫害防治、废弃物处置、产品储运等关键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揭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无公害蔬菜认证需求不强;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改善蔬菜生产环境条件;完善蔬菜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塑造品牌观念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马铃薯茎尖剥离、组培苗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合格种薯生产等一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传金 《蔬菜》2016,(6):47-49
从周口市蔬菜生产的基本概况入手,分析了影响蔬菜规模化生产的诸多因子,包括土地流转状况、农业劳动力转移情况、蔬菜生产的成本与效益、当地农民的蔬菜生产技能、农业生产条件等,并根据当前国内外蔬菜规模化生产的状况,提出了周口市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绿色食品荆芥生产为例,制定了荆芥生产技术规程。本规程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苗菜生产、大田生产、留种及生产档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适用于湖北省绿色食品荆芥苗菜和大田生产,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从国外苹果生产的趋向看,减少生产管理的复杂程度,采用不套袋生产,是今后发展的根本方向。但是现在很多果农担心,苹果不套袋生产病害会更严重,果子会卖不动。多年来各地都有一些果农在坚持生产不套袋苹果,他们的生产效益并不比套袋生产的果农差。山  相似文献   

8.
目前,从国外苹果生产的趋向看,减少生产管理的复杂程度,采用不套袋生产,是今后发展的根本方向。但是现在很多果农担心,苹果不套袋生产病害会更严重,果子会卖不动。多年来各地都有一些果农在坚持生产不套袋苹果,他们的生产效益并不比套袋生产的果农差。  相似文献   

9.
【导读】发展果业是南方山区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收致富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农民从事水果生产经营主要有兼业生产、合作生产与专业生产等3个主要模式。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果业,提高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合作生产是必由之路;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产业持续高效发展,专业生产应成为农民从事果业生产的最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菜豆生产方式依次是:露地生产、大棚生产、日光温室生产。现将吉林省菜豆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及适宜吉林省大棚生产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吉林省菜豆周年生产方式1.1露地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猪苓生长土壤与自然土壤(非猪苓生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从猪苓生长土壤和自然土壤中各自分离得到6种主要类型的菌,猪苓生长土壤中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菌落数较多,霉菌次之,放线菌、酵母菌较少。自然土壤中细菌的菌落数较多,放线菌、酵母菌、霉菌次之,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猪苓生长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比自然土壤高3个数量级,固氮菌高2个数量级,霉菌高1个数量级,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则低1个数量级。而后又从2种土壤中各自分离纯化出5种已知的霉菌,分别为青霉属、交链孢霉属、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以及未鉴定出的其他霉菌,并且猪苓生长土壤中各霉菌数量都高于自然土壤,青霉属最为明显。猪苓生长土壤中合理的微生物比例,对猪苓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挖掘灵芝优越的保健功效,本研究以灵芝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和调制工艺,经接受性检测,确定灵芝醋饮料加工工艺,切片灵芝按固水比1:100加水,100℃下煮制浸提2h。过滤;每100毫升滤液添加蔗糖16g,调配pH4.0,接种迪发酵母菌O.20g,32℃下发酵144h;发酵液接种沪酿1.01醋酸茵0.2g,120r·min^-1、320C恒温发酵14d,抽滤获得灵芝醋酸发酵液;将灵芝醋酸发酵液和浸提液按1:1混合,每100毫升添加蔗糖7g、葡萄糖0.6g、食盐0.04g调配成灵芝醋饮料,然后包装灭菌,开发出一款具有灵芝独特风味的新型保健灵芝醋饮料。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柳江县蔗区2008年元月13日至2月5日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的甘蔗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未砍收的15300hm^2甘蔗全部受到冻害,其中叶片干枯、生长点和侧芽被冻死,蔗茎组织严重变质的甘蔗有2100hm^2,叶片大部分干枯,生长点和侧芽严重冻伤,蔗茎内组织大部分变质,且有轻微酒味的有8600hm^2;生长点和侧芽受冻伤,但茎内组织没有明显变质的有4700hm^2。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甘蔗品种耐寒性有很大的差别,新台糖22号耐寒性表现比较差,而桂糖21号、桂糖98/296等品种的耐寒性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15.
玫瑰自然杂交后代数量分类及SCoT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于晓艳  丰震  赵明远  齐宇  赵兰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95-1204
利用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分类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第一类包括Z1、Z15等20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粉色至深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均匀;第二类包括Z10、Z17等6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紫红,单瓣花,花萼反卷,花梗刺分布均匀;第三类包括Z12、Z38等12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浅粉至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位置多为中下部;Z11和Z34分别为第四类和第五类,主要区别特征为花色,分别为浅黄和白色。SCoT分子标记筛选出的20条引物共扩增出426条带,多态性条带379条,多态性比例为88.97%。选用UPMGA法对供试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与数量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方法对本项研究适宜可行,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亲本来源的多样性使得玫瑰的分类体系与之前研究结果相比增加了2个类系。本研究为科学利用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和培育玫瑰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若干品种(系)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东红  曲莹  许大熊  李军  陈志玲 《园艺学报》2007,34(5):1257-1262
 采用酶解去壁法,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38个品种(系)进行了染色体观察计数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蝴蝶兰的5个品种中有3个四倍体(2n=4x=76),2个三倍体(2n=3x=57);20个外引品系中有14个四倍体,1个三倍体和5个非整倍体;13个自育品系包括10个四倍体和3个非整倍体。均未见二倍体。不同品种(系)的染色体长度和形态相差较大,存在核型多样性;有21个品种(系)的染色体组全部由小染色体(长度2.5 μm左右)组成,17个品种或品系除了含小染色体外还含有大染色体(长度为5~9.5 μm),染色体大小组成与花色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对不同蝴蝶兰品种(系)的染色体倍性、染色体形态及其育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疆杏品种SFB基因的克隆及实时定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杏27个品种花粉为材料,进行转录水平SFB基因的克隆与测序;选取冬杏、苏陆克、库尔勒托拥3个杏品种,对其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分析SFB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27个品种中扩增出4种大小不同的条带,引物组合1在26个品种中扩增出条带,其中品种贝新纳尔,赛买提的片段大小为447 bp;大优佳的片段大小为446 bp,其余品种的大小为434 bp。引物组合2在品种托乎提中扩增出大小为660 bp大小的条带。序列比对显示27个品种的SFB基因为20种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SFB基因序列比对显示20种基因序列均为新SFB基因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HQ148064-HQ148083;SFB基因在3个杏品种花粉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均有表达,其表达丰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培养24 h时表达丰度最高,但是每个品种的表达峰值不同。  相似文献   

