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文化素质差、科技素质低、轻人力资本投资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必须变农村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大力开展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农民教育要“两手抓”,既要面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技术普及,又要抓面向即将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教育要有新突破,全面改革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3-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强度和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始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突破临界值,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负,在整个样本期内二者呈“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通过农业生产率进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并且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达到3.99亿人;另一方面,“缺技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技术就当然成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山东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各级一定要把促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而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和前提。沂水县作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试点县,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真总结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于各地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人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也有人认为,农村出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长期重“农”轻“副”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必须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各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面向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党中央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到了民生之本的高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如何有序、有效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是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有的人把农村劳动力剩余的表现归为社会改革的产物,并主张走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路子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目前现阶段农村出现劳动力过剩、转移和就业问题.与计划经济条件形成的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重“农”轻“副”缺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揭新华 《世界农业》2002,(10):29-30
日本是一个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947年,日本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4.2%,属于典型的“传统型”产业结构国家。此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急剧下降,1955年为40.2%,1975年为13.9%,1998年为5.2%。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致上有以下几条途径。一、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调动农民群众创造新职业的积极性二战前,日本农业长期具有“多劳多肥农业”之称,即主要采取多投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甘肃农业》2007,(10):41-4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平  彭建强  闫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74-13877
利用官方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总体现状,并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分析指出,农村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中老年妇女大量滞留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①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②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国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近年来,云和县各级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机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难题、办实事,从思想上行动上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力推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异地转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王洪义 《北京农业》2011,(3):195-196
了解劳动力转移后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农业机械化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后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辩证、推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要壮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同时指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可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柳河县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建立了农村劳动力“管理———培训———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影响和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柳河县看既有农民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1农村仍有大量劳动力可以转移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问题,在学术界没有太多的争论。但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究竟是多少,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同,有着不同的结论,其中戴园晨、陈东琪、杜鹰、韩俊等人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目前为1.5亿的数据较有代表性,且为多数文章转用。因此,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总量上是供过于求的,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2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经济长期分割,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国家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戴窑镇叶堡村农村劳动力现状出发,分析了农忙时节用工荒、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原因导致农业种植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流转大户的积极性,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应重视农业种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影响,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政策扶持措施上向农业流转大户倾斜,以促进农业健康稳步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转移、粮食安全与农民长期增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都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劳动力与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与粮食安全的实证分析得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农业劳动力转移一些障碍性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业劳动力转移还会在短期内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要从农业、农民、社会等层面出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视角下休闲农业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转移方式面临着种种约束,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在旅游市场趋热的当今,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途径。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教育娱憩文化功能、环保功能和社会功能是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动力、条件和保障。因此,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的前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土地经营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同时,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也促进了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向着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本文主要结合朝阳县农机化的现状,就农机化在对于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挥好农机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模式是否选择得当,是影响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上应采取的模式,以实现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