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nt3a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Wnt3a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羊驼皮肤Wnt3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Wnt3a蛋白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进行表达和定位研究.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Wnt3a mRNA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9702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羊驼皮肤组织组蛋白提取物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9 ku的产物,棕色羊驼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Wnt3a在羊驼皮肤毛囊的根鞘和毛球部呈阳性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出Wnt3a在棕色和白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通过以上研究显示Wnt3a可能与羊驼毛色形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miR-193b及其靶基因Kit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检测miR-193b及其靶基因Kit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羊驼毛色的关系。试验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miR-193b及Kit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iR-193b在棕色羊驼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1.741346倍;而Kit在白色羊驼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棕色羊驼的4.6029倍。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miR-193b及其靶基因Kit可能参与羊驼毛色形成过程。提示,miR-193b可能通过负调控Kit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羊驼Bclaf1基因cDNA序列,研究该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对已构建的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和ESTs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Bclaf1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羊驼Bclaf1基因与褐鼠、小鼠、狗、人和黑猩猩Bclaf1基因相应cDNA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2.9%、86.0%、81.1%和77.9%.Bclaf1在幼年羊驼毛囊中没有阳性细胞,在成年羊驼、白色和棕色羊驼毛囊的外根鞘处集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Belaf1在不同毛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果表明,Betaf1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随年龄和毛色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羊驼疥螨病是疥螨寄生在羊驼皮肤内产生的一种皮肤病,该病具有脱毛和接触性感染的特征。倘若羊驼患病之后,就会导致羊驼毛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对于羊驼饲养的危害较大。本文就羊驼疥螨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人通过对动物园病死羊驼的剖检和病理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导致羊驼死亡的可能原因。目前我国缺少针对羊驼疾病的兽医资料和临床病例,开展对羊驼疾病的病理学观察,对羊驼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开展羊驼的饲养、繁殖及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观察结果可初步诊断,病死羊驼是由于大叶性肺炎引起的心脏肝脏及肾脏多器官病变致死。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羊驼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驼(Alpaca)起源于南美洲,是南美主要的毛用型经济动物,许多国家已引种成功,我国也于2001年与澳大利亚签署羊驼引种协议,于2002年5月顺利引进首批羊驼。至今,羊驼在我国生存近2年,经实践证明,羊驼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成年羊驼的肉质研究、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的成年羊驼共6只(公母各3只),每只采集2 mL血液进行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进行性别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母羊驼肌酐、尿素氮含量和血细胞比容极显著低于公羊驼(P0.01);母羊驼氨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羊驼(P0.05);母羊驼磷离子含量及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公羊驼(P0.01);母羊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公羊驼(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羊驼不同性别间血液生理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许艳丽  胡昕  邢巍婷  张敏  王乐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0):2980-2986
本试验采用相关国家方法标准对321只羊驼毛绒样品开展了纤维细度及单纤维强力参数的检测,旨在分析羊驼毛纤维细度、单纤维强力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羊驼侧部毛纤维平均细度为24.30 μm,细度主体范围为18.01~27.00 μm,占样本总量的72%;平均纤维强力为8.31 cN,主体范围为5.01~11.00 cN,占样本总量的88%,说明羊驼毛整体细度较细,强力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羊驼毛细度和单纤维强力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羊驼颈部、肩部、股部、腹部、侧部、背部6个不同部位细度、单纤维强力都反映为背部最细,单纤维强力最小,腹部细度最粗,单纤维强力最大;另外,从羊驼毛不同细度区间对应单纤维强力分布也可看出,羊驼毛的单纤维强力值越大其细度值越大,反之越小;除此之外,不同性别、年龄的羊驼毛细度对应单纤维强力也呈正相关,成年羊驼毛细度粗于周岁羊驼,公羊驼毛细度粗于母羊驼,成年羊驼单纤维强力大于周岁羊驼,公羊驼单纤维强力大于母羊驼。综合以上结果,说明羊驼毛细度与单纤维强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动物园因引进羊驼携带疥螨,并造成了数只羊驼患疥螨病死亡。在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确诊的基础上,对该群羊驼进行了防治,成功治愈了剩余的羊驼。本病例提示我们,疥螨是一种传染性、致病性很强的寄生虫病,在引进羊驼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隔离和防治措施,严防疥螨引入;羊驼有特殊的生理特点,使用药物防治羊驼疥螨病时,不能照搬其他动物疥螨病的用药方案。本病例的治疗方案:给羊驼的患部涂搽高效氯氰菊酯油剂,每次涂搽20~30 m L,每周涂搽2次;同时给羊驼皮下注射0.6 mg/kg的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注射剂,每周给药2次;连续给药1个月左右。以上方案有效治愈了羊驼的疥螨病,为今后我国羊驼疥螨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羊驼适合在寒冷、少雨、干旱的地区生长。由于群众的喜爱,很多地区希望引进羊驼用于观赏和普及动物教育等活动。我国幅员辽阔,羊驼能否在台风、高温、高湿、雨季时间长、积水等诸多不利因素下生长,并体现出良好的观赏价值,是技术人员亟需研究的问题。