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令娟 《农学学报》2014,4(7):100-106
基于水稻苗情监测的相关数据,对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有效推广应用措施,可实现水稻产量效益提高。通过监测结果的实证,提出水稻生产须要高度重视作物栽培等非物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挖掘水稻等粮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6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为黑龙江省粮食丰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项目区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不稳、总产不高等主要阻碍因素,开展玉米、水稻的高产攻  相似文献   

3.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为了探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用,从我国粮食需求、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工程实施成效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三区"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作物的技术集成、技术攻关、超高产突破、储粮减损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涉农企业与工程结合模式等几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4.
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统筹粮食增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迅速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粮食增产能力,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中标承担了该工程中的课题之一——“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介绍了2004年度技术集成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开展了系统的水稻防倒伏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笔者主要提出以下3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巴中市巴州区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目标,广泛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主体培训、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示范展示和科技入户工程,构建科技与生产的良性互动、产加销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到位率和推广覆盖率,为粮食连续10年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1年全区种植水稻45万亩,较上年增长8.4%,总产29.25万t,较上年增长9.9%,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和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  相似文献   

7.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7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湖南农业大学主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该课题设计的情况汇报,审查了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质疑和答辩,专家组认为:“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着眼于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总体要求,以水稻科技集成、组装配套和研究提高为手段,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开展“湖南水稻丰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进步。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通过聚合育种、杂交、回交、复交、测交等手段创造变异,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资源创新研究,创新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从而提高我市水稻的产量、改善品质和抗病性、减轻环境污染,打造我市杜良优质大米知名品牌,对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问题,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稳产、高产.现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问题的不断突显,水稻种植增产增效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在水稻增产增效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增产增效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水稻产量增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面积增产,单位产量增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面积增产逐渐减少,单位产量增产则逐渐增加;总推行面积与成效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小麦杂粮增产成效逐年递减,水稻则逐年递增;冬季作物增产成效显著,夏季作物效果则弱.此种特点实与国民政府确定的粮食增产策略相吻合,亦是战时我国农业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后期随着面积增产成效逐渐下降,国民政府也力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惟限于战时各种条件制约,成效不似前者突出.  相似文献   

13.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针对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可持续超高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问题,从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栽培理论的角度出发,开展大协作、强攻关,在长江下游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创新。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创新的崭新模式,该项工程不仅要破解农业技术问题,还要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重任。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充分考虑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文章在对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农业技术转化模式和规律,以期为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1 粮食增产模式攻关 将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率先在东北玉米水稻产区等4大区域开展试点,尽快在更广范围、更大面积推广应用.针对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实施黄淮海砂姜黑土改造等九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6.
1农业技术进步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在推动现代农业进程中,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业技术进步。“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种养殖、农业信息、农业节水、农产品深加工和新型农业机械等领域取得重大进步,形成了一批新兴农业高科技产业,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农以种为先,科技进步为种子工程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水稻育种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667 m~2产量达800 kg以上;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 800亿kg,在2004年增产387.5亿kg的基础上,再增产100亿kg。水稻基因研究取得进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的研制及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谱绘制。河南的优质小麦、陕西的大红苹果、东北的高油大豆……,所有这些,正是近年各地大力推进育种攻关,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粮食作物面积减少严重,进而要求合理选用优质高效且丰产的优良作物品种,优化应用各项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促进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实现粮食全面增收增产目标。基于此,就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高产品种的推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加之农民不断加大氮肥用量,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水稻高产与倒伏矛盾日益突出,给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查哈阳农场开展了系统的水稻防倒伏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种类。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科学者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目标。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技术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水稻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影响产量的弊端。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需要从理论上、技术上、实践上加以结合,保证水稻种植能够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下进行。基于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水稻种植整体产量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水稻"三定"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结合我镇开展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实施,我站在淇滩镇三壶村开展了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当地生产情况下,如何定产、定苗、定肥,从而不浪费肥料,不污染环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结果表明:以C处理产量最高,效果最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