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英两国都是饮茶大国,但是两国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通过对中英两国茶文化形成原因、茶文化具体差异的比较分析,在尊重两国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加深对两国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的茶文化交流与互鉴提供了契机,中英两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茶文化交流与互鉴,借此探索沟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新路径,实现尊重地域差异下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2.
追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国茶传入日本大致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是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92),由遣唐使把中国唐代的煮茶法带回日本;第二次是镰仓时代(1185-1333),日本佛教僧侣把宋代的点茶法传到了日本;第三次也就是当代。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  相似文献   

3.
欧阳勋 《农业考古》2003,(4):184-185
贺径山茶荣获国家证明商标(古风 )径山香茗溯源长 ,荣获国标大名彰( 1) 。忆昔早传东瀛里( 2 ) ,中日径茶共繁昌。注 :(1)荣获国际大名彰 :指径山茶于 2 0 0 3年荣获国家证明商标。(2 )忆昔早传东瀛里 :指径山茶于 12 4 1年东传日本。据大川先生考述 ,原日本东福寺开山鼻祖圣一国师园尔辩园于12 4 1年从中国带回径山茶籽种在故乡静冈县本山地区久保山区。此茶由于仿径山“碾茶”得法 ,早在江户时代就奉为贡茶。后又将此茶制成玉露茶 ,于大正五年 (1916 )荣获日本国一等一级奖赏。吟赠何关新先生余杭面貌几番新 ,关注人民晓国情。竹海茶山相…  相似文献   

4.
龚夏薇 《农业考古》2006,(5):262-263
2006年3月下旬至四有上旬,应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鉴定协会的邀请。我有幸与江西社会科学院陈文华、余悦两位教授赴日本东京、镰仓、爱知、静冈等地进行访问考察。其间举行中国茶文化报告及茶艺演示,并主持在东京举行的高、中、初级茶艺师考试。  相似文献   

5.
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4):317-323
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 ,中韩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 ,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 ,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 ,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一、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中国是茶的祖国 ,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 )传入朝鲜半岛。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近十多年来 ,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 ,极为频繁。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比较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2,(2):317-321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 ,在世界文明史上 ,各显风彩、引人深思。要比较深刻地、内在地理解中、日两个民族 ,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 ,都是难于达到全面地和内在地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深刻蕴含和充分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特性。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 ,然而 ,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 ,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文化作些比较 ,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可能的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谊兴 《农业考古》2003,(4):247-25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来,往事频繁;追溯历史,我国的鉴真和尚与日本的荣西禅师成了沟通两国文化的功臣,是传播友谊种子的良师。  相似文献   

8.
日本与越南已于2008年12月25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承诺在10年内削减两国约92%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关税。 日本外务大臣曾根弘文与越南工商部长武辉煌签署了该协定,两位部长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该协定使商品、服务及投资流通更加自由,有助于加强两国的互利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07,(2):I0001-I0006
由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检定会”会长棚桥篁峰率领的日本茶友一行12人,在参加于景德镇举行的中国茶艺师资格考试之后,于2007年3月24日专程到南昌女职白鹭原荼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婺源上晓起)参观访问,与中国学者进行茶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澳日已于2007年正式开始FTA的可行性研究,受到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如同中澳FTA谈判一样,农业在澳日的FTA谈判中也是最为敏感的领域和难点之一。日本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按照食品的热量计算,其食品总量的60%来自于进口。但在目前公开的立场表述中,日本称农业问题是其敏感领域,要在两国的FTA谈判中做出让步困难很大,而澳大利亚则因有巨大的农产品生产潜力和优势渴望全面打开日本食品市场。农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是两国FTA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在两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成为两国食用菌贸易进一步拓展的消极因素,制约了两国食用菌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此问题着手分析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状况及贸易互补性,并给出了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优势互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中日两国近年来渔业生产情况的变化。日本近年来水产品的年产量由1200多万t逐渐下降到800多万t,由全世界第一位的水产大国下降为第二位。中国由十多年来的600多万t年产量逐渐上升,1995年达2500多万t,跃居全世界第一位。两国近年来的海洋捕捞、淡水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的年产量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呈上升趋势,日本却出现了下降状态。并分析了中日两国渔业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茶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14.
陆留弟 《农业考古》2001,(4):318-325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 ,自中国唐代陆羽 (唐玄宗开元年间生 )的《茶经》(76 0年 )问世以来 ,在一千二百多年的历程中 ,经过中国人对茶的追求和锐意提炼 ,使其越炼越精。此曰 :“烈火中修身养性 ,沸水中浮华溢香。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 ,经过日本人对茶的仰慕和执着的冥思 ,使其变得越饮越神。彼曰 :茶室中宁静致远 ,茶碗中苦汁点心。在此 ,笔者将两种茶归纳为 :以“茶艺”暨养生为主轴的生活之茶和以“茶道”暨修身为主轴的形式之茶。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 ,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相同、相通、相异三个层面上的内容。中日茶文化的交流也是如…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之邦,拥有大面积共同的渔业资源,但两国拥有不同的国情,必然会造成两国渔业法律体系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日本渔业法律体系比较完备,而我国渔业法律法规对渔业行为的规范还不尽完善。通过比较研究中日两国渔业法律体系,寻求日本渔业法律体系中的可借鉴之处,为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化 《农业考古》2001,(2):303-303
一、茶文化的日本化茶文化源于中国 ,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草庵茶道。草庵茶道是从客人步入茶室开始直到离开过程中一整套繁琐的接客、待客、点茶的仪式。它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 ,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草庵茶道无论在形式 ,内容还是精神内核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也融铸了日本本土文化的性格。它的发展衍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交织调和变形的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17.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邀日本茶道主流派千玄室大宗匠,做客央视《高端访问》节目,与千玄室谈茶论道.茶人朋友们看后酸楚难言!中国是日本茶道母体国,为什么央视不请中国的茶文化专家讲这些东西呢?不过,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千玄室这次是从联合国总部来华的,他是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邀,去联合国总部给各国官员们讲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思想为主题的茶道课的.  相似文献   

18.
魏露苓 《农业考古》2001,(4):330-332,353
中国与印度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 ,中印两大古老文明之间有过多方面的文化交流。就茶叶的利用而言 ,中印两国起步都很早 ,当今两国都是茶叶生产大国。在茶树栽培与茶文化方面 ,两国之间互相有何影响 ,也值得研究。该领域原本不是笔者所长 ,现仅将在印度访学期间所见所闻的有关材料整理分析并提出粗浅的见解。拿来他山之石 ,以攻中印茶文化渊源之玉。一、语言中的踪迹在印度几种主要现代语言的共同祖先———古梵语中 ,茶有shyamaparni和chaha两个名称。其中shyamaparni,意思为“黑色叶子…  相似文献   

19.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4,(2):334-335
世界最长寿国家——日本,2000年人均寿命81岁,连续十五年居世界第一位。日本人视茶为“益寿的灵丹,延年的妙药”、“健康希望,美的享受”。日本生产茶叶虽不少,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要从别国大量进口。近年日本人均年茶叶消费量1200克,相当于世界人均年茶叶消费量(500克)的2.4倍;相当于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340克)的3.5倍。  相似文献   

20.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中日两国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经贸关系历史悠久,而农产品是中日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两国在经济上互补强,合作潜力大。在进入日本农产品市场上,中国具有物种资源丰富、位置邻近、消费偏好相似等特殊优势。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且资源禀赋不同,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日本的优势是资本和技术,中国的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具有众多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日本的自然资源受到局限,耕地面积仅为504万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