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首次采用活体示踪动态测量和定期取样测定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通过叶室14CO2同化法饲喂小麦第一茎生叶(592KB1/株)后6-苄氨基嘌呤(6-BA0.05g·L-1)和乙烯利(ETH0.5g·L-1),处理饲喂叶对14C同化物输出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活体示踪动态测量结果表明叶片中同化物的输出有线性(快速)和非线性(慢速)两个过程。饲喂后4h内为快速期,5~18h输出速率稳定在2%~3%/h,以后输出缓慢,48h后基本上不再输出。6-BA和ETH处理未改变叶片中’‘C同化物输出的大体趋势,但6BA延缓了快速期’‘C同化物的输出,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6-苄氨基嘌呤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6-BA)的反应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的腺嘌呤和苯甲醇为原料制备6-B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品含量。[结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中产品的含量逐渐增大,2.5h以后,产品含量增加速度变缓,3.0h以后基本不再增加。PEG的用量在0.5%时,产品产率最高。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小于1.0:1.0时,得不到产品。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大于1.0:1.0时,产率很高,并且氢氧化钠的用量与产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当氢氧化钠与腺嘌呤的摩尔比大于1.1:1.0时,产率基本不变。[结论]脱水法合成6-苄氨基嘌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腺嘌呤:NaOH:苯甲醇:PEG400=1.0:1.1:6~7:0.03,反应时间为2.5~3.0h,反应温度低于250℃。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控制芦笋采后老化,延长芦笋的货架期,采用10、20、30mg/L的6-苄氨基嘌呤常温下浸泡处理芦笋15min,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在4℃、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纤维化相关酶类活性及商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15天,20mg/L处理的芦笋叶绿素含量为40.99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为0.87×10-3μmol/g;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22%和2.43 U/g,极显著低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商品率为78.08%,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证明,20 mg/L6-苄氨基嘌呤处理效果最佳,较好地控制了木质化和纤维化进程,从而有效地延缓了芦笋的衰老。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探究施用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小麦生长的分蘖、拔节、灌浆这3个关键时期喷施糠氨基嘌呤,小麦的生育期没有变化;对小麦的分蘖数、株高、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均表现为正增长。其中,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4.00、6.67、8.00 mg/kg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高于有效成分浓度2.86 mg/kg处理,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结论]该研究为糠氨基嘌呤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9.
脱水法合成6-苄基氨基嘌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脱水法合成6-苄基氨基嘌呤(6-BA)的最佳反应条件。腺嘌呤、氢氧化钠水溶液和过量的苯甲醇混合后共热,不断蒸出水醇共沸物,反应结束后残留物加水溶解,用酸中和后得产品。该法合成的6-BA纯度高、产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6—BA对油茶离体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在照光和黑暗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和GA+6-BA混合剂处理对油茶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条件下6-BA可以保持叶片细胞的超氧歧化酶(SOD)活性(为对照的129%),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为对照的47%),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说明6-BA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在黑暗条件下上述生理指标的水平较低,表明光对6-BA的作用有一定的增益效应.GA+6-BA混合剂处理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施氮量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中蔗糖合成动态的影响。[方法]冬小麦品种有2个,温麦6号和太空6号;氮素水平有5个:0、90、180、270、360 kg/m2。花后0、5、10、15、20、25、30 d取旗叶测定指标。[结果]小麦旗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开花后15 d最高,蔗糖含量在开花后15 d左右最高,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温麦6号,在整个灌浆期不施氮处理的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灌浆中期前,施氮量270 kg/m2处理的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后期,施氮量360 kg/m2处理的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太空6号,在灌浆前期,施氮量360 kg/m2处理的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未施氮处理的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灌浆中期,施氮量180 kg/m2处理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施氮量360 kg/m2处理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灌浆后期,施氮量180 kg/m2处理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未施氮处理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和提高营养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期弱光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光合速率(CAP)以及上3叶特别是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耐弱光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扬麦11为材料,设不遮光(S0)、从拔节至成熟期遮去小麦冠层自然光强的22%(S1)和33%(S2)3个处理,测定小麦CAP、上3叶的光合速率(Pn)、旗叶叶绿素含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扬麦158和扬麦11 CAP随遮光强度的增强而显著下降;长期弱光下,旗叶Pn显著下降,倒2叶Pn无明显变化,而倒3叶Pn则显著上升,从而部分地补偿了旗叶Pn的降低。该补偿效应因遮光强度和品种而异:S1处理的补偿效应大于S2处理,扬麦158的补偿效应大于扬麦11。在旗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内,长期遮光降低了扬麦158和扬麦11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结论]弱光下,旗叶叶绿素a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下降引起其Pn显著降低,从而使得CAP明显降低,最终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氮肥水平下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提高冬小麦叶片的光合能力.