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以华南地区蔬菜田土壤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莠去津在不同温度、p H值和湿度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果表明:温度对莠去津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在(5"0.5)℃、(15"0.5)℃、(25"0.5)℃和(35"0.5)℃时的半衰期分别为187.30,19.97,14.38,8.87 d,说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p H对其降解存在一定影响,当p H值为7.0、8.0和6.0时,半衰期分别为10.95,16.82,14.41 d;湿度对莠去津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30%、60%和90%湿度条件下,其半衰期分别为13.35,13.64,20.44 d。因此,温度是影响莠去津降解的关键因素,推荐蔬菜地夏季施用莠去津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小白菜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水平,采用采样速率法对活体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定量校正,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小白菜中3种农药(百菌清、毒死蜱和氟虫腈)进行了活体采样和定量测定,研究小白菜中农药的吸收、富集和消解行为。结果显示:活体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便捷;光照和温度均能促进3种农药降解;施药方式会影响农药的吸收,叶面喷洒施药后,小白菜对3种农药的吸收速率更快;培养方式会影响农药降解,土培方式的小白菜中农药消解速率比水培方式更快;采后贮藏对农药的降解也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对于百菌清的消解速率影响不大,而低温能够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消解。结果表明,3种农药中百菌清的稳定性最差,氟虫腈在4 ℃条件下的稳定性最好,毒死蜱在常温和4 ℃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降解的影响,以华南地区水稻田土壤为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二氯喹啉酸按照1 mg·kg-1的剂量进行添加。不同处理的土壤被放置在各自的培养环境中,1 h,1、3、7、14、21、30、45、60、120 d后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氯喹啉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H值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中性环境下(pH=7.0)降解最为迅速,半衰期为10.58 d,碱性环境下(pH=8.0)的半衰期为18.53 d,酸性环境下(pH=6.0)降解最慢,半衰期为30.81 d;温度对其降解存在一定影响,在5~25℃范围内,温度升高,二氯喹啉酸降解加快,(25±0.5)℃的半衰期为15.04 d,(35±0.5)℃的半衰期为17.33 d;湿度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30%、60%、90%湿度条件下,其半衰期分别为24.32、20.69和25.77 d。因此,调节土壤pH值为中性或在25~35℃范围内施用二氯喹啉酸有利于其降解,可减少其残留和药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利用实验室模拟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条件对氟磺胺草醚降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在供试土壤中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降解速率存在差异,降解速率大小为:100 mg/kg50 mg/kg150 mg/kg,半衰期分别为86.64 d、100.45 d、119.5 d;氟磺胺草醚的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均呈正相关性,当土壤持水量从5%增加到20%时,氟磺胺草醚降解速率逐渐加快;氟磺胺草醚降解速率还随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快,当温度为35℃时氟磺胺草醚降解速率最快;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则有利于增强氟磺胺草醚的降解作用,有机质含量为5.5%时降解速率最快;降解速率与土壤p H值成反比,随土壤p H值的降低降解速率升高,在pH=5时的酸性土壤中降解最快。  相似文献   

5.
氰霜唑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0%氰霜唑悬浮剂在自然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和黄瓜植株叶片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下氰霜唑在黄瓜植株叶片上消解的半衰期为63.6 h,而黑暗处理下消解不明显.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光源和光强等因子对氰霜唑光降解的影响:在pH值分别为4.96、7.02、9.56缓冲溶液中,其半衰期分别为167.7、102.4和64.0 min,光解速率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在pH值为4.96的缓冲溶液中,在15℃、25℃和35℃时,其光解半衰期为368.7、167.7和112.5min.在3 700、7 600和12 300Ix的模拟自然光(氙灯)光强下,其半衰期分别为962.7、167.7和120.1 min,说明氰霜唑的降解速率与光强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氰霜唑在pH值为4.96的缓冲溶液在紫外光(254nm)下的半衰期为53.5 min.  相似文献   

6.
