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森工林区东方白鹳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方白鹳属鹳形目鹳科大型涉禽,为世界濒危种,我国将东方白鹳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笔者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做了调查,对东方白鹳的生态学特性和繁殖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对2011—2017年向海保护区境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科研监测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在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迁入向海保护区,将于4月上旬—中旬继续迁徙,少数在向海保护内进行繁殖;秋季东方白鹳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迁入保护区,11月上旬基本南迁越冬。东方白鹳觅食及停歇主要选择在人为干扰小、有大面积的浅明水,且周围以沼泽或草甸类型的湿地为主。根据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提出了向海保护区存在东方白鹳繁殖生境的破坏及觅食生境的缩小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保护东方白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相似文献   

4.
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属鹳科,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江苏省宝应县地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常有少量白鹳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剖学分析,发现东方白鹳脑的一些明显的特点。东方白鹳全脑的外形略大于鹅脑,明显大于鸭脑。脑的平均全长为44.1mm,宽平均为36.1mm。大脑宽而短;脑谷直而长,并一直延伸到嗅球的外侧缘。大脑背侧的矢状隆凸贯穿整个大脑半球的全长。小脑很发达,明显地呈前后方向扩展,长度和宽度都明著地大于鸭和鹅的小脑。东方白鹳中脑的视叶特别发达,平均长度为14.5mm,宽9.1mm,明显大于鹅脑和鸭脑的树叶;视囊也相当发达,宽达9.37mm,比鹅的和鸭的视囊粗大得多。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具有发达的视觉神经中柩和强大的飞行调节中柩,其脑的形态学特点与其生理功能是完全相符的(本文重点研究东方白鹳脑的外形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合肥野生动物园中近距离筑巢繁殖成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吴菡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21-224
根据上海动物园33年(1979—2012年)圈养东方白鹳的记录,运用Sparks1.6及pm×1.0软件对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上海动物园自1979年开始圈养东方白鹳,至2012年12月31日,共圈养了119只个体。自1984年首次成功繁殖东方白鹳至今,共繁殖了111只。目前,平均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种群处于衰退边缘:自1986年,上海动物园未再从野外引进东方白鹳,至2006年,圈养种群中已经没有来源于野外的个体;2006年至今,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未有个体出生,现存种群中未知性别个体占总数的87.5%;现存个体存在近亲现象,现存种群建立者和潜在建立者为0。种群管理不完善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因素。建议引进种源,合理配对,加强繁殖,以便更好地起到异地保护这一珍稀鸟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海动物园33年(1979—2012年)圈养东方白鹳的记录,运用Sparks1.6及pm×1.0软件对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上海动物园自1979年开始圈养东方白鹳,至2012年12月31日,共圈养了119只个体。自1984年首次成功繁殖东方白鹳至今,共繁殖了111只。目前,平均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种群处于衰退边缘:自1986年,上海动物园未再从野外引进东方白鹳,至2006年,圈养种群中已经没有来源于野外的个体;2006年至今,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未有个体出生,现存种群中未知性别个体占总数的87.5%;现存个体存在近亲现象,现存种群建立者和潜在建立者为0。种群管理不完善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因素。建议引进种源,合理配对,加强繁殖,以便更好地起到异地保护这一珍稀鸟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序列,对东方白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35条长为335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存在1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10种单倍型,序列差异3.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760,单倍型多态性(Hd)为0.859,核苷酸差异均数(К)为2.545。通过与鹤形目和鹳形目的某些濒危物种线粒体DNA控制区核苷酸多样性进行比较发现,东方白鹳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2只东方白鹳和鸡、鸭腔上囊的形态结构。东方白鹳腔上囊壁内的淋巴组织结构与家禽明显不同。东方白鹳腔上囊壁内的淋巴小结多呈扁椭圆形,皮质与髓质各位于小结的一侧,中间区呈窄条状、位于小结中间。多见2~3个淋巴小结对合成一个淋巴小叶。小叶中间是淋巴小结的髓质,两侧或周围是淋巴小结的皮质。淋巴小结的髓质外侧表面付有单层上皮。小叶内淋巴小结之间有窄的腔隙。家禽的淋巴小结中髓质位于中央,而皮质包于周围。中间区在皮髓交界处,呈环形包围在髓质周围。  相似文献   

