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荞麦品种资源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把来源于全球的121个荞麦品种分成了12类,即I高产类、Ⅱ1-1中高产高产类、Ⅱ1-2中高产中产类、Ⅱ1-3中高产高秆大粒中产类、Ⅱ2-1中低产高产类、Ⅱ2-2中低产中产类、Ⅱ2-3中低产早熟大粒低产类、Ⅱ2-4中低产低产类、Ⅲ-1低产中产类、Ⅲ-2低产中产类、Ⅲ-3低产无产类和Ⅳ特矮低产类。并对各类荞麦品种的性状特征及黄土丘陵区所适宜的荞麦品种的生态性状及特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对收集的国内外38份干辣椒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干辣椒地方品种可以初步分为5大类群,各类品种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黄花菜品种资源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烤烟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计算机系统对 1 0 4个国内外烤烟品种的 1 4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形成了烤烟品种的系统分类。烤烟可分为 4个品种群和 6个品种亚群 :优质烟品种类群 (内含 2个品种亚群 ,39个品种 ) ;低烟碱多叶品种类群 (内含 1 3个品种 ) ;低糖高蛋白品种群 (内含 1 3个品种 ) ;高糖碱比品质欠佳类群 (内含 4个品种亚群 ,39个品种 )  相似文献   

5.
黄花菜品种资源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7个黄花菜的普通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是可行的,为黄花菜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优质籼稻品种资源的创新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杂交和从国外引入品种系选变异株,先后获得16个籼稻优质品种新资源,将它们的9个农艺性状和18个省,部颁及自定的优质米鉴定项目进行统计和简单的直线相关分析;提出育民优质灿稻品种亲本选择时的产量。碾米,外观及食味性状和特性的指标;探讨几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特别是产量,千粒重,垩白和食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某些特异性状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长身苦瓜品种资源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24个长身型苦瓜品种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资源材料可划分为5个品种类群,即早中熟品种群、中晚熟普通品种群、中晚熟大果型品种群和极晚熟品种群、极早熟强雌性类群。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农场94份大麦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产量、穗长、芒长、穗粒数、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全生育期与穗长、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穗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94个大麦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其中包括24份高产材料,28份矮杆材料。  相似文献   

9.
双季茭白品种资源材料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系统聚类分析中常用的6种方法对24份双季茭白品种资源材料进行分类,有5种方法分类的结果一致而类平均法的结果最佳。24份材料被分成3类,第1类以苏州地方品种资源材料为代表,第2类以无锡地方品种资源材料为代表,第3类彼此之间的相似程度较低、肉质茎较小、商品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外引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43份外引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六个类群。其中品种群Ⅰ包含两个亚群,第一亚群又包含两个亚类。第一亚类小区产量较高,第二亚类工艺长度最长,蒴果有开裂性,亚群Ⅱ有效分茎最多,品种群Ⅱ倒伏严重,品种群Ⅲ有抗倒伏性,株高最高,每果粒数最多,品种群Ⅳ抗倒伏,品种群Ⅴ千粒重最大,品种群Ⅵ主茎分枝数最多,单株果数最多,单株产量最高,这一类群总体性状比较优良,适用于生产。分析发现国外亚麻品种性状表现丰富,但是大多数在生产中没有直接利用价值,有一些材料的个别性状较为突出,可以作为育种亲本,品种23、12和24性状比较优良可以作为油用亚麻的矮源亲本,品种群Ⅵ的品种11和118单株果数多,单株产量高,是很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系国家"七·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按全国统一鉴定技术方案,已完成我省参加全国统一编目的水稻品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803份,抗白叶枯病鉴定805份,抗褐飞虱鉴定816份,抗白背飞虱鉴定779份,分别比"七·五"合同书原计划738份,超额完成65份、67份、78份和41份.通过鉴定筛选,发掘了一批单抗、双抗、多抗和抗源品种.为国家种质库提供了精确的抗病鉴定的性状数据,为育种部门提供了一批抗源,为生产部门提供了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广谱抗性品种. 研究结果还表明,抗性品种对稻飞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在成虫寿命感虫品种是抗虫品种的1.2倍;存活率是其1-3.7倍;繁殖率是其24.5倍;排泄蜜露量是其3.9-4.5倍.  相似文献   

12.
籼稻垩白遗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大垩白品种二九丰305和三个小垩白品种早香17、82—3、77—161—1做材料,配成6个正反交组合和6个B_1F_1,F_2、B_1 F_2、F_3及亲本同时种植。结果发现垩白是由两个主效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垩白为显性。由两个独立的互补基因控制。环境对大垩白的影响比对小垩白的影响大。当只存在单个显性基因时,还表现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 1 9个常规籼稻和 1 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 (组合 )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1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 (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 (NUEg)在品种 (组合 )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较大 ,但杂交籼稻的变化幅度低于常规籼稻。2无论是常规籼稻还是杂交籼稻 ,NUEp在抽穗至成熟这段时间内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两类籼稻分别提高 2 8.2 %和 1 3 .3 %。 3杂交籼稻的 NUEp在抽穗期高于常规籼稻 ,成熟期则低于常规籼稻 ;而杂交籼稻的 NUEg则比常规籼稻高。4随品种 (组合 )产量水平的提高 ,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的氮利用效率 (包括 NUEp及 NUEg)下降 ,且变化幅度减小 ,而氮收获指数 (NHI)则有所提高。 5杂交籼稻的产量、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与总吸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常规籼稻的产量及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及总吸氮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部分引进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株高、穗长、韧度、有效分蘖、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单穗籽粒数和单穗粒重为指标,对引进的17份冬小麦和63份春小麦品种(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参试小麦材料分为3类,其中24份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它们的株高和主茎穗长平均值较大,且植株的韧度较大,分蘖相对较多,不孕小穗数较少,单穗籽粒数和粒重都较高;5份品种(系)的株高很低,植株韧度较小,有效分蘖少,结实小穗数少,单穗粒重较低,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5.
山梨醇对籼稻愈伤组织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6个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结果肯定了培养基中附加成分山梨醇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具有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及提高其分化潜力的效果;籼稻亚种中的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再生植株能力,在继代培养的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配比激素,对诱导器官分化的效果有明显差别,激动素(KT)与萘乙酸(NAA)的比例为5:1有利于取得根、芽生长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17.
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籼稻粒形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用二个籼型杂交组合的F#-2群体,构建了二张分别具有89和93个标记位点的RFLP图谱。在此基础上,应用方差分析法和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籼稻粒形性状的QTLs进行定位。在特三矮2号/CB1128群体中,定位了14个QTLs,其中5个控制粒长,2个主效基因(分别位于第5、第7染色体)和2个微效基因控制粒宽,1个主效基因和4个微效基因控制粒厚。在外引2号/CB1128群体中,共定位了13个QTLs,其中5个影响粒长,2个主效基因(分别位于第2、第5染色体)和3个微效基因控制粒宽,3个微效基因影响粒厚。此外,估算了每个QTL的贡献率、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分析某些染色体区间的多效现象,比较分析二群体QTLs定位结果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对4个灿粳交组合P,F1,F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1代多偏向小植亲本,F2出现大量超低新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交改良稻米垩白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996至1997年对三峡库区兴水、涪陵、黔江、万州等13个县的稻种资源进行了考察。对考察搜集到的104份资源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田间种植鉴定。评价了综合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有一批单株量高、大穗、大粒、千粒重较高及特种稻品种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亲本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