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泡桐属植物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20cm×2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泡桐属5种植物的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楸叶泡桐杂合性较高;白花泡桐较原始;推测山明泡桐是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的杂交种,从而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上的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不同种类泡桐木材的色泽质量,研究了兰考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的亮度、变红度、变黄度、总色差和白度等指标。结果表明:4种泡桐的5项指标均差异显著,其中最直接反映木材色度的亮度和白度均为白花泡桐>楸叶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反映木材色度综合变化的总色差指标则为兰考泡桐≥毛泡桐>以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反映木材色度的变红度为兰考泡桐>白花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变黄度为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综合确定,4种泡桐的材色以白花泡桐最优,楸叶泡桐次之,再次为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其亮度与白度比楸叶泡桐高4%~5%,比兰考泡桐和毛泡桐高8%~9%。变红度白花泡桐与楸叶泡桐的变动误差小,分别为1.76和1.91,毛泡桐与兰考泡桐分别为2.28和2.12;白花泡桐变黄度适中,比楸叶泡桐低3%,比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分别高2%和14%;白花泡桐总色差最小,比楸叶泡桐低10%,比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均低18%。  相似文献   

3.
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开展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相关性模型、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遗传增益和样木干形上都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而没有本质性差别.②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③白花泡桐×兰考泡桐,与泡桐杂交育种史上应用最多和育种成就最大的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白花泡桐,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④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忽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泡桐属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泡桐属1新种、2新变型,即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S.L.Shi,sp.nov.;圆叶山明泡桐P.lamprophylla f.rotanda Z.X.Chang et S.L.Shi.fnov.;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 f.alba Z.X.Chang et S.L.Shi.f.nov.除外部形态特征外,并从叶片解剖、生物学、生态学及木材构造等方面论证了新种与邻近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泡桐属1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泡桐属1新种,即建始泡桐。并从花、果主要形态特征、花药表皮毛状体、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网眼等方面,论证了该新种与邻近种:白花泡桐、鄂川泡桐和川泡桐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对兰考泡桐、秋叶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的径、弦面抗劈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兰考泡桐、秋叶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的径面、弦面抗劈力均值均不相等,其中以白花泡桐值最大,径面抗劈力均值为13.62N/mm,弦面抗劈力均值为13.97N/mm;兰考泡桐最小,径面抗劈力均值为10.81N/mm,弦面抗劈力均值为10.59N/m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泡桐种间,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均有极显著差异;种内,径面抗劈力与弦面抗劈力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开展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X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相关性模型、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遗传增益和样木干形上都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而没有本质性差别。②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③白花泡桐×兰考泡桐,与泡桐杂交育种史上应用最多和育种成就最大的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白花泡桐,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④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忽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进行了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上都完全相同或基本相似而无本质差别。(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3)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4)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只重视毛泡桐×白花泡桐而忽视白花泡桐×毛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甘肃兰考泡桐、湖北毛泡桐、湖南白花泡桐、河南兰考县的兰考泡桐、山东楸叶泡桐和山东豫林泡桐的不同干位、盘位的颜色指标,对其亮度、变红度、变黄度、总色差和白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泡桐的顶部材色质量最优,中部优于底部;顶部亮度的平均值为65.82,比中部高1%,比下部高3%;顶部的白度平均值为62.37,比中部高1%,比下部高3%;顶部的总色差最小,变红度最大,变黄度适中。湖南白花泡桐心材和中材材色相差不大,甘肃兰考泡桐心材较优,其它4种泡桐边材较优。干位、盘位的5种材色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泡桐属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种泡桐的根尖进行了压片观察,经染色体配对后作核型分析,结果表明:9种泡桐的染色体绝对长度多在2μm以下,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其中有6种泡桐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12 ̄34)m+(24 ̄2)sm+4T,其中毛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分别在第7对和第16对染色体上具有一随体,染色体核型类型除楸叶泡桐为2A型外,其余8种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变色真菌对泡桐木材微观构造及主要组分的影响研究,作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泡桐木材试验,检测了真菌对泡桐木材的侵染状况,并确定了真菌侵蚀泡桐木材的主要部位,测试了泡桐木材在真菌作用下的成分变化,阐明了真菌导致泡桐木材发生变色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几种植物上植原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明确自然条件下可能感染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寄主植物。【方法】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采集的表现黄化、小叶、皱叶、丛枝等症状或无症状的16种植物样品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所扩增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泡桐从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的抗血清对部分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巢式PCR结果显示从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辣椒(Capsicum annu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灯笼泡(Physalis ang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及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共7种植物样品和阳性对照PaWB菏泽分离物(PaWB-HZ)中均得到了约1.2 kb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这7种植原体分离物和PaWB-HZ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I- D亚组。对所采集的植原体侵染的寄主植株辣椒、山药、花生、南瓜和泡桐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显示,仅在PaWB-HZ侵染的泡桐中发现翠绿色特异荧光,在健康泡桐及其它4种分离物侵染的植物中均未检测到明显的植原体特异荧光。【结论】首次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存在的7种其它植物中检测到植原体,并且测定其植原体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泡桐丛枝植原体相关基因片段高度同源,初步推测这7种植物可能是泡桐丛枝病植原体自然寄主或是通过昆虫偶尔被感染。  相似文献   

