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辽宁省锦州地区的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3.33万hm^2左右。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等作物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一般年份玉米被害率达30%~50%,严重的达90%以上,因此玉米螟一直是锦州地区的重点防治对象。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1994年开始示范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到2000年全市累计应用面积21.33万hm^2,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效益,这项生防技术已成为全市大面积开展统防统治、控制玉米螟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孟庆平  胡超  杨彪 《新农业》2011,(7):22-23
黑山县地处辽宁西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玉米是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每年在130万亩左右,年产量80万吨以上。2010年黑山县玉米螟大发生,几乎100%的植株遭受玉米螟为害,减产200/0以上。我们针对玉米螟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概况 太原市包括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高新区、经济区12个县(市、区),74个乡(镇、办事处)。粮食作物面积125万亩。近2年由于国家实行粮补及优种补贴政策,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较高,玉米播种面积保持在64万亩左右,其中种植玉米面积较大的县(区)有清徐县25万亩,阳曲县16.5万亩,小店区10.5万亩,尖草坪区3.5万亩,晋源区3万亩,娄烦县1.5万亩,古交1万亩;平川、河沟地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4.
昌图县是著名的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00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420万亩的71.4%,玉米螟防治工作成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2010年在大力示范推广白僵菌与赤眼蜂结合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基础上,又将两种绿色环保的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的物理防控玉米螟的技术集成应用进来,形成绿色环保防控玉米螟技术。  相似文献   

5.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左右,总产650000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产量约400000t,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对玉米品质影响很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省今年玉米机收面积要达到种植面积的6%,3年之后要力争达到25%,完成玉米机械收获作业面积1000万亩。 近几年,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去年全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2000多台,辐射87个县(市、区),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17万亩,玉米机收水平近3%。  相似文献   

7.
闵行区水稻生产通过最近3年的挖潜扩种,面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生产规模稳定在1.6万亩左右,其中1万亩设施粮田已建成,亩产量在550kg左右。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6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杂优化率为73.7%;种植规模上,19家300亩以上的本地人规模经营面积达1:24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74.7%,其余0.42万亩水稻由1847产中、小散户经营,户均面积为2.27亩。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害虫, 200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 1706万亩( 1亩 =1/15公顷,下同),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达 5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 31.65%.一些地方大面积平均被害株率为 10%~ 20%,个别田块高达 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农户收入. 2003年广元市植保站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了"生物导弹 "防治玉米螟的生防新技术,通过在该市剑阁、苍溪等地试验表明,防效较好,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因此, 2004年四川省植保站在中江、简阳等 12个玉米主产县(市、区)应用该技术进行了防治玉米螟示范推广,以丰富玉米 IPM技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山西省潞城市的大宗作物,其单产高、增产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全市9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种植。2011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22.1万亩。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业科技》2005,(5):41-41
2004年四川各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扩大优质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等生产规模,全年种植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1845.3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2.4%,比上年增加137.2万亩;优质稻产量9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3.6%。优质小麦面积754.4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39.2%,比上年增加158.0万亩;优质小麦产量194.2万吨,增产33.1%。  相似文献   

11.
忻州市是山西省甜糯玉米起步最早,发展速度较快,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种植面积由1993年引进示范的40亩猛增到1999年的1.816万亩.2005年已发展到12万亩,年产鲜穗1.6亿余穗,年可为农民增加纯收入4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双城市玉米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年生产玉米的40%籽粒、80%以上桔杆用来饲喂奶牛实行过腹增值.可以说玉米是双城市重要的基础产业.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生产主要害虫,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占10%-15%,同时品质下降.为实现虫口夺粮,提高产量和品质,防治玉米螟更为重要.双城市率先推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之间食物链相互依存关系,选择最佳时期、最佳有益生物蜂种、最佳数量、最佳操作方法对玉米螟的寄生,实现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双城市多年来连续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并实行逐年分区轮换统防,累计防治面积达800多万亩次,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400多万亩,玉米病虫害常年发生总面积2000多万亩次。玉米田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苗期害虫和玉米螟,主要病害有黑粉病、病毒病,不同年份个别品种发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  相似文献   

14.
对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1952-2008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1952年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2.88万亩,到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38.88万亩,增加13.47倍,并初步把其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00多万亩以上,今年播种面积280万亩,玉米亩产500—750公斤。由于玉米面积扩大,重迎茬面积的增加,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也越来越重。今年我市玉米螟发生面积150万亩,秋季百杆活虫数量在140-268之间,加权平均205,产量损失在4.04-8.21%之间,加权平均5.8%。今年省植保站为我市防治玉米螟投入14.7万亩物资,取得了很好防治效果,玉米螟防治面积累计16万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7万亩,平均防效52.4%,百株幼虫数量在155-190头之间,加权平均172.5头,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5.67%,挽回玉米产量损失248.06万公斤,增加收入297.67万元,纯增收入282.9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0.3。DT-15P型投射式杀虫灯防治玉米螟面积8万亩,平均防效64.9%,百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以来,玉米种植面积就已超过水稻和小麦成为全球第一大作物,并且这种超过幅度越来越明显。玉米在我国是第二大作物,年播种面积约40005万亩,总产1.3亿吨左右。玉米在辽宁省是第一大作物,2005年以来玉米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传统产业.宣威市确立了种植业以马铃薯、玉米、蔬菜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加于培植。一是三季种薯,周年上市。宣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探索出烤烟地套种秋薯,玉米地套薯,水田.季节性水淹地、水浇地冬季种薯的栽培模式,推行三季“串抱”种植.实现周年有鲜薯上市,扩大了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70万亩扩展到2005年的85万亩、2006年的100万亩,产量从2004年76万t提高到2005年的88万t、2006年的100万t;二是大力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大赖氨酸含量达36%的宣黄单系列优质专用饲用玉米和薯块大、薯型好、市场热销的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推广面积从2004年的50万亩到2005年的68万亩、2006年的80万亩.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推广面积从2004年的35万亩到2005年的40万亩、2006年的60万亩;三是扩大订单.实现产销衔接.  相似文献   

18.
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德宏州近20年来冬季种植玉米的面积有很大的变动,从1988年种植面积的0.859 1万亩,发展到了2008年的10.71万亩.通过分析这些变化来分析德宏州内冬季玉米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万荣县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4万亩,60%为河滩植棉。棉花上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据调查,2002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为0.3万亩,占总面积的10%,为中等偏轻发生;2003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为0.5万亩,占总面积的16%,为中等发生;2004年全县发病面积达0.6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22%,为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玉米一直是北京市第一大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在300多万亩,近几年每年种植基本稳定在200多万亩。2006年,种植面积为203.7万亩,平均亩产为357.8千克/亩,总产7亿多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