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北京、萧县、杭州及长沙4个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温度、含水量及药剂质量分数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4个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1.63~21.77 d.土壤微生物对苯醚甲环唑降解起主导作用,灭菌土壤降解半衰期是非灭菌条件下的6.09倍;15~40℃范围内,温度升高,土壤中苯醚甲环唑降解加快,15~25℃降解速率增加幅度较大;士壤含水量过高(150%)和过低(25%)都不利于苯醚甲环唑降解,而土壤中药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对苯醚甲环唑降解则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玥垠  李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177-180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瘟灵在贵州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稻瘟灵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其降解速率与土壤性质、环境因子及其浓度有关;稻瘟灵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大于未灭菌土壤,即土壤微生物是影响稻瘟灵降解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稻瘟灵的降解速率随着稻瘟灵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变慢,当浓度达到一定剂量时,其降解半衰期趋于稳定;稻瘟灵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加快,pH值和田间持水量对稻瘟灵的降解有较大影响.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因子,对稻瘟灵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含水量和温度对灭幼脲微胶囊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对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起主导作用,在未灭菌的土壤中,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速率常数均为灭菌土壤中的7倍以上。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可影响灭幼脲微胶囊降解,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速率常数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含水率从40%上升到80%时,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增长了1.81、1.82、1.82倍。当温度从15℃上升到35℃时,包埋1、3、5个双层灭幼脲微胶囊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增长了2.07、2.06、2.07倍。灭幼脲微胶囊最适降解土壤温度为25~35℃,最适土壤含水量为6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控制条件下,PCNB 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PCNB 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土壤中微生物对PCNB 降解过程有强化作用, 使未灭菌土壤中PCNB 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反映了生物降解的特点;在4 ℃~30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对微生物激活作用的增强,从而使PCNB 降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植物杀虫活性成分杠柳新苷P在不同水体和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与移动特性,分析其对不同水体与不同类型土壤的污染风险性。结果表明:温度和pH对杠柳新苷P在水中的降解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温度为50℃、pH=9时,降解速率最快,其水解半衰期为2.36d。土壤降解与土壤淋溶试验表明,杠柳新苷P在麦田土、果园土和菜园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33、4.25和3.85d,降解速率依次为菜园土果园土麦田土;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在未灭菌的土壤中,杠柳新苷P的降解速率比灭菌的土壤中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1.
百菌清水解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温度、pH、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水质类型对百菌清水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对百菌清的水解速率影响显著,温度高,水解加快,pH值越高,水解越快;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加快百菌清的水解反应速率,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对百菌清的水解速度影响不显著.百菌清在不同水质中的水解速率不同,在地下水和巢湖水中比在蒸馏水中水解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氮矿化对土壤湿度和温度的响应,为区域土壤供氮潜力评价和预测区域性水热变化对土壤氮素矿化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5、15、25、35℃)和水分含量(20%、40%、60%和80%田间持水量(FWC))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表层(0~20 cm)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温度和水分含量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影响显著(P<0.05);相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氮净矿化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5℃时达到最大值;相同温度条件下,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氮净矿化速率均随水分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0%FWC时达到最大值;在25℃+60%FWC处理下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氮净矿化速率速率最高,相反,在5℃+20%FWC处理下最低;能获得最大氮净矿化速率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5.8℃和57.4%FWC;土壤氮净矿化产生的无机氮中铵态氮占54.1%~61.7%;土壤氮矿化Q_(10)值在5~35℃内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氮净矿化在5~15℃内对温度敏感性最高.【结论】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是促进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关键,研究区气温变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氮矿化和提高土壤供氮潜力,而研究区多雨则增加了土壤氮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药用价值高、吞食量大的威廉环毛蚓进行牛粪消解试验,以期在资源再生利用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考察pH、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等4个环境因子对蚯蚓日增重倍数和基质降解速率的影响,研究威廉环毛蚓消解牛粪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威廉环毛蚓消解牛粪最佳pH为7.0—8.5,温度为20—25℃,湿度为60%—70%,最佳接种密度为蚯蚓与基质质量比1/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的有机氮矿化量。