广东珠海地区科研人员结合羊驼的生理特点和本地的气候特征,就地取材,通过对温湿度和通风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高温高湿地区羊驼舍和放牧草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羊驼的生态饲养管理。2018年,从山西引进了1公2母2羊驼仔共5只观赏羊驼。截至2020年2月,已繁殖了2只羊驼仔,成活率100%,同时实现了在轻剪羊驼毛的情况下安全度夏,保障了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索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功能。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CDK5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研究,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毛色羊驼皮肤CDK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K5在羊驼皮肤毛囊的外根鞘和毛球部呈阳性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出CDK5在不同毛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CDK5mRNA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1.6245倍。结果提示CDK5可能与羊驼毛色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杭州动物园1对羊驼在日常饲养及繁殖期行为的观察,详细记录了羊驼日常习性和交配、分娩、育幼等一系列过程,分析和讨论了羊驼在动物园饲养繁殖的技术要点,给亚热带地区饲养羊驼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和经验。成年羊驼体温区间在37.4~38.2℃,平均体温为37.9℃。幼驼体温区间在37.9~39.0℃,平均体温38.3℃。羊驼耐寒不耐热,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否则极易中暑死亡。羊驼饲养比较粗放,日粮中精饲料可替代一部分粗饲料。圈养条件下,要时刻保持笼舍内的卫生,防止羊驼摄入游客丢入的塑料袋等异物导致死亡。在交配受孕后,最好将母羊驼单独饲养,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母仔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表达于角质化细胞的膜受体蛋白之一,经证实参与黑色素颗粒的胞间转运,本文通过分析PAR-2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以期从色素颗粒转运角度研究羊驼不同颜色被毛形成机制。以4头成年白色羊驼和4头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AR-2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AR-2基因mRNA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43倍。结果提示,PAR-2基因mRNA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表明:毛囊黑色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色素颗粒转运水平是羊驼不同被毛颜色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研究羊驼胎盘的再利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测定羊驼产后胎盘中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的含量,对羊驼产后胎盘中GH和PRL的表达量进行了精确定量。RIA法测定结果显示,平均每只羊驼胎盘含GH为13.084 5 ng,含PRL约153.3μg,结果提示,羊驼胎盘可作为除垂体外GH和PRL,尤其是PRL天然产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漫话羊驼     
小丫 《北方牧业》2003,(8):18-18
在各种精细毛纺制品中,羊驼毛大衣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但此种大衣价格不菲,甚至达到万元。据称羊驼毛产自一种美洲动物羊驼,那么羊驼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羊驼毛为什么如此之贵呢?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POMC基因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发育以及色素生成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比较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POMC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POMC蛋白的定位和表达进行蛋白水平分析。结果显示:POM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棕色羊驼皮肤中的POMC mRNA相对表达量为白色羊驼皮肤的23倍(P0.01),POMC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层和毛囊的毛根鞘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内,且POMC在两部分的表达显示棕色羊驼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色羊驼(P0.05),表明POMC可能参与羊驼毛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在不同毛色个体中的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黑色素对动物毛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黑色素的合成。为了探索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与其毛色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毛色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TYR、TRP1和TRP2的相对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的TYR、TRP1和TRP2的mRNA相对表达量经内参基因校正后分别是白色羊驼中的13.669倍、3.417倍和8.593倍。结论表明棕色羊驼中酪氨酸酶基因家族3种成员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白色羊驼,揭示了羊驼TYR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量与其毛色表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受体B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er B,EDNRB)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在不同毛色中的差异比较,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用RT-PCR法检测EDNRB基因在不同毛色皮肤中的表达,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羊驼皮肤EDN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EDNRB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EDN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1651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DNRB蛋白在棕色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毛组(P0.05);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EDNRB在羊驼皮肤的毛乳头、毛根鞘及表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棕色皮肤组织中显著表达(P0.05)。试验结果提示,EDNRB与羊驼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密切相关,并参与了羊驼毛色和肤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南美羊驼采食习性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羊驼对剧烈环境变化有极强的适应性,具有独特的采食习性特点,了解南美羊驼的采食习性对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南美羊驼的生理消化特点及采食习性,以期为南美羊驼的引种及对牧草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