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历年稻瘟病发生概况和特点,对早晚稻穗瘟进行了预测预报的探讨,并着重讨论了未来稻瘟病的发生趋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使早水轮作面积比例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抗病力和减少病菌生长、繁殖的场所。春花田早稻面积扩大对早稻稻瘟病有避病作用。增施磷钾肥和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综合防治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有助于减轻稻瘟病的发生。以单季稻为先导和早晚稻抗病品种的推广,不但减轻稻瘟病的发生,而且加上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打破了在各季水稻和各地理区域上发病不平衡的格局。在经数年种植后,对病菌致病生理小种产生适应性,品种抗病性丧失,再加山区气候有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顺庆区近几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流行原因,预测今后几年内水稻稻瘟病的流行态势,提出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控制水稻稻瘟病流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965年以来没有发生全国性大流行,关中、华北广大冬麦区也没有发生全区性大流行。这种良好局面,在今后五年里将继续保持。倘若出现象1964年的异常气候,即使锈病流行,其严重程度比当时要小得多。主要原因是:品种多,在大范围内逐步形成品种合理布局,品种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在越夏区翻耕灭茬,冬改春,农还牧,减少越夏菌源;在冬麦区实行麦苞两熟,稻麦两熟,克服早播,控制秋苗发病,锐减越冬菌源。在西南及江汉流域麦区,一般年份秋苗发病重,气象条件好,安康、商洛和湖  相似文献   

4.
陇南地区小麦种植由于垂直分布悬殊,条锈病菌在该区内既能越冬又能越夏。不仅是我国条锈重要的越夏区之一,而且还是常发易变区。解放三十多年来该区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大体经历了五次重大的变化,导致条锈病曾十一次大流行和中度流行。从三十多年来小麦条锈菌病的发生史看出,小麦品种的单一化和抗锈亲本的单一化是导致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自1978年以后,全区普遍采取“以抗锈为前提、多抗源、多品种……”的良种推广原则和“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抗源品种”的品种布局原则,八年中,也有气候条件对条锈病发生十分有利的年份,但条锈病一直未造成较大的流行,据种子部门预测,今后随着种子工作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理,基本上将历史遣留下来二千六百多年飞蝗灾害控制住了;适宜孳生飞蝗的环境(宜蝗区),也由解放初期的6000多万亩,压缩到1500多万亩。由于黄河入海口连年泥砂淤积成新的滩涂,河水滚动、河床位移、泥砂淤积,中下游不断出现新河滩;加上过去改治蝗区中失调,在经济和生态效益两差的情况下,有些已退耕还苇、还草:一些大型水库脱水干涸等情况出现:七十年代以来,不断形成约二百五十多万亩适宜孳生飞蝗的新蝗区。文革动乱期间,蝗区原设治蝗专业机构大部份归拼撤销,技术队伍迁升、老化、体解;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病虫1、稻瘟病在今后几年内,本病在常发区将有较高的流行频率,在一些地区,虽然扩大了抗病品种栽培面积,但因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以及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品种丧失抗性较快,加之早稻薄膜育秧面积不断扩大,秧苗发病率高,田间初始菌量大,所以到“七五”期间的后期,本病将会加重,有大量流行的可能。2、水稻纹枯病:本病发病面积在扩大,为害程度渐趋严重。目前因缺乏抗病品种,氮素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土壤中有大量菌核积存,而药剂供应又感不足,在低海拔,低纬度的高产稻区,将成为常发性为害最大的病害。  相似文献   

7.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之一。五十年代以前在门庄高肥田发生;六十年代推广矮杆品种,发病面积逐要扩大;七十年代推广杂交品种;特别是八十年代实行生产责任制,农民种田积极热情,早栽密植,大量施用化肥,纹枯病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损失越来越重。预计今后5—10年内将成为主要的,严重的,损失最大的病害。一、大量菌源普布稻田,据查现亩有菌核最高达32万余粒,最低4.8万余粒,一般8—12万余粒。二、氮肥用量增加,现农民大量使用化(氮)肥,忽视农家肥,促使病害重发。三、稻田灌水时长量多:由于多种经营式,亦工(商)亦农,普遍采用长期深水灌田,促  相似文献   

