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流行性感冒是由正黏病毒科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一、流行现状2012—2017年,国内很多学者分离到不同亚型的猪流行性感冒,通过对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山西、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宁夏、安徽、山东等省(自治区)的猪群进行猪流感血清学、病原学调查研究,猪流感病毒在全国各地区均呈现地方性流行趋势,猪流行性感冒H1N1亚型、H3N2亚型病毒在猪群中普遍感染,并且哺乳仔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种猪、保育猪、育肥猪,种猪  相似文献   

2.
《科学种养》2009,(6):42-43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本病可通过污染饲具、剩料、剩水、病猪、老鼠、蚊蝇叮咬、飞沫、空气流通等途径传播。猪患流感时,常能分离到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本次墨西哥、美国等地猪流感患者感染的是一种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新毒株,是人类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亚洲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正>一、流行病学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其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一般在30~65日龄发病,常常突然发病,病程短,有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该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一般散发于个别猪群,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多发。二、发病原因饲料和饲养方式的突然改变、饲料单一、饲料蛋白过剩、饲养管理不当、过早断奶、环境卫生不良、消毒不  相似文献   

4.
尚书明 《科学种养》2014,(11):48-48
<正>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该病潜伏期长、病程长,病原体在猪体内存在时间长,患猪在耐过或治愈后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仍可带菌、排菌。因此,猪场发病后如果净化不彻底,又会造成新进猪只感染,再次发生猪气喘病。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36小时,也有的延至2~3天,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最多。今年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低温天气中,该病在许多猪场流行,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猪疥螨病是猪的一种皮肤病,该病主要由养猪户饲养管理不当,猪只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所致。特别是在春季气温回升后,达到了疥螨病菌的繁殖温度,一些体能较差的猪易感染。该病具有慢性消耗猪只体能的特点,不会很快致死,因此未能引起多数养猪户的重视。该病一旦拖延时间加长,病情可逐渐恶化,最终导致发病猪死亡,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就一例猪疥螨病的诊治过程加以介绍,以供参考。一、发病情况2016年11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大石村7  相似文献   

7.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2005-2006年采集自天津地区猪群样品中分离出3株猪流感病毒,测定了分离病毒的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3个猪流感病毒分离株均能凝集1%鸡红血球,将其制成琼脂扩散抗原与猪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均出现清晰白色沉淀线;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系统鉴定,3个毒株均为H1N1亚型,分别命名为A/Swine/...  相似文献   

8.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是许多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使养猪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该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该病一旦感染,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现就一起仔猪副伤寒病例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16年3月长春市一李姓养猪户饲养的96头刚断  相似文献   

10.
<正>猪密螺旋体痢疾又称血痢、黑痢、出血性痢疾,是由致病性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黏膜或黏液性出血性腹泻等为特征。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尤以7~12周龄的猪易感。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继发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疫病将增加治疗难度,导致猪只死亡率升高,给养猪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近期在临床上遇到一起猪密螺旋体痢  相似文献   