【结果】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6~1.48mg/(kg.d),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2~1.02 mg/(kg.d);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而在45℃时,青藏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土壤;在15,25和35℃时,青藏高原土壤硝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土壤,而在45℃时,黄土高原土壤硝态氮净矿化累积量较高。青藏高原土壤矿质氮净矿化累积量在各温度条件下均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土壤,且在15℃时供试土壤矿质氮矿化累积量最少,在35℃时供试土壤矿质氮矿化累积量最多。【结论】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较黄土高原土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百菌清的长期施用已使土壤环境逐渐受到污染,农药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迁移、代谢和积累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长期施用百菌清的土壤中经过初筛、复筛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百菌清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能够降解百菌清的菌株,通过该菌株16Sr DNA同源性分析,推断该菌株为葡萄球菌属。探讨了该菌降解百菌清的最佳条件:在百菌清浓度为500mg/L,接种量3%,温度37℃,p 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72h,降解率达到76.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主要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2种微囊悬浮剂在2种湿度、温度和通风状态下的土壤释放(消解)动态。[结果]在35℃干燥土壤中,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吹风处理的T0.5是2.2 d;而密闭处理的T0.5是859.2 d。在35℃吹风条件下,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在干燥土壤和水饱和土壤中的T0.5分别是2.2和5 800 d;8 d和206.1 d;而当温度为35和25℃(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T0.5分别是2.2和18.6 d;后者的T0.5分别是8.0和28.8 d。[结论]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释放机制都是以气化释放为主;湿度和温度是影响两者释放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乙酰甲胺磷乳油热稳定性及甲胺磷的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乙酰甲胺磷热储藏稳定性及其对甲胺磷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酰甲胺磷的稳定性和甲胺磷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只有在40 ℃条件下其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30 d分解率达1966%。甲胺磷的消解变化均不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30 ℃以下,甲胺磷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40 ℃条件下,乙酰甲胺磷降解率大幅增高,而甲胺磷的降解率出现下降,可能是由于乙酰甲胺磷降解产生了一部分甲胺磷造成。建议乙酰甲胺磷在储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的控制,如储藏不当,使用乙酰甲胺磷极有可能造成禁用农药甲胺磷超标,具有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60 d的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在水稻土-上覆水系统中的消解与转化规律。加药后,15、25℃和40℃条件下上覆水中毒死蜱均在前期快速消解,后期消解速率逐渐降低,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温度处理下上覆水中毒死蜱的半衰期DT50(0.70~1.01 d)和消解速率常数(0.688 8~0.985 2 d-1)差异较小。毒死蜱投加之后,易转化成3,5,6-三氯-2-吡啶醇(TCP),在上覆水中发生累积。转化受温度影响显著,经过60 d的培养,40℃时17.3%~25.5%的毒死蜱转化为TCP。表层(0~3 cm)土壤中毒死蜱的积累受温度影响显著,未灭菌处理在15、25℃和40℃下,表层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163.66、80.29 μmol·kg-1和34.95 μmol·kg-1,约为其初始投加含量的57.38%、28.15%和12.25%。总之,土壤-上覆水系统中,在第60 d时,投加的毒死蜱中仅0.39%~2.24%滞留在上覆水中,10.18%~58.32%迁移到土壤中,0.47%~25.53%降解为TCP存在于上覆水中。总体而言,毒死蜱在上覆水中的残留率较低,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且主要为表层土壤所吸附,温度与微生物对毒死蜱的消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温湿度对烤烟陈化过程中质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控制温湿度条件,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烟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各种有机酸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大部分酸性物质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如苹果酸、柠檬酸、草酸、亚油酸等;而硬脂酸、琥珀酸等少部分物质的含量在陈化前期表现为上升,后期表现为下降;只有肉豆蔻酸含量在陈化期间却一直在增加.2)在温度或湿度较低时,陈化进程中烟叶内酸性物质的分解速率较小;温度或湿度较高条件下则加快一些酸性物质(如丙二酸等)的降解.3)不同温湿度处理相比较,总非挥发性有机酸降解幅度表现为中温(20℃)中湿(65%)>高温(30℃)中湿>中温高湿(75%)>中温低湿(55%)>对照>低温(10℃)中湿;高级脂肪酸总含量降幅为中温中湿>中温高湿>高温中湿>对照>低温中湿>中温低湿.总体而言,温度20℃,相对湿度65%处理最有利于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斑缘豆粉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自然温度和恒定温度梯度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幼虫期营养积累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20,25,30℃条件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35℃时斑缘豆粉蝶高龄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20~30℃,蛹质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斑缘豆粉蝶完成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积温为381.29(d.℃)。其中,卵发育的有效积温为36.57(d.℃),幼虫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9.44(d.℃),蛹发育的有效积温为95.2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