11.
东方白鹳腔上囊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2只东方白鹳腔上囊的组织结构。东方白鹳腔上囊壁内的淋巴小结多呈扁椭圆形,皮质与髓质各位于小结的一侧,中间区呈窄条状,位于小结中间。多见2~3个淋巴小结对合成一个淋巴小叶,小叶中间是淋巴小结的髓质,两侧或周围是淋巴小结的皮质。淋巴小结的髓质外侧表面衬有单层上皮。小叶内淋巴小结之间有窄的腔隙。东方白鹳腔上囊壁内的淋巴组织结构与家禽类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1月11日中午,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大港湿地发生了大批东方白鹳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针对东方白鹳呋喃丹中毒特点,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抢救和饲养措施,使13只中毒的东方白鹳全部救护成功,因此,总结出东方白鹳中毒后的救护、饲养和愈后放飞的技术要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钝顶螺旋藻Sp-D中3种形态(螺旋形、正弦波形和长直形)的藻丝体进行了分离和培养,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藻液pH和养分状况及低剂量γ-射线对其的形态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培养过程中,弯曲形(螺旋形或正弦波形)的藻丝体可生长繁殖或转变成与Sp-D一样具3种形态的藻丝群体,而长直形的藻丝体则只能生长繁殖成长直形的藻丝群体(Sp-D(L));②当温度(28±3℃)、光照强度(4000±500lx)及藻液pH(8.52~9.23)和养分处于最佳状态时,藻丝群体中弯曲形和长直形藻丝体的比值(R值)为最大(约1.5).而偏离最佳生长条件时,生长速率和R值则明显减小,但Sp-D的生长速率较R值更易受到较低温度(10~25℃)或较弱光强(600~3500lx)的影响;③0.3kGy的γ-射线可使长直形藻丝体生长繁殖或转变成弯曲形藻丝体,辐照后的Sp-D(L)和Sp-D不仅R值分别从0和1.48增加到0.16和1.57,而且产量也分别提高了28%和11%;(4)Sp-D的生长速率与R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期在黄河三角洲的生境选择,并对比1988年到2018年其生境适宜性的历史演变。以2018年东方白鹳春季迁徙的卫星跟踪数据和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2018年春季迁徙期,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的生境选择,并以此评估1988年和2018年两期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春季停歇期的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距草甸和居民工矿的距离是影响东方白鹳生境选择的最主要因素;1988—2018年,黄河三角洲的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36.1%,次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16.7%,高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73.4%,北部旧河口地区和南部莱州湾沿岸地区生境质量下降最为严重。保护区内部总体适宜生境面积得到保护,但生境质量依然有所下降;1988—2018年,东方白鹳的春季迁徙期的停歇点主要生境结构由自然湿地转向了人工湿地;自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是导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并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黑胸散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胸散白蚁是一种土、木两栖的社会性昆虫,其巢多筑于房屋木构件及地面或地下的残存木料中,构造简单,巢与被害物间有蚁路或蚁道(地面下)相通,蚁路短而细,多见于被害物表面及墙上。它们以多种木材及农作物秸秆为食,尤其喜食玉米秆及棉纤制品。5月中旬至6月初为有翅成虫分飞期,6~7月繁殖期。群体中补充繁殖蚁较多,6月底至7月初在巢内可观察到幼蚁。其活动、为害及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是其活动、为害盛期,11月至翌年3月为越冬(冬眠)期,活动及为害停止。  相似文献   

17.
1988~1995年在甘肃武威对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繁殖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年龄结构看长爪沙鼠种群呈纺锤形,即亚成体和成体组占的比例大,成体是当年的繁殖主体,亚成体是翌年的繁殖主体,具有潜在的增长态势;其性比在繁殖月份中,除最初的两个月外,其余繁殖月份雌雄差异显著,而在刚开始繁殖的前两个月(3、4月)和非繁殖月份雌雄差异均不显著;长爪沙鼠的繁殖季节在3~9月份,其繁殖指数呈二次曲线变化,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其回归方程I= 15624+09945t 0085t2。  相似文献   

18.
1.安排适宜的繁殖强度,保持母兔良好的体况。在养兔生产中,不宜过多追求母兔的年产仔数,应视品种(系)类型、饲养管理条件、母兔膘情及场(户)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适宜的繁殖强度。一般来说,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采用自动饮水、管理措施配套的商品肉兔生产场,可安排配种间隔33天(血配)或42天的频密或半频密繁殖,年繁殖7~9窝,血配次数的安排应视母兔的体况而定,为保证母兔的健康和仔兔良好的生长发育,一般不宜连续安排血配。饲养管理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商品肉兔生产场(户)可视母兔健康水平和仔兔发育等具体情况,安排母兔产后15~30天配种,年繁殖5-7窝。饲养管理条件较好、有肉兔品种作保姆兔的长毛兔和獭兔场,可视具体情况安排母兔产后15~30天配种,年繁殖5~7窝。如饲养管理条件一般、无保姆兔的长毛兔和獭兔场,最好安排母兔产后30~45天配种。  相似文献   

19.
从5个爆发产蛋下降综合症的鸡场收集80个样品中,分离到5株具血凝性的病毒,命名为CAV—Z_(16)、Z_2、W_4、T_1和T_3株。病毒大小70~80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对氯仿不敏感,pH3~5下稳定,50~60℃1小时不被完全灭活;在DEF细胞上繁殖能被IUDR抑制;经血凝抑制试验、琼扩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证实与AV—127株属同一血清型,鉴定为EDS_(-76)病毒。CAV—Z_(16)株能在鸭胚上繁殖,致死鸭胚,HA效价达2 ̄(13)~2 ̄(17),也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繁殖,产生CPE,但HA效价仅有2 ̄7~2 ̄(10)。初次分离EDS_(-76)病毒选用鸭胚较佳,从生殖道分离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激动素(KT)、6-卞氨基嘌呤(6-BA)及奈乙酸(NAA)对水稻不定芽诱导、增殖和发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6-BA对于不定芽的诱导及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适宜浓度为20~30mg/L,KT在这方面的作用要比6-BA弱得多;(2)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诱导出不定芽,一般在45d以上;(3)0.5~10mg/LNAA对于不定芽的发根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