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河南省近几年养蚕成绩较好,克蚁收茧量可达到4.5 kg,但千克制种量偏低。造成制种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死蛹发生较多,死蛹主要有细菌性败血蛹和僵病死蛹两种。后期死蛹通常占蚕蛹总数的10%左右,严重时甚至更多可造成蚕种生产失败。因此,制种量降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蚕种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发生死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3~1996年4年试验调查结果:试验调查的原蚕具有龄期经过短、体质强健、结茧率和虫蛹率高、产下卵量多、克蚁制种和50 kg桑叶制种成绩优等特性.与贵州省现行用种相比,试验原蚕的四龄蚕结茧率和虫蛹率平均值分别提高2.01%和2.90%,羽化率提高2.43%,平均单蛾产下卵提高7.25%,克蚁制种和50 kg桑叶制种量分别提高29.41%和24.73%.  相似文献   

3.
柞蚕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优质蚕种是保证养蚕农户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在检验柞蚕种茧过程中,常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嫩蛹存在,这些嫩蛹被确定为非健蛹掺杂到整个蚕种群体中,由于化蛹积温不足,在漫长的低温保种过程中死亡或羽化蛾造卵量下降,而导致种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蚕种质量是衡量一个制种单位制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提高蚕种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1对蚕品种不良蛹(小个蛹和畸形蛹)的良蛾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做调查和分析,表明该对蚕品种不良蛹的良蛾率小于正常蛹;良卵率也小于对照,但不显著;良卵效益不如正常蛹且以小个蛹尤为突出。产卵量小个蛹显著小于对照或畸形蛹,但畸形蛹与对照的差别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赵咏 《北京农业》2013,(15):153
笔者长期从事蚕种生产技术工作,对各季节的蚕种情况十分熟悉。本文结合蚕种生产实践,详细阐述了改进饲育、采茧、运茧、削茧、鉴蛹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措施,实现蚕种生产"秋超春"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和单位茧产出比直接影响一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信誉。繁育蚕种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千克茧制种量是衡量蚕种制种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而决定制种者的经济效益。它包括原蚕催青、原种用桑、原蚕饲育、蚕病防治、熟蚕上簇、采茧、收茧以及后期管理、制种技术操作等一系列环节,因此,要把握好各个关键节点和技术指标的实现,从而提高千克茧制种量,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家蚕原蚕后期死蛹发生,提高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方法]以家蚕原种春蕾(中系品种)与镇珠(日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原蚕后期死蛹率、发蛾率和工效为考核指标,对比四步削茧鉴蛹法与常规削茧鉴蛹法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处理的原蚕死蛹率(3.01%)较常规削茧鉴蛹法(14.13%)下降了11.12%(绝对值),二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工效方面,两种削茧鉴蛹法操作的工效无显著差异,且越是蚕蛹发病率高的生产批次,应用四步削茧鉴蛹法的成效越明显.2011~2012年在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的部分蚕种场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蚕种场的原蚕后期死蛹率明显减少,发蛾率由应用前在70.00%~90.00%波动提高稳定在92.00%以上.[结论]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可极大减少病原物通过蛹体间接触的水平传播感染,有效减少死蛹发生,显著提高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8.
贵县各蚕种场、站1964年在木薯蚕制种工作中,自力更生,大搞技术革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制种数量和质量.现将几项主要的革新经验介绍于下。一、尼龙丝串茧过去用纱线串茧,耖线容易沤坏折断掉茧,既增加驳线人工,对茧蛹羽化也有伤害。覃塘蚕种站改用尼龙丝串茧,彻底克服了断线掉茧现象。在生产中应  相似文献   

9.
解除天蚕种卵滞育,养殖二化天蚕,达到了实用化的极点。天蚕种卵解除滞育效果显著,在成虫产卵312h开始孵化,在8h之内孵化率达到了98%,幼虫体强健,幼虫无病害的发生,有良好的实用性。采用蒿柳树种养殖,三龄结茧率85%以上,采用柞树养殖,三龄结茧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养蚕生产上,后期死蛹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蚕种数量和质量,降低后期死蛹对提高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期死蛹是蚕种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在个别蚕种生产单位或个别生产季节及个别品种和批次中发病率较高,造成较大的损失.种茧育的后期死蛹问题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增强蚕蛹的体质,消灭病原体,加强种茧保护,为蚕种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柞蚕生产随着种卵化、杂交化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过去购运种茧,各家各户分散制种的方式。目前,黑龙江省多以市为单位,有保、制种条件的统一制种,分发蚕卵,蚕卵生产经营正在逐步走出计划经济的框框,优质名牌蚕卵愈来愈受用户的欢迎,许多用户舍近求远购买优质蚕卵。因此,蚕种流通日益频繁,这就必然要面临蚕卵运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在桑蚕春季、秋季制种工作中,蚕蛾的综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它对增加母蛾单蛾产卵量、提高蚕种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制种生产实际,笔者认为制种期在蚕蛾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发蛾前期的综合管理工作(一)合理调节种茧室温湿度采茧后必须加强对交品种的发育调节工作,种茧室温度调节应以24℃(±1℃)为中心,注意防止过高或过低温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蛹早期阶段避免长期在30℃高温中  相似文献   

