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饲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笼养白枕鹤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日活动节律依次为休息(32.15%)、取食(30.02%)、理羽(12.92%)、警戒(12.14%)、游走(8.86%)、繁殖(3.90%),另外,繁殖期的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其行为时间分配都存在一定差异。人为干扰,邻近笼舍内东方白鹤的干扰,以及外界噪音的干扰对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影响十分显著。同时气候条件以及温度变化对笼养白枕鹤总体行为亦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水貂繁殖期时间划分、发情时间、发情周期、排卵受精等生理特性,分析了水貂消化道及蛋白消化酶的特点,分别从繁殖期水貂蛋白质需要量、日粮蛋白水平、日粮氨基酸平衡以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繁殖期水貂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关系到羊场的发展前景。此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按照其特点进行管理,才能够发挥出繁殖期母羊的性能。本文对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养殖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海英  郭辉  杨刚  李虎  朱新杰  赵洁 《经济动物学报》2010,14(4):209-211,216
对20只繁殖期前和20只繁殖期麻雀进行体尺测量和消化道各组织器官长度及重量测定,观察其胃、小肠、大肠在繁殖期前和繁殖期的长度、鲜重及干重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繁殖期麻雀与繁殖期前相比,麻雀胃的长度、含内容物重、不含内容物重分别增加了12.66%、10.42%和4.76%,差异极显著(P<0.01);干重比繁殖期前增加了8.33%,差异显著(P<0.05)。小肠的长度、含内容物重、不含内容物重、干重分别增加了9.43%、68.18%、75.00%和83.33%,差异极显著(P<0.01)。大肠长度增加了2.48%,差异不显著(P>0.05);含内容物重、不含内容物重分别增加了23.53%和47.62%,差异极显著(P<0.01);干重增加了16.67%,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朱鹮自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01年的300余只,成效十分显著。本文总结了朱鹮保护工作20年来的经验。野生朱鹮繁殖期的保护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是增加野生种群数量的关键所在。主要措施包括:召开巢区所在地镇(乡)、村、组参加的保护工作会议、冬水田维护与管理措施、人工投食.朱鹮繁殖期定点监护、巢树保护、无线电跟踪仪的配带与跟踪等。同时,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野生朱鹮繁殖期概况 野生朱鹮2-3岁性成熟,以3岁居多。属晚成鸟。每年2月开始在海拔即600~1200米的冬水田…  相似文献   

7.
在肉种鸭的育成期另外添加部分新鲜牧草或用牧草取代部分精料,在繁殖期每只母鸭每天使用100g或50g牧草并替代6g或10g的配合饲料进行喂饲。结果提高了育成鸭的培育效果、降低了培育成本;繁殖期种鸭的生产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长毛兔后代的雌性比例,试验通过繁殖期长毛兔的营养调控及公兔精液进行H-Y抗血清免疫处理等技术,初步形成了以免疫技术为主,结合繁殖期营养调控多产雌兔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处理,可使春季雌兔繁殖比例提高13.1个百分点,秋季提高9.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貉的卵母细胞分别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培养液为TCM—199(液体,Gibco) HCG PMSG,培养条件为38.5℃、5% CO_2、饱和湿度.两类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 24 h后,分别用经肝素—咖啡因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后24h,经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1)非繁殖期的卵母细胞,精子不能穿入透明带,但透明带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圈养东北虎近5年的繁殖行为观察,总结了动物繁殖期发情行为、交配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动物的发情行为有周期性,交配行为有兴奋期、高潮期、消退期过程性特点,认为圈养东北虎繁殖期界限并不明显,全年可发情交配。  相似文献   

