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态性属于生化遗传标记的范畴,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实现早期选种。综述了LDH同工酶、AKP同工酶、ES同工酶、AMY同工酶四种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旨在为猪遗传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资料,并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形态、同工酶水平研究15份狗牙根(其中野生种12份,对照3份)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野生种外部形态变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3类;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野生种蛋白质多样性程度较高;不同居群蛋白质图谱与地理分布和生境条件有一定关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遗传标记,可用于本地区狗牙根种以下单位亲源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假俭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Ⅱ:三种等位酶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择产自我国不同地域的6个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 Hack)居群,利用垂直平板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酶谱的9个等位酶位点.结果表明:中国假俭草的基因多样性为0.336,其中居群内为0.176,占总变异的52.4%,居群间为0.16,占总变异的47.6%;居群间遗传一致度为0.945~1.000,其中连云港和贵州2个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明显低于其余4个;中国假俭草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种内遗传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25份麦冬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及与其外观性状的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对谱带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POD酶谱类型具有6~11条酶带;不同株型麦冬的酶谱类型相同;来源相同,外观性状不同的麦冬样品,其POD同工酶酶谱类型不同。因此,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特征联系较紧;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川产麦冬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POD同工酶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共有8条相同位点的酶带,为亲本的基带,在EST同工酶谱中双亲有6条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类型,同时还丢失了部分双亲的酶带,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有偏向母亲遗传的倾向;亲本与杂种F1的酶谱表型均有一定的差异;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连续缓冲体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血清和乳中LDH都有5种同工酶,并且它们都是LDH1>LDH2>LDH3>LDH4>LDH5。LDH1与产奶性能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拟可作为奶牛遗传育种的附加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云南红壤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亲本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变异,采用了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别以‘德钦’苜蓿与‘Acrora’为父母亲本的正反杂交组合的亲本、F1代和F2代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钦’苜蓿♀与‘Acrora’♂杂交的同工酶谱带有10条,F2代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60;‘德钦’苜蓿♂与‘Acrora’♀杂交的同工酶谱带有8条,F2代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50.以‘德钦’苜蓿为母本F2代之间的变异比以‘德钦’苜蓿为父本F2代之间的变异大.不同遗传背景对紫花苜蓿后代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4代株系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研究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种间杂交F4代11个株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或不同生育阶段,供试材料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差异,其表型差异是11个株系间及其与亲本间在蛋白质分子水平识别的重要遗传标记;选择抽穗期、分蘖期取样分析的同工酶酶谱特征,更能体现材料间酶谱表型的遗传差异性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遗传距离(GD)值0.40为基准,将13个材料聚类成6类:第1类株系6、7、9、8和10,第2类株系4和5,第3类株系1、3和2,第4类株系11,第5类父本航道冰草,第6类母本蒙古冰草;该研究结果对冰草杂交后代新品系的归类选育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种子、叶片及地下茎进行POD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种子SOD、POD同工酶谱相近,而叶部POD同工酶、根部SOD和POD同工酶又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两种植物亲缘关系很近,仅在遗传特性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BC1F2代分蘖期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BC1F2代的POD、EST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在EST同工酶谱中产生了1条杂种带(Rf=0.11);BC1F2代POD同工酶谱的酶带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F2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Y1F2-5(7号)与P1F2-1(12号)及Y1F2-3(5号)与Y1F2-4(6号)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2代多数株系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同工酶多态性在牛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它们在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在以下2个方面:①研究同工酶多态性与牛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关系;②分析品种或品系的种群结构和品种间的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牛血液与乳中LDH活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不连续缓冲体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分析, 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乳中LDH都有5种同工酶,它们分别是LDH-1、LDH-2、LDH-3、LDH-4、LDH-5。其中LDH-1与产奶性能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拟作为水牛遗传育种的附加标记。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马艳红  于卓  赵晓杰  刘杰 《草地学报》2004,12(2):98-102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酶是催化代谢途径的高效活性基因产物,应激环境和遗传基础的不同导致同工酶结构或活性差异,使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酶种类和活性表现特异性变化。采用生化分析试验技术和PAGE分析鹅细小病毒(GPV)感染雏鹅氧化/脱氢酶(LDH、ADH、POD、CAT)的活性及同工酶特征变异,结果表明,GPV感染雏鹅的脑、心脏、脾脏组织新出现1条POD同工酶谱带,肺脏组织消失1条同工酶谱带;GPV感染雏鹅的肝脏、脾脏组织分别缺失慢区3条和1条CAT同工酶谱带;GPV感染雏鹅组织器官的LDH和ADH同工酶仅显示1~2个慢区带,肺脏缺失1条慢区ADH同工酶谱带,ADH活性降低了13.61%~61.08%,心脏增高1.2倍;POD、CAT、LDH活性分别增强1.2~6、1.5~3.5、2~2.5倍,而脑、肺脏的CAT活性降低了40.29%和94.68%,心脏、肺脏的LDH活性降低了75.93%和91.81%。提示氧化/脱氢酶产生的广泛变异是GPV感染应激与宿主氧化/脱氢酶基因表达的互作效应,其酶的谱型、活性等生化特征变异,直接或间接调控代谢途径、影响生理机能及病理性能,敏感的氧化/脱氢酶是研究病毒基因型与宿主遗传易感性互作病理学机制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两种草坪地被植物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朵珍  石飞华 《中国草地》1998,(1):48-49,5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胶电泳技术,对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种子、叶片及地下茎进行POD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种子SOD、POD同工酶谱相近,而叶部POD同工酶、根部SOD和POD同工酶又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两种植物亲缘关系很近,仅在遗传特性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F1、BC1F1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正、反交F1的酶谱基本相同,杂种F1的EST同工酶谱亦主要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F1代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又各产生了2条杂种带。BC1F1代POD同工酶谱的酶谱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并且有酶带的丢失现象。BC1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系P1F1-2与Y1F1-2及P1F1-6与P1F1-7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1代各株系较披碱草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在蛋白质水平相互识别的重要依据;在对不同植物材料鉴定时,从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要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各材料间酶谱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乔之怡  董仕  王茜 《猪业科学》2004,21(2):61-63
应用同工酶和RAPD两种遗传标记,结合红血球长径测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双凤水库及一心湖两个水域24尾鲫鱼的遗传组成。结果显示双凤水库的15尾样品均为银鲫(三倍体),可分为三种克隆,克隆间RAPD的电泳带共有度(BSI)平均值为0.600±0.089,个体间RAPD的BSI平均值为0.847±0.213,克隆内个体间的RAPD电泳图谱完全相同,其两两个体间的BSI值均为1.000;克隆内个体间的同工酶电泳图谱也完全一致。一心湖的9尾样品均为鲫(二倍体),这些二倍体个体间的RAPD以及组合后的三种同工酶电泳图谱均不相同,个体间BSI平均值为0.479±0.178。  相似文献   

20.
苜蓿黄萎病菌与轮枝孢属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酯酶同工酶诸方面比较了苜蓿黄萎病菌即黄萎轮枝孢Verticiliumalbo-atrum苜蓿菌系与V.dahliae、V.nigrescens、V.nubilum和V.tricorpus等近似种的异同。结果表明,上述菌种无性态形态特征和酯酶同工酶谱带明显不同,生长的适宜温度与pH值范围也有差异。菌丝休眠体的形态是区分各近似种的重要形态鉴别特征,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在鉴别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种即V.albo-atrum和V.dahliae时,对高温(30℃)和低pH值的耐受性也可作为参考指标。酯酶同工酶电泳有可能成为快速鉴定苜蓿黄萎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