13.
真菌侵蚀前后泡桐材化学成分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真菌致泡桐材色原因及机理,对真菌侵蚀前后泡桐材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真菌侵蚀后泡桐材抽提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木质素含量相对增加,综合纤维素、戊聚糖含量明显降低,并对其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造林地选择和科学管理土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小波去噪,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影响泡桐人工林生长的土壤主导性因子进行探讨。[结果]泡桐与土壤中大部分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泡桐生长的土壤主导因子是有效磷、有机质。[结论]偏最小二乘回归对泡桐生长与土壤因子分析的模型合理可信,精确度高,可靠性较强,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泡桐属植物自然分布及栽培范围广阔,是园林绿化、农桐间作等的优良树种之一。同时,泡桐木材材质优良,常应用于制造业,是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之一。目前,泡桐的繁殖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泡桐雄性不育,有性繁殖需要经过天然杂交才能结实,但这样的种子往往不能保持优良的性状。插根法繁殖,则受到种根不足的限制。为了打破泡桐繁殖中的局限性,加快泡桐的优良品种的应用和推广,我们对泡桐进行了劈根嫁接育苗方法的尝试,研究发现劈根嫁接泡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易出苗。同时,对泡桐的生态习性、园林绿化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泡桐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及园林绿化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泡桐繁殖速率,还可保持泡桐树种的优良性状,对泡桐属种质资源的推广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泡桐属花粉形态及其与分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毛泡桐开花对树体营养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泡桐开花过程中相关生理及生态指标的测定,探讨整个开花物候期过程中花器官营养消耗动态,为制定泡桐的适生栽培技术提供依据。试验表明,泡桐在花器官形成和开花过程中,要从根和枝中大量调集贮藏的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小花开绽前对树木进行修剪比在盛花期进行修剪花器官干物质消耗减少53%,粗蛋白消耗减少56%,全糖消耗减少71%。  相似文献   

18.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越冬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兰考泡桐一年生苗木 芽休眠期进行不同的平埋处理,结果表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实施平埋是可行的,苗木面芽越冬率无显著性差异;平埋覆土类型(粘土、沙土、两合土)对顶芽越冬率无显著性差异;平埋方式(顶芽不埋,其它部位平埋;干部不埋,其它部位平埋;整株平埋)对苗木顶芽越冬率影响差异显著;平埋深度对苗木顶芽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为显著,兰考泡桐苗木体面 芽失水速率高于侧芽和枝条,顶芽相对含水素与旬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9.
泡桐丛枝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泡桐正常植株和丛枝病异常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丛枝病植株两种酶活性加强,并且多酚氧化酶有新的同工酶区产生,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扫描曲线C区谱带活性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