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一组同核异质不育系,四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及保持系分别与测验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测交F_1及三个恢复性组合的不同回交世代的育性表现从田间和室内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同核异质组的不同胞质及同质异核组不同核背景对育性表现均有影响。不同回交世代细胞核组成比例上的不同对育性表现存在有一定的影响。不育系的育性除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外,似乎还明显地存在微效多基因的作用效应。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是质核互作的结果,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计扫描方法,对玉米一组同核异质系和一组同质异核系及相应保持系的花药(单核—双核期)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核异质系间和同质异核系间及与相应保持系间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者可能由质核基因共同编码,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胞质基因占主导,酯酶同工酶是核基因占主导。本文并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在异交习性,花药细胞解剖和同工酶方面表现的效应。结果是:1、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显著地影响着异交率、外露柱头长度、双柱头外露率、柱头羽部平面积、包粒率和闭颖率。对花时也有明显影响。2、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部分花粉母细胞坏死、药壁细胞层之间的联系,和药隔维管束的退化等均有一定影响。但败育类型相同。3、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不同雄不育细胞质明显影响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一些强带的活性。本文还对作物雄不育胞质效应的利用,和形态表现,细胞结构及同工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地方品种“青神”及它与外来综合种“墨白94”组配成的“青神×墨白”两套基础材料,采用四种不同近交方式,按常规选系标准和同等选择强度经四代选择,得到32个近交系。用它们及它们与四个纯合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的32×4=128个测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考察了其主要性状十四个。以表型值、GCA、表型值变异度和遗传变异度为衡量选育优良自交系效率的指标。研究不同近交方式对选得优系率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交方式能显著地影响所选系部份性状的选优效率。适度近交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选系法的选系可靠性差、选优效率低的缺陷。能有效地提高所选系的生活力、生产力和GCA,其变异度也不显著高于连续自交所选系。因此有较高的选优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在第2叶、高梁在第1叶期便对外源养分有较大的吸收,且随供氮水平提高,吸氮增加,吸磷、钾在2N范围内也增加。2、外源养分及适当的供氮水平明显地提高了二作物1叶后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度。3、供外源养分时,玉米离乳叶龄增大,高粱3叶后不再消耗胚乳养分,故认为其自养生长的建立不应完全以胚乳物质的消耗来衡量。4、二作物幼苗期的供氮浓度以40—80ppm为佳,高氮(120ppm)是不利的。且应保证1叶期左右有外源养分的供应。  相似文献   

7.
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通过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重主要取决于粒宽,其次才取决于粒长和粒厚。粒宽、粒长、粒厚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因此,通过亲本选择改良籽粒体积,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9.
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作者新设计的一种育种方法。其要点为:借用Ketata改进了的TTC法,检验群体性状有无上位性;在目标性状无上位性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估算参试亲本的配合力效应,配合力方差和遗传力;根据统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选择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制定适宜的群体改良方案。利用这种新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1.Suwan—1群体的13个性状中,只有部份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多数性状均不显著。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2.S_(21),S_(29)、S_(30)、S_(37)是入选的自交系,连续自交选择4代之后。测定其配合力表现亦高。 3.合二xS_(21)、合二xS_(37)、合二xS_(40)、331x、S_(57),(合二x331)×S_(29)是入选的高产组合。其中合二xS_(37)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比中单2号(ck)增产10.2%,现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初步证明作者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EC系列姊妹系的交配效应。结果表明,EC系列姊妹系在单株粒重及其它农艺性状上,既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用姊妹系组配成姊妹姝种,其生产力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单株粒重及其它农艺性状资普遍表现出优势,单株粒重优势尤其突出,产种量大大提高。用姊妹系组配的单交种之间、改良单交种之间的单株粒重及其它农艺性状呈现显著差异。姊妹种与改良单交种单株粒重相关不显著,单交种与改良单交种的单株粒重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1.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农垦58S的衍生系W6417S等作基因供体与早、中籼品种杂交转育,分离世代在四川长口下选败育株,海南陵水短日下选可育株的方法,获得光敏(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可行的。材料的育性对日长变化反应敏感,稻穗发育敏感期处于较低口均温及在高山上均能表现出较稳定的败育。  相似文献   

13.
三种核不育水稻材料花粉育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花粉不育型无融合水稻SAR—1、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川农核不育水稻(H_2S)等花粉育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SAR—1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SAR—1及其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套袋结实率较高;(2)W6154S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两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和一些微效修饰基因作用,受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较大,W6154S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套袋自交结实率较高;(3)H_2S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支配,H_2S本身及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均属无花粉型,受环境影响小,套袋不结实。  相似文献   

14.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质、核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用一组同核异质、四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及保持系分别与测验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测交F1的吐丝期、株高、穗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①同核异质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胞质效应;同质异核组不同核背景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较为明显。大多数性状的核基因组变异大于胞质基因组变异。②不育系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上存在有质核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对来源于Gambiaka Kokum细胞质、青小金细胞核的两个同质共核不育系G_(12)(青小金)A,G_(22)(青小金)A的研究表明:两个不育系在植株的开花习性,光合作用强度,根系合成有机物质的能力,花粉败育类型,败育花药的细胞学结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可恢复性及控制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物质等都育真实而显著的差异。作者认为:水稻不育性并非受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固有的不育基因控制,而是在不育系培育过程中,由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雄性不育核遗传型,此种核不育遗传型与不协调的细胞质共同作用,导致雄性不育的产生。并用此假说对本研究中同质共核不育系间产生的遗传差异作了初步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8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散核不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MSRF)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一种新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粳籼杂交的后代出现的不育株细胞质供体,先后育成了三个籼型不育系. 育成的K青A配合力优于汕A,K19A中抗稻瘟病,K17A抗病性及繁殖制种产量优 于汕A.这一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变劣效应比目前生产 上应用的其它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变劣效应小.育成的杂交稻具有高产、抗病、 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已有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区试, 五个组合正在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讨论了这种新型极性不育细胞质杂交 稻育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