11.
银狐胚胎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银狐繁殖期,母狐自然交配后不同时间处死,从输卵管或子宫角内冲取的胚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器变化、细胞核变化等超生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为狐狸胚胎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鳖2个繁殖阶段的睾丸为研究对象,探究睾丸界膜细胞成分的变化,为中华鳖界膜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冬眠期(4月)以及繁殖期(9月)摘取健康成熟的野生中华鳖睾丸,使用HE染色、马松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不同阶段中华鳖睾丸组织及细胞成分变化情况,使用免疫组化对肌样成纤维细胞进行表达定位,对中华鳖睾丸生精小管及睾丸界膜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繁殖期中华鳖睾丸生精小管面积显著大于冬眠期(P0.05),生精上皮厚度极显著大于冬眠期(P0.01);冬眠期中华鳖睾丸界膜面积显著大于繁殖期(P0.05),界膜厚度极显著大于繁殖期(P0.01)。冬眠期细胞间质内含有大量细胞,胶原纤维增多,而繁殖期中华鳖睾丸界膜细胞成分少,胶原纤维减少;冬眠期中华鳖睾丸的肌样成纤维细胞较繁殖期有着明显的多层弥散状结构,而繁殖期中华鳖睾丸肌样成纤维细胞的分层结构并不明显。提示:睾丸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中华鳖不同繁殖阶段的生理功能相关,这也为研究界膜成分的变化对于生精障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大火烈鸟为观察对象,对繁殖期气候因素进行初步分析,观察研究表明繁殖期充沛的雨量、适宜均衡的日光照射时数及温度是大火烈鸟成功繁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Melatonion,MT)通过分布于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的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R)来调节动物的生殖活动。研究褪黑素受体1型(MTR1)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动物生殖系统不同组织的分布和表达对于了解动物的生殖活动规律以及褪黑素对动物生殖活动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方法研究了MT1在绵羊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生殖轴系不同部位分布和表达情况。HE染色结果表明,各组织都呈现了正常的细胞形态;IHC结果表明,MTR1在绵羊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卵巢和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繁殖期绵羊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表达信号较强;qRT-PCR和WB法结果均表明,绵羊在繁殖期附睾组织中MTR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非繁殖期下丘脑组织中MT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综上,MT在绵羊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生殖轴系不同部位均有表达并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探讨MTR在绵羊生殖轴系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八哥繁殖期各阶段(筑巢期、产卵期、孵卵期和育雏期)的行为节律,试验采取定点全天瞬时扫描法,于2010年繁殖季节首次对南京城区八哥繁殖期行为节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繁殖期行为包括静卧、站立、离巢、理巢、挪动、理羽、进食、鸣叫、清巢、拽羽、翻卵、换孵、喂雏、理雏等。离巢、静卧与站立三种行为在各繁殖阶段占时居多,其中静卧时长比递增;离巢与站立行为在繁殖期各阶段时长比依次减少,并分别在育雏期和孵卵期出现骤减。  相似文献   

16.
<正>母羊繁殖期分为哺乳期、妊娠期、空怀期,主要是依据生理阶段进行划分的。只有对哺乳期、妊娠期、空怀期三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分别进行加强,才能将繁殖期母羊的生产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本文对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1空怀期母羊的饲养管理空怀期指的是小羊羔开始断奶至母羊再次受胎前的这段时期。通常母羊的空怀期为3个月,而不同的产羔季节使得母羊的空怀期也会出现不同的持续时间。如果母羊产春羔,则8~10月为空怀  相似文献   

17.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是关系到羊场健康良好的发展的关键.母羊在繁殖期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在不同时期的母羊,需要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才能够使其繁殖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旦饲养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从而不利于养殖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为...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繁殖期母猪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养猪实践中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繁殖期母猪的疾病防治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情况,以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1非繁殖期公貉的非繁殖期较长,母貉的非繁殖期约7个月。在非繁殖期内要使貉的体况达到中等肥度,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比繁殖期低。貉在12~1月份,进入半冬眠状态,对营养物质需要较少,日粮的标准较低。这时每日可以喂食1次,既可节省饲料,又能调节和促进食欲。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选2对健康的成年丹顶鹤,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行为观测,同时收取粪便提取激素,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笼养丹顶鹤粪样中睾酮、孕酮、雌二醇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对鸣、炫耀行为的高发期在3、4月(P〈0.05),营巢行为在3月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丹顶鹤的交尾行为集中出现在3、4月(P〈0.05);繁殖期雄性丹顶鹤粪便中睾酮平均水平为(259.59±149.70)ng/dl,非繁殖期为(84.81±27.35)ng/d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雄鹤求偶炫耀、交尾、卧巢等的发生频次与粪便中睾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对鸣、警戒以及营巢都与睾酮变化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的孕酮平均浓度为(9.65±7。15)rig/m1,非繁殖期为(2.76±0.97)ng/ml,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鹤粪便中的孕酮激素水平与其卧巢行为呈显著性相关(R=0.8848,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雌二醇平均浓度为(30.50±61.77)pg/ml,非繁殖期为(8.17±3.72)pg/m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鸟雌二醇变化水平与其繁殖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雌性丹顶鹤粪样中雌二醇激素的变化水平与其产卵时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