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旱地防止马铃薯退化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绥德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马铃薯退化已经成为困扰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问题,一个好品种种植两三年就薯块变小,品质变劣,叶片卷曲和皱缩,植株畸形,茎秆细弱,产量直线下降,品种种性出现退化,发病逐年上升,一般亩减产30%~50%,严重时超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在稻草还田技术上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应用潜力,选择5种秸秆腐熟剂,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中薯5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黑膜覆盖,开展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腐熟剂处理稻草还田后对中薯5号的出苗、植株性状、结薯特性、薯块产量、商品薯率产生影响,不同腐熟剂的影响效应表现有差异。5个腐熟剂处理的薯块产量比对照处理增产为4.28%~16.28%,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太阳雨"、"金葵子"、"宁粮"、"阿姆斯"腐熟剂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水平和商品薯产量均高于对照,且以"太阳雨"的增产效应最佳,"合缘"腐熟剂处理的商品薯产量比对照减产7.75%。  相似文献   

3.
费乌瑞它种薯不同大小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马铃薯种薯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以目前生产上主推的马铃薯良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对播种种薯进行4个大小标准切块,探索不同大小播种种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马铃薯最适播种种薯用量.结果表明:费乌瑞它马铃薯播种用薯块以单个薯块重30 g为最适,相当于用种量为150 kg/667 m~2,有利于减少用种量,降低成本,而且植株生长粗壮,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HPLC检测分析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种薯包衣播种后活性成分噻虫嗪在植株和薯块上的残留动态,评价噻虫嗪种衣剂的使用安全性,建立其在马铃薯植株和薯块上的残留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马铃薯植株及薯块上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73%~92.58%、86.03%~93.3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46%~8.19%、3.65%~6.22%,最低检出量为1.0×10-9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残留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衣播种后60天,噻虫嗪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量高,为33.975 mg/kg,以此为原始沉积量得到半衰期为12.4天。在马铃薯块茎中未检测到噻虫嗪。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退化是病毒和高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现为生活力的降低.所有病毒的发生、抗病力下降、植株的次生现象、薯块畸形和逐渐变小、烂薯率高、不耐贮存等等均可理解为马铃薯退化.马铃薯脱毒可以除去已侵染到植株体内的各种病毒,但却不能解决种薯繁殖过程中的再侵染、再退化问题.建立和健全切实可行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减缓马铃薯退化,保证高质量种源,促进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根本途径.豫西具有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中原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集中发运的天然基地.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黄眼圈、圪缩病等,是系统性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我国是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后由于种薯调运,相继传至其它马铃薯种植地区等地。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个别可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甘薯镰刀菌病害包括甘薯根腐病、蔓割病和褐斑病。根腐病发生在甘薯地下根部,呈褐色龟裂病斑。蔓割病发生在甘薯近地表处,发病时茎部裂开、可见维管束。甘薯褐斑病一般是在薯块、薯苗茎基部长出黑褐色病斑。一、甘薯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地,轻者减产10%,重者减产可达40%,甚至造成绝收。1.田间症状主要发生在大田期,甘薯须根、根尖先发病,扩展至全根变黑  相似文献   

8.
晚疫病是由真菌马铃薯晚疫病菌引起的。叶片上的症状表现最明显,最初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呈暗绿色病斑,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呈水浸状不规则暗绿色病斑,病叶的边缘向上卷曲干枯,在病原处可看到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形成的霉层,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植株基部、主脉、叶柄等,使植株叶片致死、脱落。块茎也同样会受到侵害,受害后表面形成淡褐色小斑块,切开薯块后可见到淡褐色组织。  相似文献   

