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中国林蛙的秋季种群结构及生长率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生长率在三地区间差别不明显,蝌蚪期营养状态决定了变态幼蛙的体型,也影响成蛙的体型大小。甘肃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国林蛙种群衰退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1991-1994,用标记重捕法研究了哈尔滨近郊中国林蛙的野外生长和种群密度。结果表明:除体重、眼间宽和吻长外,中国林蛙的头长、前臂及手长、体长和后肢长其长度与相应的增长率呈很强的负相关。同时,用施纳贝尔法分析了中国林蛙的种群密度,平均密度为48.94只/hm ̄2.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蛙科蛙属,是一种药肉兼用的珍稀两栖动物。因此,近年来对林蛙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目前对林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而对其形成学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见。所以,为进一步研究林蛙的消化吸收机制及对疾病防治方面提供确实可靠的形态学理论依据,现对中国林蛙消化道的形态特征及消化道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地区中国林蛙为实验材料,对其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的生殖器官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林蛙性腺重量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差异显著,输卵管重量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 ,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林蛙养殖的关键在于繁殖环节 ,笔者就多年实际研究 ,对林蛙繁殖技术介绍如下。1 种蛙的选择种蛙的年龄 :选择不同地区、体形肥大、无损伤、跳跃灵活的 2年生以上的蛙作种蛙。种蛙的体重 :选择 2年生的种蛙体重不低于 2 7g,3年生的体重不低于 40 g ,4年生的体重不低于 5 6g ,畸形蛙不易作种。一般 2年生蛙产卵 130 0~ 16 0 0粒 ,3年生的产卵 15 0 0~ 2 0 0 0粒 ,4年生的产卵 2 30 0粒。实践证明 ,2年生的雌蛙作种蛙比较合适 ,主要是体态灵活 ,产卵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南移后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在半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南移至苏州的中国林蛙的冬眠、抱对、产卵、孵化、取食等生物学特性,及一些影响其生长繁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RAMP标记分析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徽卫星多态性DNA(RAMP)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60个个体间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中国林蛙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物种分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个RAMP引物中。有14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这1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07条带,其中10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条带比率为98.13%。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1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7.5条。多态条带比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MP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岱)变异范围为0.4860~0.8505,平均值为0.6634,以GS平均值0.6634为闻值,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10类,其中大部分个体归为同一类,群体内并没有形成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蝌蚪期饲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种适合林蛙蝌蚪生长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林蛙蝌蚪受精卵共800只,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设两个重复,共8个小组,分别饲养在8个水盆中,每盆100只。试验对比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765%、31.628%、23.535%及11.562%的4种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蛋白质含量为23.535%的一组蝌蚪重量最大,体长最长,发育的也最为良好。同时通过试验分析证明,从蝌蚪发育到变态前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并适当的加入部分动物性饲料,这样才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提出用传统方法配制蝌蚪饲料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蝌蚪和幼体的摄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寿兵  郭锐 《野生动物》1998,19(6):20-20
本文观察了中国林蛙蝌蚪和幼蛙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1)蝌蚪靠嗅觉觅食:(2)蝌蚪的上下颔对进食有重要意义。尾部仅起维持身体平衡和游泳的作用;(3)蝌蚪对动物性食物有明显的偏爱;(4)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饵料直径对中国林蛙幼体的摄食量育有明显的影响。而光线强弱、饵料长度对摄食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脑干听觉核团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示踪技术 ,对中国林蛙脑干听觉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林蛙脑干内听觉中枢的第 1级神经元位于延脑背侧第 8神经核 ,上橄榄核接受对侧延脑背侧第 8神经核的传入投射 ,并进一步发出上行纤维投射到外侧丘系核。  相似文献   

11.
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 -box保守区的一对引物 ,扩增了中国林蛙Sox基因(SRY -boxgene)。结果表明 ,雄性中国林蛙扩增出了两条带 ,分子长分别为 2 5 0bp和 60 0bp ,而雌性个体中未见扩增带 ,显示了中国林蛙Sox基因在雌雄性别间有差异。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林蛙的性别决定机制及性别控制的早期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真伪品的PCR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根据GenBank发表的哺乳类SRY核酸序列和禽类EcoRI家族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中国林蛙真伪品进行了PCR扩增,并对特征条带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有明显的区别,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分别扩增出约1000、250、450、750bp的特征条带,通过对中国林蛙1000bp条带的克隆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找到了一些禽类的WZ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中国林蛙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及野外蛙场均采用在蛙卵孵化水中加入不同浓度雌性激素的方法 ,使雌雄蛙比例达到3∶1~ 1∶0 ,提高了雌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 4组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Ⅰ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 ,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 ( 34 4d) ;Ⅲ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 (分别为 0 31 7g、1 45cm) ;Ⅳ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 ,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 39 2d) ,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 ( 0 2 5 4 g) ;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产油率估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林蛙输卵管难以直接度量的问题 ,并为中国林蛙的产油率、育种选择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种较直观的估测方法 ,通过屠宰试验测定了相关数据 ,并对其左右输卵管的重量进行了显著性比较 ,结果表明 ,林蛙左右输卵管的重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林蛙左右输卵管重量之和与体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r=0 78) ,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y =2 19+41 84x)。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胚胎期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环境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中国林蛙胚胎发育到31期时生殖腺开始性别分化.在15~30 ℃之间,温度越高,雄性比例越大.适量的雌激素可以提高中国林蛙的雌性比例.在7~22 ℃的温度范围内中国林蛙胚胎均能正常发育,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发育历期越短.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的保护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Cervus elaphus)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维护内蒙古贺兰山的生态平衡。于2017年11—12月,2018年4—6月、11—12月,2019年4—6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马鹿进行调查,采用Distance R进行数据分析,估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并对种群结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马鹿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452(1678—3578)只,种群密度为3.705(2.539—5.048)只/km2,遇见率为1.943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12,P=0.98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雄性群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132);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重要的经济蛙种.而长白山的中国林蛙又是中国林蛙中最为优良的品种。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是最早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同工酶,在一般情况下.血清中的LDH含量很低,当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发生损伤时.细胞内的LDH被释放出来.并进人到血浆中。此时测定血清中的LDH的电泳图谱以及酶的活性的增高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白山林蛙养殖场购买林蛙 ,用冷水清洗林蛙 ,断头后迅速剥离皮肤 ,清洗血液后剪碎 ,经 80 %的甲醇抽提 3次 ;再经组织捣碎机捣碎 ,用 80 %的甲醇抽提 2次 ;再经葡聚糖凝胶过滤。实验结果表明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多肽经葡聚糖凝胶过滤得到纯度较高的抗菌活性肽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多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阳离子特征 ;SDS - -PAGE电泳分析表明为单一区带 ,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抗菌活性多肽的相对分子量为 6 .2 8ku。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中国林蛙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长白山中国林蛙的不同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出最少为7条酶带,最多为12条酶带。并且各组织器官乳酸酶脱氢酶的活性和酶带数也各不相同。经分析,认为长白山区中国林蛙体内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即LDH-A、LDH-B、UDH-C,其中LDH-A为单态基因,LDH-B和LDH-C为多态基因,LDH-B’与LDH-C’为其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现程度不同,而呈现多态性,具有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