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褐飞虱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褐飞虱近年对水稻的为害愈来愈严重,为探讨新的防控策略,笔者从飞虱的主要越冬虫源地、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控等分析认为:(1)对中国水稻为害极重的褐飞虱,真正成灾的越冬虫源应主要来自16°N以南的地区,尤其是越南南部与泰国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区域。(2)水稻褐飞虱的成灾原因既与越战后东盟国家大力发展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且在耕作制度上也相应地由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甚至三季,密集程度和施肥程度有所提高有关,又与国内水稻品种多、生育期不一,在防控上不能统一行动,用药混杂和过量有关,还与全球气候变暖更利于飞虱的繁衍与迁移,以及杂交水稻可能更利于飞虱类的繁衍有关。因此,要彻底防控水稻褐飞虱的为害,要“防控前移”,到飞虱的发源地-湄公河三角洲区域去实施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技术,一方面帮助其提高水稻产量,改良水稻种植模式,压缩冬春稻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帮助其发展经济,构建世界热带水果与特种经济植物基地,同时组建大型粮食生产加工集团,以及开展褐飞虱防控国际间合作;对迁入代要及早治理,并且以县为单位组建植物保护公司,再利用飞虱对某些水稻品种特别嗜好性,构建飞虱诱集区,形成聚而歼之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性病害,自2006年以来,该病在本地水稻上的发生逐年加重,水稻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到2011年全市发病水稻面积达2.25万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82.4%。6月底7月初受害水稻表现为叶色深绿,叶片粗短、僵硬,但矮缩不明显,7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此时病株显著矮缩,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植保检疫局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保检疫局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化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流行风险。1.褐飞虱预计大发生,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5.
东乡野生稻抗褐飞虱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应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协青早B构建的2套材料,开展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鉴定研究。先以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群体为材料,应用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到2个抗褐飞虱QTL,其中,qBph2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RM29–RG157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22.2%;qBph7位于第7染色体RM11–RM234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43.7%。进一步以协青早B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3F3群体,应用褐飞虱生物型I、II和III进行抗虫鉴定,QTL分析表明qBph2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qBph7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I。这2个QTL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近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纹枯病大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有较大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预计稻飞虱发生面积约35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水稻育种工程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是我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据 1 977~1 981 [1]年计算 ,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 42 3 7万公顷 ,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 1 2 % ,稻谷总产 1 52 5亿公斤 ,占全国总产的 1 1 %。早晚两造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第二位 ,但是平均单产仅 360 0kg hm2 。水稻生产在本省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浙江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危害迟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9.
正在诸多的水稻病虫害中,褐飞虱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水稻上重要的害虫之一。褐飞虱体形微小,在水稻种植后暴发,其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从而引起稻株瘫痪倒伏,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褐飞虱不仅是传播某些水稻病毒病的虫媒,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虽然国内外学者对  相似文献   

10.
1 越南杂交水稻生产面积及产量水平越南是传统农业国 ,水稻是主体农业作物 ,全国栽培水稻面积为 76 0万公顷 (种植面积为 5 0 0万公顷 ) ,顺化以北地区(越南北方 )水稻栽培面积在 2 6 0万公顷 ,主要在红河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 ,为二季水稻种植区。越南中部沿海平原及越南南方湄公河下游平原地区为三季水稻种植区。据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部劝农劝林局报告 :2 0 0 1年播种杂交水稻 4 8万公顷 ,占北方地区水稻面积的 2 0 .5 % ,比 2 0 0 0年增加 14万公顷 ,其中冬春季 30万公顷。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较大的省份清化省 7万公顷 ,南定省 6万公顷 ,丽安…  相似文献   

11.
水稻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是影响水稻丰收的重要生物灾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稻区褐飞虱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2005年秋季,褐飞虱在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又一次暴发成灾,发生范围之广,灯下诱虫量之高,田间虫口密度之大,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灰飞虱传播水稻田两种重要的病害,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南通通州区连年重发,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部分稻区蔓延,潜在风险不可忽视。根据今年南通市通州区一代灰飞虱发生量、带毒率,以及水稻品种布局等综合因素分析,由灰飞虱传毒引发的条纹叶枯病呈偏轻发生,黑条矮缩病有潜在发生风险。一、条纹叶枯病发生趋势一代灰飞虱发生情况:今年秧  相似文献   

13.
《农药市场信息》2007,(16):31-31
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 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虱将再次大发生。在长江流域稻区,超级稻主要是作中稻或晚稻种植,与同稻区褐飞虱的发生期相吻合,因此,7月底及8月初抓好超级稻褐飞虱的防治非常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上杭县是国家级、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种植水稻面积在3.8万公顷左右,其中烟后稻在0.4万公顷左右。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烟后稻粮食单产和农民种粮效益,2006年上杭县在庐丰、蓝溪、中都等乡(镇)引进、示范、推广超级稻新组合Ⅱ优航2号作烟后稻,实行高产栽培,获得成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结合病虫源基数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今年上半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总体发生面积趋势预测如下:一、水稻病虫。预计发生程度4(5)级,发生面积4800万亩次。与上年相比,预计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发生持平,稻飞虱发生略轻。稻瘟病。发生程度2(3)级,发生面积350万亩次,发生主要区域在桂东北、桂东南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山区。  相似文献   

16.
直播栽培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43万hm2,其中直播稻占5%~10%。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农忙季节缺少劳力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及农业机械化的日益普及和直播机械的更新与完善[1],以省力、节本和高效为目标的水稻直播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重视[2]。在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各国及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直播面积也有扩大趋势[3]。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3300多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据调查,全国稻田虫害发生面积常年在1500万公顷左右,占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稻褐飞虱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褐飞虱别名褐稻虱、稻褐飞虱,分布于除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新疆以外的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尤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各省发生量大。食性较单一,只危害水稻及普通野生稻等稻属植物。一、为害特点成、若虫都能危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下部,密度很高时或迁出时才出现于稻叶上。用口器刺吸水稻汁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发掘工作.迄今已确认和报道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共27个,其中16个为显性基因,11个为隐性基因,至少定位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本文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资源的鉴定、其分布特点以及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机制,简述了抗褐飞虱基因的育种利用现状,讨论了抗褐飞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直播稻生产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0万hm2。近年来,水稻直播作为一种主要的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在江苏省迅速发展,直播面积已从2001年的5.93万hm2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69万hm2,在当时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省或直辖市中,江苏省直播稻已占31.08%,仅次于上海和浙江。水稻直播面积的增加反映了农户技术选择取向,改变了原有的种植模式,必将对江苏省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