9.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黑梆子、糠裂皮、糠皮病等,主要危害薯块,其次危害薯苗和薯蔓基部,可使甘薯严重减产,一般减产幅度为20%~ 30%,严重者可达50%以上.介绍了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症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癌肿病是一种生产上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广泛分布在高海拔冷凉多雨地区。感病块茎品质变劣,无法食用,连猪也不吃,完全失去利用价值。而且块茎感病后易于腐烂。主要为害植株地下部分,薯块和匍匐茎上发生普遍。一般损失30%~40%,重病地块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病重时,也可发展到地上茎,但茎叶发病较少。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偏酸性的地块易于发病。马铃薯品种间有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种薯的播前处理是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解旱地条件下不同种薯处理对旱地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对6个处理不同生育期的植株形态、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芽处理出苗期较对照提前3d,出苗率提高36.9%;催芽处理能够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株高、单株平均叶面积和单株干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催芽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高,分别较对照高出14.9%和15.6%。因此,催芽处理是较适宜的旱地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干腐病会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观察镰刀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过程,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和大西洋)块茎在黄色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侵染2d时,马铃薯薯块内部出现了菌丝和孢子的积累;侵染16d时,薯块严重腐烂,其中克新1号块茎的病斑面积约占44.44%,大西洋的病斑面积约占89.34%。在显微结构观察中发现,侵染3d时,黄色镰刀菌已经在马铃薯块茎中大量积累,在侵染过程中薯块细胞的细胞壁呈现加厚和破损的现象,抗性马铃薯品种的受害病症出现相对较晚。克新1号相对大西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病毒病所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我国大部分马铃薯产区都可严重发生,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减产8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和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目前可查的有20多种病毒,其中线形病毒粒体的马铃薯X病毒(图1)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马铃薯Y病毒(图2)可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Y病毒与X病毒混合侵染时呈现严重的皱缩花叶及矮化症。我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以上时,就会发育不良,尤其在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得越早、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一般淹水4天,减产20%以上;淹没3天,植株死亡。玉米对涝害的反应以生育前  相似文献   

15.
油炸薯条及全粉加工与早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LK 99,由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引进育成.2007年通过技术鉴定,2008年1月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LK 99是一种,块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粮菜兼用型高产早熟作物,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以及纤维素,营养价值很高.但是,LK99种薯退化严重,在栽培上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产量降低,有的甚至出现地上部疯长,地下部薯块很小甚至不结薯现象,使LK 99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是采取如下一系列技术措施获得的:首先将大田种植的薯块在室内催芽、消毒灭菌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4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过切段快繁,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的诱导,原种、良种繁育,直至大田生产商品薯。而微型薯生产在马铃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由于常年无性繁殖.导致品种种性退化.田间易感病和发病,造成减产.且薯块商品性状差.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近几年来.脱毒马铃薯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比较来说,应用脱毒种薯要比没有脱毒的增产近40%-50%,薯块商品性状好,皮光滑无痂.形状、大小比较一致,尤其利用脱毒马铃薯进行春季生产.由于产量高,上市早,商品薯价格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8.
高寒阴湿区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高效保鲜贮藏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使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工艺取得较大发展,种薯种性大幅度提升,有效推动了整个马铃薯产业发展.但是,微型薯块表皮木栓化程度很低,薯块含水量较高,呼吸作用旺盛,对贮藏温湿度要求严格,贮藏期间失水附着在薯块表皮,引起薯块表皮感染和薯块腐烂.防腐剂、保鲜剂、成膜剂处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贮藏期间的薯块腐烂与过度失水造成小薯快的萎蔫,但是这些药剂严重影响薯块播种后出芽及其繁殖种薯种性.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马铃薯新品种适宜的推广区域,进行了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鄂薯五号产量最高,达1 150.68kg/667m2,生育期较长,主茎适中,薯形好,薯皮麻,商品薯率高,较抗晚疫病,薯块整齐度好;滇黔芋六号产量第2位,为775.35kg/667m2,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分枝多,薯形一般,薯皮光滑,商品薯率一般,较抗晚疫病,薯块整齐度一般,宜山区种植;威芋3号产量第3,为651.89kg/667m2,生育期最长,主茎适中,薯形好,薯皮光滑,商品薯率一般,较抗晚疫病,薯块整齐度差,宜山区种植,不适宜稻田马铃薯推广;洋仁洋第3,为592.62kg/667m2,生育期较长,主茎适中,薯形好,薯皮麻,商品薯率一般,较抗晚疫病,薯块整齐度好,宜山区种植,不适宜稻田马铃薯推广;夏波蒂产量最低,仅528.42kg/667m2,不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马铃薯茎尖培养获得脱毒苗 ,再试管快繁脱毒植株 ,在防蚜温室育苗盘微繁 ,获得脱毒小型薯 ,并繁殖 3~ 4代 ,即成为生产用脱毒种薯。目前 ,山东省种植的脱毒种薯是利用微型脱毒小薯在高寒地区繁殖几代后运回 ,成本比普通种薯高 ,但推广脱毒种薯一般比未脱毒马铃薯增产 50 %。苍山县种子公司在推广脱毒薯的同时 ,在规定使用年限内研究高倍快繁和防止蚜虫重新传毒等项技术 ,使种薯退化速度减慢 ,保持繁种和推广的高质量 ,高效益。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脱毒马铃薯特点以鲁引 1号为例 ,脱毒马铃薯生长势强 ,比未脱毒薯增加株高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