11.
<正>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l~4月龄仔猪。该病的特征是发生坏死性肠炎,出现严重下痢,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一、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仔猪,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生。该病主要由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土壤等传播,健康猪摄入经污染的饲料等可感染发病。另外,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乳猪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H1N1亚型猪流感遗传演化与变异的特性,2010年2月从河南省某发病猪场采集疑似猪流感的病猪鼻拭子,通过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及RT-PCR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NA基因进行了序列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H1N1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405/2010(H1N1)(SW/HN/405/10);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毒株NA基因与GeneBank中登录的类禽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有较高的同源性(92.1%~99.4%),与A /swine/ Hong Kong/ NS62 /2005的同源性最高;NA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没有核苷酸插入或缺失,其酶活性中心,二硫键及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但抗原位点有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的NA基因与类禽型H1N1猪流感病毒进化关系最近且处于同一分支上。由此推测该分离株NA基因可能来源于类禽型H1N1猪源谱系,遗传特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说明该分离株还在不断地变异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重要疾病。由于我国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该病流行和危害日渐严重,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一、流行情况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等)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传播,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正>风湿病,是家畜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多见于马、驴、牛、羊、猪等家畜。该病多发生于秋末、冬季、早春等寒冷季节。家畜体弱、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出汗后遇风雨侵袭和圈棚阴冷、采光不利等都是该病的诱因。笔者现将一例驴急性风湿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引起广大养殖户对该病的注意与重视。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4年3月9日,滦县某养殖户饲养的一头5岁母驴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为:体形偏瘦,体毛杂乱,卧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氮水平下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的产量及生理差异,以3个晚稻品种黄华占、荣优225、H优518为材料,设置低氮,N1;正常氮,N2;高氮,N3;超高氮,N4 4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3个品种不同氮肥处理的单株产量以N2处理最高,且H优518的单株产量最高,其次为荣优225,黄华占最低;3个品种在N1处理下的产量均最低,主要是单株有效穗较低导致的;不同品种N3、N4的单株产量低于N2是由于结实率较低所导致。3个品种穗部干物质积累N3处理较N2处理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其中以H优518上升幅度最小。低温后,N2处理的包颈率以黄华占最高。低温来临后,3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也表现出类似特点。正常氮处理下,H优518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幅度最小,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H优518降幅最小。晚稻在抽穗扬花期遇低温时产量会降低,少施氮肥虽可使水稻株产生一定的抗性效应,但产量依然最低,高氮或超高氮会使植株抵抗力严重下降,导致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猪肺炎支原体净化检测程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生产的传染病之一。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各国和北美,均通过彻底净化病原的方式来控制该病的爆发。实行净化程序必须对净化后的猪群进行各项检测以确定净化成功与否。然而,每个猪场采用的检测方案都不一样,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阴性群标准。本研究就国外猪肺炎支原体净化后阴性群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检测方案做一综述,给国内猪场实施气喘病净化后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究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的变化。方法 用107.4 EID50/0.1ml H9N2病毒,0.5ml/只,接种1月龄SPF鸡。结果 5日后引起鸡群发病,并引起一些个体发生死亡,剖检发现喉头充血、肺淤血,气囊膜增厚,皮下胶样浸润、出血,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肺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无菌取肺组织做细菌培养时发现在血平板上有白色露珠状菌落,挑取菌落做碱性美蓝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浓染的杆状菌;经生化和PCR检验确认该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结论 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可引起巴氏杆菌的内源性感染,从而导致鸡群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开春前后,气温虽然开始缓慢回升,但是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此期间养猪场要做好生猪疾病防控工作,尤其是生猪腹泻,养殖者需要分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防治目的。一、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概况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中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为特征。不同日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率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致死率可达100%。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9.
猪流感病毒河南株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有呼吸道症状的5个不同猪场采集棉拭子和肺组织样品.样品处理后,通过尿囊腔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获得3株病毒,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分别是0-9.56/0.2 mL,10-8.56/0.2 mL 和10-8.44/0.2 mL,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10-1.56/0.1 mL,10-1.45/0.1 mL 和 10-1.50/0.1 mL;它们的血凝素对热不稳定,能凝集1%马、牛、驴、猪、绵羊、鸡、兔、豚鼠、小白鼠及人O型血的红细胞.这为了解河南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制备抗H5亚型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依据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用纯化的H5N1亚型AIV和重组噬菌体T4-H5H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ELISA方法筛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获得6株抗H5亚型AIVHA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5-01(1E6)、H5-02(2C2)、H5-03(2A8)、H5-04(2G6)、H5-05(2E9)和H5-06(3F6)。各株单抗亚型测定的结果为:H5-01、H5-02为IgG1,H5-03、H5-04为IgG2a,H5-05、H5-06为IgG2b,轻链的亚型均为kappa链;经特异性和与同型病毒的反应谱检测,6株均是抗H5亚型AIV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分析H5N1亚型AIV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建立监测该亚型AIV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