18.
套袋对苹果果皮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10年生寒富苹果为试材,进行了不同的套袋(反光膜袋、双层纸袋、塑膜袋)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微域环境下寒富苹果果皮的外观特征和解剖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套反光膜袋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光洁度,改善果实的着色,果点不明显;套双层纸袋的次之;套塑膜袋和不套袋果实光洁度差,着色过浓,果点多且大,果面粗糙,不利于生产优质果;套不同类型的果袋,果皮解剖结构差异明显,套反光膜袋,角质层变薄,角质层光滑均匀度好,个别处有“V”型凹陷,表皮细胞变大,形状近圆形;套双层纸袋和塑膜袋,角质层均变厚,有较深的“V”型凹陷,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不套袋果,角质层较均匀光滑,表皮细胞狭长且小。另外,套袋后,果实的表皮细胞变大且细胞壁变厚,改变了表皮细胞的排列方式,减少了表皮细胞层数,降低了机械组织的厚度及层数。  相似文献   

19.
P、K、Ca缺失对枇杷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盆栽,观察了枇杷幼苗缺P、K、Ca时的外部症状和内部组织解剖结构,测定了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强弱。结果表明:缺P植株叶片暗绿,叶脉紫红色,老叶有坏死斑块易脱落,叶片光合量比对照低,根系发育不良,根系活力降低。缺K植株细弱,老叶有黄斑,叶面不平整,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量最小。缺Ca植株矮小,叶片小、畸形,新叶边缘出现黄斑,根系发育不良,根皮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针对鞍山海城地区的南果梨和沈阳苏家屯地区的苹果梨初果期和盛果期适宜采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南果梨在海城地区初果期和盛果期最适采收期分别在9月20日、9月15日左右,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分别是96.7、95.2,可溶性固形物是16.6%、16.1%,果实自然落果率分别是1.89%、1.26%。苹果梨在苏家屯地区初果期和盛果期最适采收期均在9月30日左右,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分别是95.7、96.1,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是13.1%、13.4%,果实自然落果率分别是1.98%、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