13.
正在桑种生产上,收茧多、制种少的原因主要是死蛹问题,减少死蛹的发生,是提高制种量的有效途径。一、桑蚕死蛹产生的原因(一)蛹体受伤,感染致病菌种茧保护期由于运茧、削茧、鉴蛹和摊蛹等项工作粗放,致使蛹体受伤。特别是裸蛹保护,仍沿用保护种茧那样的措施,蛹体既易受伤又容易接触病原,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此时蛹体旋动频繁,往往受到创伤,一旦感染致病,就会发病死亡。(二)桑蚕饮食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气候总体具有低温霜冻、持续高温干旱、阴雨、复杂多样、灾害频繁等基本特点。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应对不良气候影响,达到蚕农丰收的目的,是我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共同责任。一、优质种茧培育柞蚕种茧是蚕种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是制种场效益和蚕种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一化性地区柞蚕种茧来源主要依靠合作农户饲养所得,所以要下大工夫抓好。  相似文献   

15.
<正>育种室的准备制种房屋通风良好,切忌窝风,要有对面窗户。育种室及用品消毒干净,用生石灰水粉刷,用具放入制种室内,用3%甲醛药液喷雾,密闭消毒24小时,室温25℃。种茧出窖种茧出窖要在气温较低的傍晚或早晨进行。穿茧、挂茧种茧运到暖茧室后,要将茧薄摊在茧床内或蚕筐中,敞开前后窗户,晾茧排潮,茧皮晾干开始穿茧、挂茧。穿茧时要斜穿茧衣,茧蒂向外又稍向下倾斜,串紧码实,呈六棱形,不要伤害蛹体,每串200粒。茧串行距30~40厘  相似文献   

16.
桑蚕杂交种无论秋用蚕种还是春用蚕种,在省质检部门进行微粒子毒率检测后都需入冷库作进一步技术处理与检测,良卵率和孵化率都合格的蚕种才能最终成为商品,待生产季节到来时发放给蚕农。所以蚕种冷库成为配合质量检查与监测的最后单位。一些蚕种质量问题与异常情况在入库后才得以暴露。在不影响蚕农生产应用的前提下,在冷库管理的角度上如何对异常蚕卵采取措施,以及在养蚕制种环节如何进行预防,本文试作探讨。1生种问题2002年6月,某场在春制秋用种入库时有2批种在48小时后有大量蚕卵不转色,连续3日入库的不转色卵分别占入库种的80%、60%、50…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化性柞蚕蛹,经过越夏、越秋、越冬至翌年春暖,感受足够的有效积温后,便可羽化成蛾。这证明在自然光周期保护种茧情况下,越冬的低温影响是解除滞育(以下简称解滞)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不过在生产中常有不到种茧越冬和初春来临,便要着手有关暖茧工作,如制造蛾、卵、胚子标本,电气化暖茧试验,取卵墙养寄生蜂(赤眼蜂),进行各种需用蛾、卵及胚子的试验以及人工催芽放养早春柞蚕等。这就要求提前于初冬以至中晚秋期着手暖茧,因此需要掌握柞蛹自然解滞的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种茧保护是提高千克茧制种量,提高蚕种场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根据蛹体发育情况,合理调节气象环境,以适应蛹体发育的需要,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产卵性能.  相似文献   

19.
二化一放柞蚕种茧由于长时间低温保种,对蛹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及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感温蛹、劣蛾发生较为普遍,在大茧生产中,制种群体中劣蛾的比例与柞蚕茧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制种群体中劣蛾比例增高,柞蚕茧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二化一放柞蚕制种中的优蛾率,预防劣蛾发生,对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期死蛹是指种茧调查以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死蛹,主要有黑死蛹、黄死蛹、红死蛹和干缩黑死蛹等。后期死蛹的产生和增加(特别是夏秋季)是造成蚕种生产产量低、成绩不好、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止和减少后期死蛹的发生,对蚕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