8.
粘虫为我国重要农作物害虫之一。自六十年代以来,对我国粘虫迁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明确了粘虫的逐代迁飞为害和不同发生区的虫源性质等问题,这就为我国开展粘虫异地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扼要介绍了我们从1979年以来对粘虫几个主要发生世代区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异地预测。其主要方法是制定统一测报调查方法,在不同发生世代区选有代表性的测报站进行系统调查,并通过“模式电报”的方式传递虫情信息,结合发生区的作物条件以及天气预报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不同世代区的历史资料,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判别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等方法,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探明了19年来稻瘟病始见期和始见地(初始侵染源)、流行高峰期和趋势等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始见期与发生程度的关系,即始见期越早,重发可能性越大;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 2。导致稻瘟病重发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稻瘟病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外因是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3—4千万亩,重病年发生近亿亩,以南方早中稻区流行频率最高,危害最重。自1984—1985年大发生以后,一直处于回落和比较平稳的阶段,但从去年开始又明显回升,今年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可能超过去年。1988年稻瘟病回落到最低年份,全国发生面积仅为3221.67万亩,防治面积为5 586万亩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只有19.23万吨。去年发生面积上升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西省稻瘟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早稻重于晚稻,危害穗瘟重于叶瘟。由山区常发,扩展到平原、丘陵暴发流行,造成了水稻病重于虫的新局面,其原因简析如下:一、自然环境与植病生态:本省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早稻生长期均适于稻瘟病发生和危害。山区多雨、雾大、日照短,稻瘟常发流行。早稻育秧期,寒潮频繁,因而大力推广薄膜保温育秧,以致早稻苗叶瘟早发,菌源多,危害期长。5—6月梅雨季节,雨量集中,雨日多,促进早稻穗瘟流行;6/下—7/上中旬,雨季结束,全省受太平洋副热高压控制,出现高温干旱,晚稻叶瘟轻。二晚抽穗期遇上“寒露风”或秋雨多,穗瘟危害严重。二、土壤与农田生态:据全省土壤普查资料表明:稻田有机质 N.P.K 含量低,约30—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稻瘟病在浠水县的发生一年比一年重,产量损失越来越大,严重田块甚至毁耕,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协,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水稻稻瘟病重在预防,但农民往往是在发病后才求医问药,植保信息入户率亟待提高,如何准确判断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并指导防治,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绥化市北林区稻瘟病发生造成水稻减产问题,通过多年田间多点跟踪调查,介绍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为害症状与发生时期,提出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源基数、把握关键防治时期、全田药剂防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韩长安 《植物保护》1979,5(3):31-33
一、徽州地区稻瘟病的发生情况 徽州是皖南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无霜期220—230天,黄山横贯本区,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 ,稻瘟病有4年大发生 ,分别为1993年、1994年、1997年、1999年。其发生频率占40 % ,比20世纪80年代上升了17.8 %。近年来 ,发生面积逐渐扩大 ,损失越来越重 ,呈加重趋势 ,已严重制约着我县水稻生产 ,成为我县发展水稻优质高产的障碍因子。因此 ,为解决稻瘟病的防治问题 ,现将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如下 :1发病原因1.1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1.1重发生区我县的木黄镇、新业乡、永义乡、杨柳乡、缠溪镇、洋溪镇、罗场等7个乡(镇)为常年重发生区 ,靠…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稻瘟病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稻常发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品种抗病性低、农户不懂栽种技术及适温高湿等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因素。防治稻瘟病主要采取抗病品种的选择、加强栽种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1症状1.1叶瘟1.1.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近圆形暗绿色病斑,绿豆大小,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相似文献   

17.
波阳湖区(以下简称湖区)包括25个县市,稻田面积1046万亩,三化螟在湖区一年发生四代,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苗,二、四代造成白穗。解放后至1986年大发生的年份有19561959、1963—1965、1969—1974年,其中尤以1964年和1974年为特大发生年。1975年螟害开始下降,1980年后,连续七年螟害十分轻微,其根本原因是早、晚二季水稻品种早熟化;春耕灌田和夏耕灭茬进度的加快,以及稻区耕作栽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恶化了此虫乃以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使各代三化螟处于逆境状态。此外,药剂治螟技术的提高亦对控制螟害起了一定的作用。预计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内,上述抑制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的基本因素将会有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水稻病害种类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稻瘟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造成了水稻生产病害重于虫害的新局面。据全省统计,七十年代以来,稻瘟病平均3—4年都有一次暴发流行,从1975—1986年十二年中,发生100万亩以上有四年,波动幅度为150—270万亩左  相似文献   

19.
越西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阿说所布(四川省越西县农业局植保站615000)越西县位于四川省攀西北部边缘,介于北纬28°18’~28°53’,东经102°20’~102°54’之间,海拔1170~4791米,年平均气温7.2~13.4℃,年降雨量11...  相似文献   

20.
何松 《植物医生》1998,11(2):35-36
绵阳稻瘟病发生特点从四川绵阳地区1980~1996年资料表明,稻瘟病造成水稻的危害损失,占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的34.87%,若不防治年均造成稻谷损失达17414吨;1997年稻瘟病在本市发生危害接近1994年,重于1995年、1996年。具有叶瘟发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