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春季香蕉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香蕉假茎象甲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会东香蕉产区香蕉假茎象甲危害严重问题,应用15%乐斯本缓释剂,3%呋喃丹颗粒剂.48%乐斯本乳油,90%敌百虫4种农药对香蕉象鼻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5%乐斯本缓释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5.0%,成为本区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海燕  陆永跃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93,98,封三
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是我国香蕉主要害虫之一。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喙上感受器类型,发现有5类6种感器,包括2种毛型感器、1种刺型感器、1种芽孢型感器、1种锥形感器和腔锥型感器。  相似文献   

4.
苜蓿叶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苜蓿叶象甲第1代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属于PriceA型,曲线显示种群数量减少最大的阶段是生命早期卵至二龄期。决定因子Leroux r^2分析法表明,三龄期的大风、四龄被寄生、蛹期和二龄的感病是影响种群年度间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种群的内禀增殖力为0.15,周限增长率为1.15,趋势控制指数IPC为11.92.单 雌平均产卵量307.56粒,经过一个世代种群的净增殖力为4.75。Leslie转移矩阵预测第二代成虫数量将是第一代的3.68~5.00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香蕉假茎象甲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方法]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香蕉假茎象甲触角感受器的外部形态、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该虫触角上感器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5类12种感受器,包括6种毛形感受器、3种刺形感受器、1种锥形感受器、1种芽孢感受器和1种瓶形感受器。该虫触角上感器分布集中,以鞭节中上部最多,柄节腹面次之,梗节最少。[结论]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在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感受器的分布却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10个香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的发生指数和危害率。结果表明,6-8月所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危害率较高,12月至次年2月较低。其中,抗枯5号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和危害率最高,分别为0.374和70.0%;孟加拉菜蕉最低,分别为0.034和4.3%。综合分析认为5类香蕉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抗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生蕉、大蕉、龙牙蕉、粉蕉、香牙蕉。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同时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香蕉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其单宁含量为7.21~16.60 mg/g,而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单宁含量。香蕉假茎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索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机理,为抗虫香蕉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田间布施绿僵菌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接种式放菌后3个月寄生率达到高峰,未清理蕉园、清理蕉园和对照蕉园象甲成虫寄生率分别为18 60%、14 29%和4 0%.其后未清理蕉园寄生率为8%~16%,清理蕉园寄生率为5%~9%.淹没式放菌处理不同类型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处理留头蕉茎的控制作用强于处理成长蕉株.当绿僵菌孢子浓度为8×108mL-1时,成长蕉株、秋季留头蕉茎和冬后留头蕉茎上假茎象甲被绿僵菌寄生所对应的存活率分别为0 3215、0 1286和0 106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 3568、0 1415和0 1222.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4种方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幼虫的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应用生命表方法系统评价了用喷淋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注射法、缓释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防治效果好。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斯氏线虫喷淋法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控制作用。所试验的组合中大部分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降到1以下,同样使用浓度下,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控制作用增大;在同样使用次数下,干抗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斯氏线虫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使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注射法使用斯氏线虫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有的试验组合均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压到1以下:建立了斯氏线虫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回归模型:Y=0.9627-0.1308A-0.0382B,并分析了两因子对控制作用的影响。通过拟合给出了不同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为斯氏线虫的田间使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96~ 2 0 0 1年在福建省南平、沙县对喜树幽斑螟自然种群进行系统调查 ,组建和分析了 5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结果表明 :喜树幽斑螟各世代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属 Price A型 ,第 1~ 5代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值分别为 6.40、 4.66、 4.5 3、 4.88、 3.1 8. 5个世代中 ,影响喜树幽斑螟种群生命过程的关键因子均为成虫死亡和生殖力下降 .第 1~ 3代中 ,自然消亡的控制作用均大于寄生和捕食 .第 4代中 ,寄生的控制作用更大 ,第 5代则捕食的控制作用大 .年周期中 ,天敌对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加强 .成虫期是各个世代的关键虫态 ,除成虫期外 ,第 1代的关键虫态为 3~ 4龄幼虫 ,第 2~ 4代的关键虫态为 1~ 2龄幼虫 ,第 5代的关键虫态为蛹期  相似文献   

13.
绿僵菌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1.349 9-0.101 8 XA-0.090 3 XB.并以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I)小于1为标准,明确了8×107 mL-1使用3次、8×108 mL-1使用2次和8×108 mL-1使用3次,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数量将持续降低,其中以8×108 mL-1使用3次的干扰控制作用指数值最小,为0.173 3,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自然种群生命特征,为虫合理化控制该提供基础.[方法]田间定点系统调查.随机选取55枝1~2节生枝,每7d调查1次,统计各因子致死数.[结果]吐伦球坚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4月中下旬雌虫开始产卵;在自然条件下吐伦球坚蚧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4.70,世代总存活率为0.73;;对吐伦球坚蚧控制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捕食及其它因素,其次是寄生性天敌因素,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别为7.4g和2.41.[结论]在自然状况下,下一代吐伦球坚蚧种群数量将是当前这一世代的4.70倍;若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的田间系统调查和人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组建了以作用因子组配的黄曲条跳甲秋季世代和春季蓼工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秋季世代和春季世代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14.63和3.86,表明下一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14.63和3.68倍,在田间,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春季世代“捕食及其经”的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31,表明该作用因子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不  相似文献   

16.
黄缘阿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与防治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黄缘阿扁叶蜂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黄缘阿扁叶蜂的存活率达14.94%,种群趋势指数为1.152 2。在各虫态中,危害期幼虫期死亡率最高,达到45.97%,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和被捕食。其中捕食性天敌影响很大,黄缘阿扁叶蜂的防治关键时期也在危害期幼虫期。最后,根据这一结果,编制了黄缘阿扁叶蜂防治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