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育种工作进展黎香兰(山东省农科院情报所)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已成为我国东北豆区和黄淮海豆区主要的病害之一。一般可减产10%~20%,重者甚至绝产。80年代以来,我省高密、昌邑、寿光、青州、平度、即墨等县市...  相似文献   

2.
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创新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王守义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迎茬面积的剧增,导致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加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达70%~80%,...  相似文献   

3.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王守义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受害面积广,全省常年发生面积为1000万亩左右。危害严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达70%~80%,甚至绝产。为减轻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我所干197...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豆孢囊线早抗源筛选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馥 《大豆科学》1998,17(1):79-82
本文概述了我国自70年代以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筛选,抗性遗传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讲座第四讲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叫萎黄线虫病,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害根部。植株被线虫寄生后,生长发育受阻,病株矮小,叶片发黄;发病严重时,病田大豆植株大面积枯黄,状似火烧,群众形象地称为“火龙秧子”。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发生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6.
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国的大豆产区,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等省均有发生。进行药剂防治成本高,不宜大面积推广。而种植抗病品种则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自1967年以来,育成十多个抗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并适合不同成熟期组种植的黄种皮大豆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控制了孢囊线虫病为害。日  相似文献   

7.
大豆孢囊线虫病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连作地块土壤中,孢囊线虫数量迅速增长,大豆产量递减。实行非寄主作曲轮作。土壤中孢囊绒虫数量锐减,大豆产量回升。5%甲拌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35%多、克、福种衣剂可有效地控制、杀灭连作大豆田土壤中的绝大部分孢囊线虫。是连作大豆生产中孢囊线虫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张玉华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对世界大豆生产已构成很大的威胁。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20%,严重的减产30%~50%,甚至绝产。因此,采取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大...  相似文献   

9.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各地每年因大豆孢囊线虫病给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筛选和培育大豆孢囊线虫抗病品种是解决多种病害危害的根本途径.本试验采用生产田鉴定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生产上主栽品种、新育成的品系,农家种质材料,国家品种资源库材料等等,鉴定出11份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种质,同时交叉鉴定出12份双抗大豆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的材料.因此,将鉴定出的农艺性状好的抗病品种可直接在痛区应用,通过种植一个品种就可以解决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的危害,这对于从根本上防治大豆病害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盐碱干旱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及防治付景春冷春宏徐海东(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达市,151400)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干旱地区,是全省大豆的低产区也是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重病区。这一病害一直影响着大豆产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嫩丰15号大豆选育报告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杨兆英,赵世宽,王淑荣大豆嫩丰15号(原代号为嫩抗8408—6),系我省中熟品种,它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计划选育早、中、晚熟抗孢囊线虫病系列品种之二。该品种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对旱涝灾害有较强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豆孢囊线虫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我国自70年代以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筛选,抗性遗传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林木加工废弃物松树皮粉作为土壤处理剂的盆栽和田间研究结果表明,松树皮粉剂处理土壤后,减轻了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根系的侵染与为害,根系寄生孢囊数和土壤孢囊量明显降低,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46.88%。同时,促进了土壤中有益大豆根瘤菌的侵染和根瘤着生、大豆根瘤数、根瘤重和植株干物重显著增加,具有防病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涕灭威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的试验初报河北省唐山市新区科协刘炳文河北唐山市新区农业局白菊大豆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在唐山地区沙薄地日趋严重。1991~1992年调查,5个县,发病面积达3770亩,占调查面积的64%。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为了找出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大豆孢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已在山东省普遍发生,成为大豆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大量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本身的抗病性来控制该病的危害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室于1986年开始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性遗传育种研究,已取得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一)大豆孢囊线虫病的调查和病原生理小种鉴定: 从1986年起,我们选择全省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调查,发现在所有抽查地块上  相似文献   

16.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经济有效的措施,而培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乃在于抗病性鉴定方法的正确与否。本文报道了大豆品种资源与抗病转育后代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抗病性简便、迅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其中包括病土的选用、种植管理、鉴定时间及病级标准等技术环节,将有助于从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中筛选出类型更多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材料,并加速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的抗源利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豆孢囊线虫病 ,又称大豆黄萎病 ,俗称“火龙秧子”。病原是土壤中的大豆孢囊线虫 ,它侵入、寄生在大豆根系 ,一般发病减产 30 %左右 ,严重地减产 50 %以上。孢囊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 3~ 5年以上 ,最高达1 0年左右 ,土壤一经线虫污染很难根除。据在黑龙江省调查 :几乎所有的大豆产地都有这种病发生 ,并在迅速蔓延加重 ,严重威胁大豆生产。为稳定和发展大豆生产 ,必须解决大豆孢囊线虫问题。黑龙江省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起步于“六五”之初 ,进入 90年代陆续育成了“抗线 1”( 1 992 )、“嫩丰 1 5”( 1 994 )、“抗线 2”( 1 995)、“抗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豆孢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病土进行换土、施药、冷冻、研磨、加热等处理,研究影响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的的因素。经方差分析换土与其它处理有显著差异,施药、对照、冷冻、研磨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与加热处理有显著差异。所以我们认为鉴定用病土最好用刚开始稳定发病的病圃病土,而且使用次数不宜过多,如果是旧病圃,最好采取换土的方法提高孢囊侵染量。  相似文献   

19.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东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都有发生。我省1981年开始在阜阳发现,经过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沿淮淮北25个县市都有发生,以砀山、毫县、濉溪等县为害最重,具有扩展加重危害的趋势。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育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确保我省大豆产区的大豆生产发展,有必要对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种类、分布等情况进行鉴定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豆孢囊线虫病(简称SCN),是世界农业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日本、美国、巴西、加拿大,前苏联、朝鲜和中国等世界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都有发生。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20%,严重的甚至绝产。因此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危害、生理小种分布、抗源品种的筛选利用及防治方法研究,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一、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研究简史日本1915年由掘正太郎在日本福岛县白河附近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病,当时叫“嫌地病”,也叫“月夜病”,1921年伊滕哉改名叫“黄萎病”。1952年一稔户通过比较鉴定,命名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英文名Soybean Cyst Nematode(缩写为SCN)。美国1954年首先在北卡罗来纳州发现SCN,相继在阿肯色、密苏里、田纳西、维吉尼亚、伊里诺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