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华中五味子中获得高纯度五味子酚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95%乙醇热回流对华中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酚的含量,选择高含量产地的样品提取物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法进行纯化,从中制备出高纯度的五味子酚.[结果]四川产华中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酚相对含量较高,从中可制备较多量的高纯度五味子酚.[结论]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法能够简单快速地从华中五味子中获得高纯度五味子酚,丰富了获得五味子酚的资源和制备方法,为五味子酚化学和生物学的可持续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于2009年在山阳高坝华中五味子基地进行了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华中五味子乙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各营养元素对五味子乙素含量影响依次为K>N>P;在本试验区条件下保证最佳华中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施肥量以氮、钾元素配合施用效果好,果实中五味子乙素含量高,最佳肥料用量:N用量240 kg/hm2,K2O用量160 kg/hm2。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系五味子科(Scttisandroideae)中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植物的泛称。在这些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五味子(S.chinensis),其次为华中五味子(S.sphaenanthera)。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华中五味子人工栽培模式下就地取材、无性扩繁出现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问题,以华中五味子的种子和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大小、果串长度、果串直径、果串质量等表观性状,和果实化学成分如果实多糖含量、五味子酯甲含量等进行测定,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华中五味子种源地种实特异性及表型变异规律。结果显示:(1)华中五味子种子和果实的表观性状均表现出较大变异性,种子大小、果串长度、果实质量等指标变异最大;而种子长宽比、果实果柄质量比变异较小。(2)华中五味子果实多糖含量以及木脂素含量均有较大变异,商洛地区果实样品中木脂素含量最高。(3)华中五味子种子和果实所测指标和环境因子之间有较高相关性,主要表现在种子活力值以及果串直径与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华中五味子的果实和种子在秦岭南北两侧表型变异丰富,华中五味子存在明显的地理遗传分化,体现在与海拔、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显著相关,商洛市所产华中五味子果实有较高品质,以此推断商洛市的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华中五味子生长。  相似文献   

5.
华中五味子的营养成分与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中五味子果实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苹果和柑桔,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野果。核型分析表明:华中五味子的核型为原始的1“1A”类型,染色体数目为2n=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8=26m+2sm。在植物的系统进化过程中,华中五味子是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中药华中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酚(schisanhcnol,1)、戈米辛P顺芷酸酯(tigloylgomisin P,2)、五味子酯乙(schisantherin B,3)、pregomisin(4)和chcanine(5).  相似文献   

7.
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是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和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的干燥成熟果实。北五味子用GA3、6-BA、KT和ABA不同浓度间、不同天数间的处理后发芽数量对比不是很明显,是低温处理后的正常出苗。南五味子几乎没有发芽。北五味子总酸含量245.52 g/kg显著高于南五味子总酸含量23.98 g/kg。但南五味子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含量(3.66 mg/g、2.04 mg/g)高于北五味子(0.60 mg/g、0.20 mg/g)。表明秦岭地带南五味子品种相比东北引进的北五味子有一定优势,开展南五味子规范化栽培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五味子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中药五味子系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 ils.]的干燥成熟果实[1],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因其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2],又名五梅子、玄及、会及、山花椒等[3]。商品中将五味子称  相似文献   

9.
1.原料介绍: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我国有18种,产于北方地区的叫“北五味子”,果实为深红色;产于中部地区的叫“华中五味子”,果实为红色。在9月份成熟,有柠檬余香,汁液爽口,平均穗重9.01克,粒重0.38克左右。2.制作方法:五味子酒是采用五味子果实经特定过程制得的果酒。原料处理之前,要严格分等,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0.
北五味子的价值及采集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吉霞 《吉林农业》2006,(12):25-25
五味子,植株可供观赏,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以成熟果实入药。中国东北、华北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以吉林、辽宁所产质量最佳,素有“辽五味”之称。另外,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等省区亦产。唐等《新修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属植物,在中国约有18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3种。产于中国中部的华中五味子果实亦入药,称“南五味子”。  相似文献   

11.
对在我省分布较为广泛的红花五味子 S.rubrifolia,翅枝五味子 S.henryi,华中五味子 S.sphenanthera,柔毛五味子 S.pubescens,毛脉五味子 S.pubescens Var.pubinervis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 28,核型不对称系数 58.90%,核型分类属于 1A 到 2B,表明其染色体比较对称,是较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几种常见五味子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我省分布较为广泛的红花五味子 S.rubrifolia,翅枝五味子 S.henryi,华中五味子 S.sphenanthera,柔毛五味子 S.pubescens,毛脉五味子 S.pubescens Var.pubinervis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 28,核型不对称系数 58.90%,核型分类属于 1A 到 2B,表明其染色体比较对称,是较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以果实入药,是我国传统名贵地道中药材之一。近年来,五味子的各种用途被不断开发,受到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市场行情不断看好,五味子有南北之分,秦岭山区遍布野生五味子资源,属于南五味子,南五味子目前多属于野生状态,广大药农在采摘的同时,对于部分品质较好的野生五味子也进行了移栽,播种育苗等相关试验,由于技术限制,成效不够显著,成活率不高,没有形成规模,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我省秦岭西安周至和宝鸡陇县的南五味子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华中五味子雌雄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性别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氧化物酶是遗传信息表达的较好标志。以叶、芽、茎为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华中五味子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明显差别,雌株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比雄株功能叶片的多3条酶带。表明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鉴别华中五味子雌雄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是天然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以及西藏等黄河以南省区的木质藤本药用植物,成熟干燥果实入药俗称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  相似文献   

16.
北五味子GAP基地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克章 《农业与技术》2006,26(2):126-128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植物,其学名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按照1995年版药典规定,只允许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药用。北五味子世界分布区域小,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因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故又常称北五味子。其既是常用中药材,又可做果酒、饮料和保健茶等。尤其果实是一种宜食宜药的多功能山珍绿色浆果,具有益气敛肺、滋肾温精、生津止渴之功效,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北五味子叶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日变化,为今后人工合成木脂素类成分和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超声提取五味子叶片的木质素类成分,并利用HPLC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袭进行含量测定。3种木脂素类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从6:00时至9:00时呈上升趋势(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时至15:00时呈递减趋势;15:00时至18:00时又呈上升趋势(五味子甲素在18: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同一节位叶片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的绿枝劈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是我国东北的大宗道地中药材。近年来,由于需求的增加,使野生资源的无序采摘加剧,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五味子的大面积人工栽培方兴未艾。与栽培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五味子的无性繁殖技术明显滞后,其人工栽培还停留在实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筛选优质五味子品种,对4个北五味子和5个南五味子的显微特征、总糖、总酸、粗蛋白、粗脂肪、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秦岭东起蓝田县西至陇县的4个南五味子品质都较优。开水中浸泡几秒再捞出晒干的南五味子品质综合最优,推测此初加工方法优于采后阴干。  相似文献   

20.
为了测定与比较我国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五味子素的含量和差异,探究五味子藤茎的可开发利用度。以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乙素含量作为考察五味子素类化合物的指标,采用超声-乙醇法提取五味子素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条件:Kromasil-C18(4.6 mm×200 mm, 5 mm)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75∶25),进样量5μL,流速0.8 mL/min。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含量在0.026 4~0.1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028%,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47%,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33%。五味子酯甲含量在0.032 4~0.16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237%,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00%,平均回收率为103.64%,RSD为2.60%。表明了南五味子藤茎和北五味子藤茎中均含有丰富的五味子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中的两种五味子素类化合物在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味子藤茎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