在各种氮肥水平下,冬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则是温度造成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干下午.这主要表现的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而表观暗呼吸速率比下午低.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而下午比上午的温度高则会造成下午的呼吸作用更大.无论是气孔限制、光合产物反馈抑制还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在上午和下午异步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衰老的影响,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方法]3种种植方式分别为垄作、沟作和畦作。小麦衰老相关指标分别为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衰老速度减缓,叶绿素降解速度变慢,抗氧化酶类SOD、CAT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沟作小麦与畦麦相比虽也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与垄麦相比,旗叶衰老速度更快。[结论]3种种植方式的抗旱能力依次为:垄作沟作畦作。 相似文献
15.
晚冬早春阶段增温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及旗叶衰老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与环境实际温度间的矛盾,通过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研究拔节前增温及拔节后揭除塑膜相对降温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衰老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华北平原冬小麦通过调控温度延缓小麦衰老和挖掘产量潜力提供理论及方法依据。【方法】2015—2017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深州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以“衡观35”为试验材料,晚冬早春采用搭建温室的方法,设置覆盖2层塑膜(M2E,1月25日—3月25日)、覆盖2层塑膜(M2L,2月5日—3月25日)、覆盖1层塑膜(M1,2月20日—3月25日)、常规生产对照(CK)共4个处理,以覆盖有孔和无孔塑膜以及时间的早晚和长短来调控温度和小麦生长发育时间,由此获得了时间相同的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不同、发育进程相同而所处日期和温度不同的结果。试验过程中记录每个处理各生育期起始时间,并测定光合特性、衰老相关酶活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早覆盖的M2E处理的冬小麦比对照开花提前8 d,成熟提前3—4 d;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提高17.3%、净光合速率提高30.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23.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27.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19.4%、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3.8%;开花时的旗叶面积增大27%,收获时籽粒产量提高22.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9%。随着增温时间的推迟和覆盖时间的缩短,上述指标与对照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M1处理上述指标与CK均显著不差异。【结论】晚冬早春阶段增温既维持了旗叶较高的光合速率,又显著延缓了旗叶衰老,进而为灌浆提供了物质基础;既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又延长了小麦灌浆时间,从而获得了高产,获得高产的同时虽然增加了耗水量但促进了水分的高效利用。晚冬早春阶段增温是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有效平衡热量资源供应与生长发育所需的方法,既可减轻晚冬早春冻害对小麦返青及拔节的影响,又可规避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LI Cun-dong BAI Zhi-ying Ye G Miyagi M Chapman S Reader S M LIU Chun-ji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1,10(2):159-165
Rapid expansion of leaves of early-stage plants in wheat produced by chromosomal control of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rapid expansion of the first six leaves of whea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et of single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lines under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 regimes(TRs).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several chromosome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each of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studied(including leaf width,leaf length,leaf elongation rate and leaf appearance index)and that different chromosome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TRs.Only a small number of substitutions that showe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eaf length were found among those that showe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eaf width,providing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are likely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sets of genes.Substitutions 4B,4D,and 5A are among those that were repeatedly detected to having significant effects on different leaf characteristics at the lower-TR and genes residing on these three chromosomes could be homologous.This possibility and its impli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小麦旗叶对产量性状及籽粒蛋白含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在开花期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10个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十个性状中,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单穗重的影响最大,而对蛋白含量影响甚微。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蛋白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籽粒产量的下降。旗叶不仅对籽粒碳素积累,而且对籽粒的氮素积累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去掉旗叶对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